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科技新闻 军事科研 查看内容

这位传奇的独臂总师筑起华夏兵工的一座丰碑

2021-11-19 17:58| 发布者: wdb| 查看: 109|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这位传奇的独臂总师筑起华夏兵工的一座丰碑,更多军事新闻信息关注我们。

这位传奇的独臂总师筑起华夏兵工的一座丰碑 2021年11月19日09:58 | 来自:释放军报 小字号

第81团体军某旅坦克分队驾驭某型坦克发展野外机动。詹奕坤摄

当年已过古稀之年的祝榆生参会发言。 作者供图

最近,第81团体军某旅组织的某型坦克射击演练的情景在网上热播,赢得网友纷纷点赞。一时间,该款坦克的幕后英雄——祝榆生总设置师再一次走入大家视野。

祝榆生的一生,堪称华夏兵工的一部奋斗史。抗战时代,他被咱军官兵誉为“兵工奇才”,其研制的石头地雷、平射迫击炮等武器屡建奇功;新华夏成立后,他辗转于多所兵工院校、科研机构,参加了多个陆军武器配备的研制。

祝榆生的一生,写下了一段段传奇故事。为排除炮弹故障,他挺身而出,失去右臂仍坚守在兵工科研工作一线;为塑造国之重器,年近古稀的他临危受命,历时15载研造出国产领先进步坦克。

铮铮铁骨,磊磊胸怀,祝榆生用一生的贡献与坚守,筑起华夏兵工的一座丰碑。

天生的“兵工奇才”

1945年,新四军七师攻打日寇占领的枣庄。城墙坚固,前线官兵一筹莫展,上级命令祝榆生前去助战。

冒着枪林弹雨,祝榆生悄悄潜行到城墙外沿。一番测量比对后,他寻到了一段便于安放炸药的位子。为弥补黑火药威力的不足,他料到了“团体装药”的爆破方法。

“你能炸开城墙吗?”师长谭希林问。

祝榆生胸有成竹地回答:“炸不开,咱负责。咱要1300斤炸药,少一斤还不行。”

战斗打响后,祝榆生起爆炸药。顷刻间地动山摇,两朵庞大的烟团腾空而起,坚固的城墙迅即被炸开一种十几米宽的大缺口,部队一举突破城防,谭师长大为赞赏:“真是一种‘兵工奇才’!”

此时的祝榆生唯有27岁,却已是身经百战的战士。18岁那年,在老家重庆当银行职员的他,见到日军战机在我们国家领空肆意横行,决心来到延安投笔从戎。抗大学习后,祝榆生调到山东敌后战场,打开了兵工报国的科研人生。

“咱就喜爱搞这种东西。”祝榆生回忆,缴获到的日军武器,他都要拿来探讨一番,很快就掌握了生产原理。

电影《地雷战》有一段精彩的情节:抗日军民故意让敌人把地雷偷走,待敌人探讨时却忽然爆炸,炸得它们人仰马翻。

这种能够延时爆炸的土地雷,正是来自祝榆生之手。那时,唯有初中文化的他,成功研造出20多个武器。

工作掀起高潮,命运却和他开了一种玩笑。一次,已是华东军政大学教导处处长的祝榆生,示范迫击炮发射时产生卡弹故障。

“走开!让咱来!”祝榆生紧急疏散人群,孤身一人排除故障。没料到,炮弹忽然爆炸,庞大冲撞力把他炸飞,祝榆生永远失去了右臂。

在许多数人看来,祝榆生的人生将步入拐点,不会再从事兵工工作。然则,成立一会儿的哈军工,多了一位“大校学员”,祝榆生的人生自此掀开新的一页。

“一本活字典,永远在钻研。”这是同学们对祝榆生的评价。担任哈军工二系副主任的祝榆生,既当教员又当学员,他揣着课程表差不多听遍了全部与兵工相关的课程。

祝榆生坚信:手臂不在了,大脑还在。只需勤学习、多钻研,就可以搞兵工!他先后在多所军校、科研机构担任领导职务,参加了多型武器配备的研制事业。

敢拍板的科研行家

新华夏成立50周年大阅兵,新款坦克驶过天安门时,现场观众一片沸腾。

“咱们终归有了国产领先进步坦克!”观礼台上,81岁的祝榆生激动不已。

时针往前拨回15年,我们国家新一代坦克刚刚立项,上级给的定位是“能跟全球领先进步坦克抗衡”。此时,我们国家上一代坦克尚未定型,研制新一代坦克谈何简单。

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邹家华料到老友人祝榆生: “他揍过仗,晓得部队须要甚么样的武器。他还参加过大批武器配备改良事业,经历丰富、学识渊博……”

面临好友的邀请,祝榆生有些犹豫:本人从没搞过坦克设置,况且已过花甲之年,还能不行挑起这副重担?

“祖国利益超出一切。”祝榆生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把新款坦克搞出去。

那时,计算机和数控机床在国家内部屈指可数,有人说他“不知深浅”。面临外界质疑,祝榆生拍板打算:靠“高概括、体系取胜”,经过不同学科理论的集成、配合,克服技艺根基薄弱、零部件落后等难题,让坦克火力和防护力达到全球领先进步水准。

启动机是坦克的能源之源,关乎坦克的作战和生存能力。那时,国产启动机技艺落后,是引入海外仍是自助研发,是一种艰难的选择。

祝榆生认真探讨了海外某型坦克启动机,发觉这类启动机不但引入加工本钱高,还要增添坦克空间才能容纳。

在祝榆生的终归设置图纸上,新款坦克设置得更“矮”少许,进一步减少了坦克战斗全重。新款坦克变“矮”后,中弹面积小,生存能力更强。

另有一次,在新款火炮口径的设置上,众人意见产生分歧。具体调研后,祝榆生再一次拍板:“不行搞东西方作风之分,而应当依照研制指标来设置咱们本人的坦克。”在延续试验进程中,祝榆生坚持采纳大口径主炮,其炮口动能超越海外同类别坦克,火力大大提高。

“新款坦克研制须要两种人,一个是擅长某个技艺范畴攻关的专门能人;另一个是对坦克的火力、火控、车体和炮塔等分体系都有所理解的通才,祝总师就具有这类能力。”在该型坦克副总师傅宝玉心中,祝榆生好学和钻研的劲头,深深感染着他,为延续研制坦克打下坚实根基。

我们国家“经理式”总师

深秋,北京西郊槐树岭的华夏兵器产业团体局限企业某探讨所,寒风萧瑟、满地金黄。本年10月23日,是祝榆生逝世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探讨所事业人士自发来到单位史馆,宣传片里播放着祝榆生的英雄故事。

那一刻,穿过时间的年轮,祝榆生似乎化作年青的模样,站在青年一代的身前。

在好多人心中,这位老人并未走远。祝榆生的同事陈明珠回忆说:“祝老是我们国家掌握设置、经费和用人全权的‘经理式’总师,生活上而是出名的‘抠老头’。一碗米饭、两碟小菜便是一顿饭,他吃得香甜。招待所效劳员给他缝制的椅套,他一坐便是20好几年。”正是这位“抠老头”,在新款坦克研制名目中,给国度节省了一大笔经费开支。

在华夏兵器产业团体局限企业某探讨所原所长王天民心中,没能让祝老住上好房子是他一生的遗憾。走入祝榆生的家,朴素容易的陈设令人动容:一套旧沙发,一把硬板座椅,一种写字台,仅有个用玻璃罩着的新款坦克模子显现着主人的身份。

考量到卧室冬天寒冷,王天民为祝榆生找好新房,他却说:“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咱曾经很满足了,好多和咱一同参与革命的同志还没活到今日。”

祝榆生每一次出差,洗衣服是一种困难。有一次,与祝榆生一同出来调研的傅宝玉,见到了难忘的一幕:祝总师先是将衣服挂在暖气管上,用牙齿咬着衣服一角,再用另一只手使劲拧、搓。

“再难也要本人做,他绝不会麻烦别人,还不会在差旅费中加上一笔洗衣费,这便是祝榆生。”傅宝玉说。

“咱在祝总师手下事业20好几年,很少见到他休假。他酷爱学习,一有时间就研读海外兵器杂志。”华夏兵器产业团体局限企业首席行家李春明记得,当祝榆生见到精彩内容时,会把其它年青设置师叫到办公室一同讨论。

“有您在,无奖金也要好好干!”华夏兵器产业团体局限企业首席行家毛明回忆说,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正是在祝老的感召下,曾经打算下海经商的他又重返兵工队伍。

祝榆生一生看淡名利,对兵器产业科技进行终身成就奖20万元奖金和每月4000元的行家补助,他分文不取,他说:“新款坦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伙一同做的事业,年青人比咱更须要勉励和荣誉。”

2014年10月23日,96岁的祝榆生走到人生最终时候。弥留之际,他对子女提议一种愿望:“替咱再交一次党费,把遗体捐献给国度。”

不惧艰险攀高峰,只留清名在民间。与祝榆生并肩奋战好几年的战友们,仍在争分夺秒地投入到新款坦克改型的探讨中。今日,祝榆生心心念念的领先进步技艺,在改型坦克上一一可以实现,一大量中青年行家挑起重担……祝榆生当年“一代产物、一代能力、一代能人”的设想曾经成为现实。

更多军事科研关心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