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文化资讯 艺术文化 查看内容

“地宫一开,即是半个盛唐”,法门寺国宝初次大范围出陕

2021-7-20 10:18| 发布者: wdb| 查看: 74|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地宫一开,即是半个盛唐”,法门寺国宝初次大范围出陕,更多文化艺术分享关注我们。
法门寺唐代地宫是全球上发觉时期最久远、范围第一大、级别最高的佛塔地宫,其地宫保留的文物不但展现出唐人的物质享受,也能见识到唐人的精神信念,是以提到法门寺,就有“地宫一开,即是半个盛唐”的说法。全球新闻据悉,7月16日,“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展”在湖南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开幕。获悉,这次特展是法门寺地宫自1987年发觉以来,文物初次大范围、高规格、全品类走出陕西。展览以法门寺的历史和考古背景切入,以法门寺厚重的历史作底色,唐代汉传密教为桥梁,分为“千年古刹,悠悠地宫”、“密教道场,佛家圣境”和“奉珍献宝,礼佛祈福”三个单元,共展出57件(组)展品。此中,包括一级文物30件(组),为大伙展现一幅璀璨夺目的唐代宫廷与宗教文化画卷。

唐 象首金刚铜熏炉

1981年8月4日,陕西法门寺连日暴雨后,塔身忽然从纵向劈成两半,此中一半坍塌。1987年,国度打算重修法门寺。在清算废墟的进程中,大家不测地发觉了一种地宫。穿过地宫里阴暗的渠道,在公路尽头处寻到了两块石碑:一种是志文碑,具体记载了唐朝末年迎送佛祖舍利;另一种是衣物账碑,实质上是一张地宫宝物的清单。通过清算,2000多件大唐皇室重宝簇拥着举世没有双的佛指舍利横空出世,成为20世纪华夏考古重要发觉之一。

法门寺旧影

34年后,法门寺博物馆文物初次大范围、高规格、全品类走出陕西。7月16日,“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文物精粹特展”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开幕。展览以法门寺的历史和考古背景切入,以法门寺厚重的历史作底色,唐代汉传密教为桥梁,分为“千年古刹,悠悠地宫”、“密教道场,佛家圣境”和“奉珍献宝,礼佛祈福”三个单元展出57件(组)展品。此中,包括一级文物30件(组),引领观众映入被尘封千年的奢唐盛景。在展览开幕上,宝鸡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宏斌致辞推荐,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级别之高、品类之繁、数量之多、记载之清楚、保留之完好,在华夏考古史上罕见。“地宫宝藏”特展是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初次在陕西省以外举办的大范围、全品类展览。长沙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李文格显示,法门寺珍宝浩瀚,今夏行至长沙,这是宝鸡与长沙两地文化交流的要紧效果。宝鸡是文物大市,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都非常丰富,以本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加深两地域文物庇护、优秀惯例文化流传方面的交流,一同推进两地的文旅合一进行。

展览现场

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这次展览由一件唐鎏金铜浮屠(复制品)打开,1987年法门寺塔地宫出土,原件现藏法门寺博物馆。这件浮屠用以放置第四枚佛祖舍利(影骨)。源于其自身起伏的历史与时间的洗涤,法门寺地上的唐代建筑皆已不存,本来藏佛骨舍利的唐塔塔基之上,是1987年后修复的以明代砖塔为原型的舍利塔。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法门寺地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古称阿育王寺,相传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君主阿育王在全球各地所建八万四千佛塔之一。在法门寺供奉的佛指舍利,从北魏时代就有记载,由古印度传入华夏的历史脉络清楚可考。

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拓片) 法门寺博物馆藏

唐代诸帝笃信佛法。自唐太宗始,法门寺就成为迎奉佛骨的圣地,每三十年开塔迎送一次,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地宫出土的两件碑文之一——《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刻,具体记述了法门寺的由来和唐代法门寺迎奉佛骨舍利的历史,以及“会昌法难”祸及法门寺的概况,并具体记载了佛骨舍利的形状和咸通年间迎奉舍利的盛况。武则天曾与唐高宗一同请佛骨入长安供养。30年后,往日的高宗皇后曾经君临天下。在此时期,她下旨大范围扩建法门寺。公元704年,武则天下旨将舍利迎请到洛阳皇宫,万人焚香、千官朝拜,武则天也捐出了丝绢1000匹,外加本人御用的龙凤绣裙一条。没等到第2年将舍利送回,垂暮之年加上忧思宫廷叛乱,一代女皇走完了她的传奇一生。

唐鎏金飞鸿毬路纹银笼子 口径16.2cm,高17.53cm 1987年法门寺塔地宫出土 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公元819年,唐宪宗迎请佛骨,为这他下旨在法门寺到长安沿途修筑起一座座高台香案,好多人为了瞻仰供养舍利倾家荡产、卖儿卖女。时任刑部侍郎的大文学家韩愈上奏《谏迎佛骨表》,反对铺张浪费,结果被贬为潮州刺史,写下了名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公元873年,在位的唐懿宗再一次打算将佛骨请入长安。此时的大唐国力衰弱,藩镇割据。唐懿宗的想法受到群臣反对,可是唐懿宗以“吾生而见之,死亦没有恨。”的决绝力排众议迎佛骨入长安。运动空前盛大,为历年来之首。唐懿宗也没能亲自将佛骨送回。他在几个月后逝世,年近13岁的唐僖宗为父亲“善后”,举办盛大法事奉归佛指骨舍利还法门寺。尽管晚唐已是强弩之末,但最终一次的礼佛运动却极尽豪华,供奉珍宝没有数。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正月初四,法门寺地宫最终一次封闭。法门寺,见证唐朝兴起的同一时间,也见证了其走势衰亡,时期也曾遭遇厄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大范围灭佛,曾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但之前,寺僧们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仿制品,用来搪塞君命,而把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秘藏起来。这次展出的一尊残缺唐菩萨像,据传便是在毁佛活动中遭遇意外。几经修复的佛塔,尘封千年的地宫唐僖宗封闭地宫以后一会儿,黄巢起义爆发,关中战乱一片。907年,唐朝灭亡。1987年,随着法门寺唐代地宫大门被从新打开,4枚佛指舍利,以及消失千年的秘色瓷、来源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等唐代宫廷文物重见天日,佛教文化、宫廷文化、异地文化交织相融的盛唐气象扑面而来。法门寺博物馆保管庇护科副科长权飞在这次导览中分享了挖掘现场细节:“那时文物都清算完后,发觉了地面有一块凸起。撬开一看,就发觉了一种不起眼的铁函,内部安放的便是真实的佛指舍利。此前在显著位子寻到的三枚舍利,皆是影骨,也便是唐人所造的复制品。”纵使最终一次皇家礼佛的时代曾经挨近唐的尾声,但其极尽豪华的赏施,仍可谓当今高级的稀世宝藏。世人感概其文物精美水平,也为其保留完整、良好而感觉庆幸。本来,法门寺地宫之上的佛塔历经几次修缮,地宫也曾被世人发觉。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因地震崩塌。修复法门寺的工匠们曾在地宫中目睹盛装佛骨的宝匣:“内匣贮佛骨,旁金袈裟尚存。”只是,工匠们在惊诧之余其实不敢扰动佛骨宝匣和地宫宝物,地宫随后被封闭,在地宫之上建成新的宝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围绕地宫建了一种夯土层发展庇护。

法门寺塔基遗址 相片来自于法门寺考古挖掘汇报

民国时代,1938年,关中大旱,前来赈灾的官员见到作为千年古寺的法门寺塔身曾经倾斜。1939年,在爱国志士、时任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的主办下,各方筹款、捐赠,历时一年多达成了晚明以来第一大范围的修理。曾有匠人偶然发觉了地宫的一角。基于那时华夏大地战火正炽,又有清东陵盗陵案前车之鉴,朱子桥立即召集知情人,请求必需立誓保守此秘密,庇护国宝,决不让外人尤其是日本人晓得。这点秦川汉子一诺千金,将地宫入口从新封闭起来。在地宫内发觉的第二块石碑——“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账碑”石碑,具体地纪录了封存物品的名称、物主、规格、材质等。权飞在导览时推荐:“除了丝绸因叠压没有办法一一对比外,全部的金银器、琉璃等物品都可行一一对应。碑文有一条纪录是说一件香炉 “原没有盖”,在清算文物时,真的是无盖。因此可视,地宫在这1000好几年里,是无开启过的。”地宫一开,即是半个盛唐据主持方推荐,这次展览依次展现了法门寺悠久历史、汉传密教文化和唐代的贵族生活。鎏金铜浮屠、金银宝函、锡杖、雀鸟纹香囊、银质茶具等金银器具,富丽堂皇,展现出唐代精湛的手工技艺和富丽的物质生活;保留完整的伊斯兰早期作风的八瓣花纹蓝色琉璃盘,见证了唐代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的盛况;八棱净水秘色瓷瓶、五瓣葵口秘色瓷盘,愈是解开了秘色瓷的千古之谜,使人们有幸一睹“千峰翠色”之器的真容。唐朝经济的高度强盛,让得金银器成为那时要紧的工艺制品之一。据说当年参加法门寺地宫挖掘的人第一大的感触是“光线映入地宫,四处皆是金光。”因此可视地宫里金银器之多。据统算,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共121件(组),此中许多数为唐懿宗、唐僖宗父子所供奉。这批金银器有唐代宫廷内库作坊文思院塑造的御使用物品,也有江南地域的贡品。高超的制作技艺,丰富的器物形象,华丽的图案装扮,展现了唐王朝强盛的金银工艺。

唐 盘丝座银芙蕖

法门寺出土了一套金银茶具,是迄今为止全球上发觉的时间最早、组合最完整、级别最高的成套茶具,鎏金银茶碾子是此中一件。上面是“鎏金团花银碢轴”,下方是“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器物上刻划有“五哥”字样,是唐僖宗在宫中的小名,《衣物账碑》中也有记载,它和此外几件筛茶、烹茶、饮茶等茶具属“新恩赐物”,列在“僖宗供物”名下。因此可视,这点茶具是僖宗皇帝御用真品没有疑。唐人爱熏香,不但发明了隔火熏香,还发明了香宝子等各式熏香器具,此中制作得最为精妙绝伦且最富艺术价格的当数香囊。源于香囊里面使用了近代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不论怎么转动,香囊里面盛香料的香盂始终维持水准,香料不会洒落。可吊挂于床头熏香衣物,也可随身携带,走过之处留住渺渺余香。这件“鎏金雀鸟纹银香囊”是唐僖宗供奉给佛祖的。香囊为唐代熏香工具,可吊挂于床头熏香衣物,也可随身携带,走过之处留住渺渺余香。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不忘旧情改葬杨贵妃,却发觉坟冢中美人肌肤衣物曾经腐坏,唯有香囊完好没有损,因而推测杨贵妃也运用了同款金属香囊。

唐鎏金银龟盒 高13.1cm,通长27.6cm 1987年法门寺塔地宫出土 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一起展出的唐鎏金银龟盒、唐鎏金飞鸿毬路纹银笼子等。此中唐鎏金银龟盒为唐代宫廷香器。盒呈龟状,龟昂首,曲尾,四足内缩,以甲背作盖,内焊椭圆形子口架,尾与龟腹焊合,各部位纹饰与龟体相近,造型逼真。在法门寺地宫未打开此前,秘色瓷在世人眼中一直是个谜。长久以来,大家只在史籍中晓得它是皇家专用之物,由越窑特别烧制,全个工艺都秘不示人。自秘色瓷从宋代今后渐渐失传,今人只能从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描写中去想象。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器,初次揭开了秘色瓷器的神秘面纱。“衣物账”碑上对秘色瓷有准确纪录: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况且在文物中找出了这13件宝贵的瓷器,和这13件瓷器一同出土的,另有一件八棱瓶,经考证也被断定为秘色瓷。这件唐八棱净水秘色瓷瓶,肩部丰满,腹部为瓜体形。肩、腹部有八条竖向凸棱。青灰胎,胎质致密。通体施淡豆绿色釉,内壁开细碎冰裂痕。

唐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外口径2.3cm,高21.5cm,腹径11cm 1987年法门寺塔地宫出土 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这批瓷器的出土,为秘色瓷的判断构建了准则。在后来的吴越钱氏家庭墓葬、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北宋周王赵祐墓、辽陈国公主墓、辽圣宗贵妃墓等皇室墓葬中都有秘色瓷出土。”权飞推荐,“秘色瓷关于工序极为讲究,成品不容易,烧制时一件瓷器一种匣钵,据说3000件中仅有一件能烧制成功。在慈溪上林湖地域的秘色瓷遗址现场,发觉了大批的不成功品残片和匣钵残片。”法门寺地宫保留的文物不但展现出唐人的物质享受,也能见识到唐人的精神信念,是以提到法门寺,没有怪乎都讲“地宫一开,即是半个盛唐”。对此,权飞解释说:“咱们只能见到书本上的盛唐,无实物就只能想像。而经过法门寺,咱们可行理解唐代王公贵族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这不行代表老百姓的生活。由于这点精美的器物非是那时平民们能运用的。是以,唯有半个盛唐。可是,半个盛唐的背后,也有全个全球。经过这点文物的形象、花纹和图饰,咱们真实见到了一种开放的盛唐。唐代熏香流行,香料要求量可想而知不小,而香料来源南亚、西亚甚而欧洲。因此可行瞧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展览现场

获悉,这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行广电局、宝鸡市文物局主持,长沙博物馆和法门寺博物馆结合承办,湖南省茶叶博物馆协办。展览将持续至10月17日。(本文据长沙博物馆公号、法门寺及雅昌等相干材料概括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