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南部战区陆军“新旧英模共话英雄精神”交流分享课新闻观看
2021年10月26日09:44 | 来自:释放军报
小字号
交流分享课现场,“排雷英雄战士”、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四级军士长杜富国(右二)向“滚雷英雄”安忠文(左二)讲述本人的成长故事。郭海林摄
沉浸体会
“拓展课堂的外延和纵深,周全调动官兵的视线、听觉和思维”
“咱是中国的后代、炎黄的子孙,‘硬骨头六连’的一兵,咱们将肩负着国民的重托,咱们16私人要像16把尖刀直插敌阵……”
这是一次前线作战中,小尖山战斗突击队队长、时任“硬骨头六连”一排排长林祖武的战前动员讲话录音。林祖武特有的土音口音很清楚,磁带老化带来的杂音也极富年代感。这点都掩藏不了录音中传导出的勇于战斗、敢于胜利的坚定信仰。
这段近40年前的原声录音,在南部战区陆军组织展开的“穿越时空的对话·新旧英模共话英雄精神”交流分享课现场播放,全部人刹那被拉回到那场壮烈的战斗中。
“那次战斗中,突击队以5人牺牲、11名战友负伤的代价,用血肉之躯开启了通向小尖山的胜利之路。林祖武在身负重伤的概况下坚持战斗,直到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作为那场战斗的见证者,“硬骨头六连”第27任指导员齐有为的讲述显露了更多的历史细节。同一时间,小尖山“十六勇士”生前最终的合影、当年作战影像纪录等珍贵史料在大荧幕上缓缓变换。
全部这点声光电素材,带给现场官兵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会。
“为了胜利一没有所惜,这便是华夏军人的血性本色。”观众席上,南部战区陆军“刺刀见红连”上士和文声听完林祖武的故事,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他说:“当挂在墙上、写在书中的冰冷的战史纪录,变得愈加立体可感,咱们不但仅是铭记,却是走入了历史、走近了英雄,感触到愈加强烈的震撼。”
这类震动人心的沉浸式体会,正是南部战区陆军政治事业部展开思想政治教导创新探寻,所要追求的成果。
“过去那种方式单一的教导形式感染力不足,必需想法子突破。”南部战区陆军政治事业部领导叮嘱记者,昨年全军思想政治教导事业会议举办后,为做好落实贯彻“下篇文章”,它们踊跃发挥课堂教导主通道效用,展开互动式、场景式教导创新探寻。
本年,党史学习教导发动以来,南部战区陆军以“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一创新教导设想为牵引,聚力探寻能带来沉浸式体会的立体课堂——
在展现抗美援朝精神的章节,主办人杨丽芳朗诵了《枪杆诗·接枪颂》,视频连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硬骨头六连”第19任政治指导员石守德,播放了相干记录片和照片;
在展现“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的担当精神时,大荧幕上展现了杜富国的请战书,播放了他在雷场受伤时的真正画面,医院医护人士还讲述了杜富国负伤后自强不息的点点滴滴……
“实现沉浸式体会的要害,便是打破课堂的时空节制,经过对声光电等多个素材的概括使用,拓展课堂的外延和纵深,周全调动官兵的视线、听觉和思维。”全程参加交流分享课筹划的顶级工程师曾俊叮嘱记者。
交流互动
“从单向灌输到多维互动,在启发中引导官兵达成自咱教导”
在交流分享课上,官兵们见证了“滚雷英雄”安忠文与“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之中浓厚的友谊,也被它们身上的革命乐天主义精神所感染。
“咱无眼睛,可是另有手,富国连手全没了,他今后可怎样办啊?”开始,安忠文听说了杜富国受伤的信息,心急如焚。他赶到医院,紧紧握住杜富国的肘部,忍不住哭了。他很快调度好情绪,勉励杜富国走出伤痛、勇敢生活,还分享了本人直面现实、战胜伤残的经验。
台上,两位英雄一同回忆起这段往事。台下,不少官兵鼻子一酸,红了眼眶。
这堂交流分享课上,英雄模范之中的交流互动没有处不在——
“你们打得很顽强,咱们上去是接防的,你的故事让咱好像又听到了当年阵地上的炮火声。”作为统一场战役的亲历者见证者,当安忠文讲述完本人以身滚雷的战斗经验后,“硬骨头六连”第27任指导员齐有为热烈回应,并讲起当年另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倾心学习践行流传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团队”代表、下士狙击手白莎说到,本人在比武场上不顾腰伤复发,靠打封闭针止痛,终归夺得陆军“狙击枪王”,安忠文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感概“你这种小女孩了不起啊,咱为你点赞”;
面临“硬骨头六连”第19任指导员石守德、第27任指导员齐有为,“硬骨头六连”现任连长赵松前进辈们推荐连队改革移防以来取得的全新建造成绩,齐有为则亲手将石守德老英雄的《战地笔记》赠送给赵松,并嘱咐年青一代官兵传承和发扬好“硬骨头精神”……
英模以及英模单位代表之中的频繁互动,带给台下官兵强烈的现场感、亲切感。台上与台下的互动,则让官兵们进一步意识到英模的可敬可亲可学。
“大伙仍是叫咱兄弟或许富国吧,这样亲切少许。由于咱感觉咱非是甚么英雄,不过做了应当做的事。”在新旧英模走入官兵步骤,杜富国的开场白霎时让大伙亲近了。
有战友问杜富国,他是怎样熬过刚负伤时那段“黑暗岁月”的。杜富国对伤痛轻描淡写,更多地聊起他对未来事业和生活的畅想。他乐天的笑容、真诚的话语,让战友们意识到,英雄曾经战斗在“另一种战场”。
“狙击枪王”白莎与某旅通信不业余女兵像姐妹通常亲切交流。
“柔肩也可挑重担,谁说女士不如男!”某旅通信不业余四级军士长李晓茹遭到白莎的鼓舞,立志要带出更多像白莎一样优秀的战士。她说:“战场不分男女,子弹不看性别,咱们都要争当敢打敢拼的‘霸王花’。”
“时期楷模”王锐是全军最年青的“双特”两栖装甲尖兵,战友们好奇:“通常考一种特级都不容易,你是怎样考出两个特级的?”
“也没甚么特别的,便是铆着劲一步一步地学、一招一式地练……”王锐说,本人是功勋连队的战士,一料到连队荣誉墙上那一些战功赫赫的英雄模范,就会充满斗志,充满力量。
“这堂课便是要让大伙意识到,这点英模其实不是遥不可及的,部队教导为咱们每私人都注入了英雄精神和红色血脉,全部人都可行成为英雄。”南部战区陆军政治事业部宣传处处长张首伟叮嘱记者,从探寻之初,它们就紧紧围绕交流互动开展攻关,才让得这堂课如许生动活跃。他说:“从单向灌输到多维互动,在启发中引导官兵达成自咱教导,这样的教导常常事半功倍。”
真情还原
“真正自身便是最震撼人心的力量,有用的教导不要矫饰”
听说儿子就要上战场,英雄的母亲会做何反映?
不同于部分影视作品中的慷慨激昂,在抗美援朝老战士石守德的讲述中,当年他报名参军,反对最剧烈的便是母亲。当时,石守德刚刚有了一种女儿。母亲担忧孙女会失去父亲,也担忧本人会失去儿子。
为了参军,石守德拉上父亲给母亲做事业,硬是把事业做通了。临行前,母亲眼含热泪对他说:“既然当兵了,就好好当兵,当好兵。”
母亲的转变及嘱托,使石守德在战场上的英勇体现愈加有迹可循,保家卫国的口号也就有了更为详细的落脚点。这点真正的细节不但弥补了官兵们对那个时期、那场战争的认知空白,也使它们对英雄事迹、英雄精神更为信服。
“这点英雄故事真正还原了那个时期、还原了战争,更还原了人性本真。因而,才具备如许令人信服的力量。”南部战区陆军政治事业部领导推荐,在开始遴选交流分享课的内容时,它们就坚持真正性准则,不论教导形式如何创新、体现形式如何丰富多彩,真正感人、启发人心的故事内容才是根基中的根基。不行“为了方式而方式”,单纯追求方式而忽视内容的教导创新便是舍本逐末。
这堂交流分享课,不但有英模最真正的讲述,另有请战书、火线入党申请书、家信等珍贵实物展现,使英模对话的内容具备感人至深的真正性。
“无美化,无拔高,无豪言壮语,真正自身便是最震撼人心的力量,有用的教导不要矫饰。”“白刃格斗英雄连”连长孙兆辉叮嘱记者,“这点真正的英雄故事、真正的革命文物皆是宝贵的‘精神富矿’,是咱们对标看齐、汲取能源、奋发进取的不尽源泉。”
一堂“穿越时空的对话”交流分享课尽管短暂,但其积累的探寻经历,以及在更多单位推广后的作用广大而深远。
遭到这堂交流分享课的启发,如何打破教导课堂的时空边界,成为政治教员们一同的创新方向之一,更多相似的教导运动接踵开展——
在湘江战役旧址,南部战区陆军组织61名大校军官寻访当年红军突围的足迹、阻敌的堑壕,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悲壮牺牲中汲取奋进力量;
在滔滔的大渡河畔,某红军旅“大渡河连”派出官兵代表,远赴贵州安顺场,展开“千里寻根·走入大渡河战役遗址”运动,在与“十七勇士”后人的交流对话中,强化“理想信仰大于天”的革命精神;
某合成旅经过“红色直播”在线游览红色历史纪念馆场,举行“晒晒咱们的传家宝”运动,深挖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从鲜活历史中感悟信念伟力……
“如何经过不停创新为思想政治教导提质增效,是咱们始终不渝的追求。打破教导课堂的时空边界不过最初,另有更多思维上、形式上的条条框框亟待突破。”南部战区陆军政治事业部领导叮嘱记者,“创新无尽头,咱们的探寻永远不会止步。”(鲁伦、熊昕、郭海林、段江山)
更多军事科研关心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