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央金卓嘎前进来游览学习的邻村干部讲解卓德村的经历。
在措美县哲古镇卓德村当村支部书记14年,岁月给央金卓嘎留住了一幅清瘦的身材、一双锐利的眸子,另有眼角几道深深长长的皱纹。
在“男人扎堆”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女支书央金卓嘎是个耀眼的存留——
村民们说,乡亲们年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1000多元,到昨年的1万多元,进行浮动多亏了她。
附近村的干部们说,脱贫攻坚、乡下建造、人居环境、“四讲四爱”等事业,阿佳央金认认真真地干,都为它们树立了标杆,是它们学习的好榜样。
干部群众交口称赞的央金卓嘎,1972年出生,1988年参与事业。30好几年来,她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哲古大地,在海拔4500多米的卓德村,带领村民在建造美满美丽家园的征途中阔步向前。
读书,眼界开了、思想活了
镇里、村里的干部们谈起央金卓嘎,都会称呼她为“文化人”,由于她是鲜少具有“大专证书”的村干部。
“文化人”央金卓嘎当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初中,成为村里独一一名“高学历生”。可天有意外风云,读初二的时刻,她因重病辍学。
1988年,县教导局聘请央金卓嘎当卓德村教学点的代课教师,她爽快地答应了。捡回书本,央金卓嘎教村里的儿童读书,给成年人扫盲,每天坚持读报、看书、钻研课本,日子过得充盈又快乐。
1992年,有些文化的央金卓嘎成为聘用干部,担任扎扎乡(现为扎扎村)妇联主任。1999年,央金卓嘎升任哲古镇副镇长。看名目图纸、用汉语交流、学政策法律……那几年,责任压在肩头,央金卓嘎的汉语沟通和公文写作水准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2005年,措美县撤区并乡,央金卓嘎到卓德村当党支部书记。回到家乡,她亢奋激动,更信心满满。
“党将咱培育成材,咱要为家乡做事,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
想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可棘手的现实难题让她首次感触到了“本领恐慌”。
“搞不晓得政策,见不清情势,形式方法不对,这点都会导致事业展开不了。”央金卓嘎暗下决心,必定要接着读书,争取接纳更体系、更周全的教导。
2006年,镇里通告央金卓嘎,她可行读自治区商业学校行政治理不业余,接纳函授教导,她立即抓住了这种难得的机缘。
在环境优美的校园里,央金卓嘎一心扑在书本上,就像饥渴的人见到了酥油茶和糌粑。两年后,她依期拿到了中专证书。
“无党的好政策,咱不可能另有机会从新回到学校。”央金卓嘎说。
求学之路没有止境。2014年,县委组织部通告,像央金卓嘎这样具有中专学历的村支书可行报考西藏大学函授教导,考取大专证书。央金卓嘎一次就经过了入学考试,通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她在44岁“高龄”之时,从西藏大学文秘不业余顺利毕业。
图为央金卓嘎展开宣讲。
回到卓德村,央金卓嘎眼界更开阔了,带领村民进行致富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
央金卓嘎尤其擅长做思想事业。
卓德村原第一书记热旦回忆,2016年,众多村民对脱贫攻坚生态岗位的布置有异议,但央金卓嘎坚决不搞平均主义。
“大伙想一想,今日的美满生活从何而来?”央金卓嘎把村民们请到村委会来,讲中央政策,谈“惠从何来”,激发村民的深思。
“咱们要知党恩、感党恩,坚定不移跟党走,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应用好党的好政策勤劳致富。”村民们说。
就这样,一场矛盾化解在萌芽状况。
一直以来,卓德村村民思想陈旧,不想意离开牧场,靠着放牧和出售牧产物的收入,在贫困线下苦苦度日。央金卓嘎和村“两委”一番剖析:无资源、无手艺,只能劝导村民走出牧场,靠出行务工增收致富。
确定了这项事业,央金卓嘎最初在村民大会上讲、在“四讲四爱”宣讲时讲、带着村干部一户一户上门讲,给村民算富帐、作相比、谈进行,她的真诚和耐心打动了村民。
30人、50人、80人……这种75户335人的小村庄里出行务工村民越来越多,好信息还不断传回来——次仁旺堆两口子在拉萨要了房,还把母亲白玛接到去安度晚年;古桑曲吉开办了卡垫加工合作社,还带着村民一同干;罗珍、晋米又开了新款汽车回来……到2018年,卓德村人均收入达10750元。
“咱们就信服她,她读书多、懂得多。”村民对她更相信,干部对她更信服,大事小事全让她拿主意。
实干,村子靓了、村民笑了
本来,刚回到卓德时,乡亲们其实不相信央金卓嘎。
普布次仁叮嘱咱们,刚最初,村里村外非议声不少,可一会儿,央金卓嘎就用实质行动打消了村民的疑惑。
那时的卓德村有70户人家,围绕卓德寺将房子建在陡峭的半山腰,房屋挤得密密麻麻,公共体积又脏又乱。
2006年,全区最初实行农牧民安居工程。走访理解到村民都想将房屋搬到山下,但却顾虑山下每年夏天都有泥石流冲撞。央金卓嘎最初了到处奔走,从申请名目,到规划设置,再到勘测定界,那段时间,每晚她都忙到凌晨才睡。与施工方屡次现场沟通后,一条经济适用、能及时分散雨季山洪的大坝建好了。
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不但是由于它们在投工投劳中得到了一笔不少的收入,愈是由于它们从此不用再担忧搬下山后,山洪泥石流会冲毁房屋。
难题解决了,群众的搬迁踊跃性上涨起来。
央金卓嘎因势利导,号召村民们互相义务投劳,你家建房咱来帮,咱家建房你来忙,不但省下一大笔雇工费,愈是增进了邻里友谊、融洽了亲族关连。
搬下山,继续便是解决饮水难题。长久以来,卓德村每家每户每天都背着桶到离村子5千米外的水源点背水,既浪费劳能源,又耗费大批的时间。央金卓嘎打汇报、找点测绘,一会儿,村子里建起了5个背水台。
水通了,央金卓嘎又盯上了电。一直以来,卓德村民靠酥油灯照明,昏黄的灯光下,人都少了些精气神。但卓德人数少,不适合单独架设电网的根基要求,她就寻到隔壁的扎扎村,合计着两村“搭伙”争取,很快,电也通了。
路是央金卓嘎最揪心的事。卓德村从前唯有一条“人走出去的路”,通畅路程短,多数是沙石,偶尔驶过一台车,车在前面跑,飞扬的尘土在后面追。
见到村子因不通道路而落后的局势,央金卓嘎下定决心,不论多难,必定要带领乡亲们将路修通。她的想法获得了全村人的响应。2011年、2014年、2016年,央金卓嘎给上级部门打了三次汇报,在她的努力推进下,卓德村窄路变宽路、泥路变油路、坎坷变通途。
建扎曲桥、方便村民过河放牧,建垃圾填埋场、料理垃圾美化村容,修接羔点暖圈,储备饲草料,修理牧道……短短几年内,用汗水换获利,央金卓嘎高效地为村里办成了好几件好实是事,她身边聚拢的群众越来越多。
图为洁净整洁的卓德村。
“住着洁净整洁的房子,出门便是水泥路,村里另有广场,晚上跳跳锅庄,日子真是美,这种女支书真有‘两把刷子’。”村民达娃央宗开心地说。
求真,做事较真、待人真诚
央金卓嘎做事较真,在镇里、村里是出了名的。
在哲古镇任副镇长的时刻,央金卓嘎被布置监工镇政府大楼建造名目。那三个月,央金卓嘎每天拿着卷尺,对着图纸的数据测地基深度、量钢管厚度。施工单位开玩笑说,央金卓嘎有对火眼金睛,在她眼前“做不得假”。
到卓德村后,央金卓嘎的“较真”更甚以前。
夏季雨多,村前的扎曲河水位上升,村民们没有办法到河对岸放牧,央金卓嘎多番争取到了资金准备修建扎曲桥。
“由于河底沙基太软,施工队建桥墩要价比计划高很多。”普布次仁回忆,央金卓嘎不办成事决不罢休,又去县里跑办了三次,请来市交通局事业人士到实地来勘探,首尾折腾了一年多,终归争取到充足的资金建起扎曲桥。
村监督委员会主任阿旺次仁还记得,村里修路、修羊圈的时刻,央金卓嘎都会拿着卷尺,测量实地大小、相比资料尺寸,施工队说,“你们书记好厉害哟!”
“那天傍晚风雪相当大,咱给垃圾填埋场送土时见到阿佳央金在那边冻得直抖,咱让她回去她不听。”2组双联户长次仁回忆说,“阿佳央金说,她怕施工队草率了事,要看着它们做完。”
群众利益没有小事。为了给乡亲争取权益,她磨破嘴皮;为了争取资金,她跑断腿;为了村里进行,她殚精竭虑……爱“较真”的央金卓嘎,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到首位,内心满怀责任与担当。
乡亲们说,央金卓嘎不但做事“真”,待人愈是“真”。
2015年,2组边巴卓嘎的儿子拉巴顿珠摔断了手臂,央金卓嘎不在村里,可得知信息后,立即拿出1万元作为暂时资助金,让边巴卓嘎带儿童去治病。
“阿佳央金回来后,第一时间就去边巴卓嘎家看儿童,她还嘱咐边巴卓嘎不用担忧钱的难题,并帮她们做好计划分期还钱。”扎西拉宗说,“她就像咱们的亲大姐一样,赤心真意待咱们好,帮咱们渡过难题,给咱们想出路。”
一颗赤心全掏给了工作和国民,央金卓嘎对本人的家人再没有余力。
央金卓嘎的丈夫扎西是个老师,平日里教学任务很重,女儿达珍从出生后,就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一年到头母女难见二次。
“每一次咱都偷偷走,就怕她在身后追着哭。”央金卓嘎双眼里盛满了泪花。
令达珍耿耿于怀的是母亲一直缺席。小考时,达珍出考场后没见到承诺要来陪考的母亲,转头就给她写了一封信——“假如你不陪伴咱,你为何要生下咱!”
达珍不晓得的是,央金卓嘎一直留着这封信,每每想女儿了就会拿出去瞧瞧,边看边流泪。
此刻,每一次母女团聚,看着瘦弱的母亲,达珍仍是会忍不住问:“妈,你别干了,你图个啥?”
图个啥?央金卓嘎也常在问本人。
“此刻回过头来想想,这点年真是苦,特别是身为一种女村支书,干事业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可是,见到村民脱贫了,村容变美了,民心凝聚了,咱就感觉一切皆是值得的。”她说。
学在先、干在前,在基层宽广天地锤炼才干、加强本领,央金卓嘎以一颗时候紧系群众的心,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赢得了群众的声望。
一路风雨,这位自学成才的女支书,迎着朝阳,带着群众坚定地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周全小康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