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墨脱县退役军人卫军巡逻戍边三十载——
门巴老兵:守护“秘境”守护兵
2021年11月27日10:22 | 来自:释放军报
小字号
墨脱官兵和本地民兵一同巡逻。普刘起摄
卫军与官兵一同巡逻时,手拿砍刀走在巡逻队伍的最前面。麦正伟摄
西藏墨脱县德尔贡村的民兵连长卫军,现在没再参与巡逻了。
2019年冬天,他骑摩托车时遭遇事故,肋骨断了4根。年过五旬的他,看着村里的年青人挑起了巡逻的担子,放心地“退休”了。
现在,卫军这位德尔贡村村委会主任,将悉数精力放到村里的经济进行上:墨脱县农牧局投建的茶园到了须要除草、修剪的季节,他要通告每家每户;德尔贡边境小康村修建的新房曾经完工,村干部要协调村民们分房、乔迁……
每天,卫军骑着摩托车来往于老村和搬迁点新居之中,内心想的皆是美满的事。
名字内部有故事
1970年,卫军出生于墨脱县马迪村。出生于那个年代的门巴族儿童,大都有一个富有特点的汉族名字,如“卫国”“永红”“永旗”等等。
卫军的名字,有特异的由来。1970年2月,马迪村一位身怀六甲的门巴族妇女突患重病。当时,墨脱不通道路,马迪村也无医生。她的家人只好背着她前往背崩乡的全家部队医院发展治疗。在一位名叫魏卓的军医和医护人士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下,儿童安全降生,母亲安然没有恙。为了让一家人记着释放军的好、记着魏卓医生的恩情,这种刚刚出生的门巴族男孩有了一种汉族名字“卫军”——既和魏卓医生姓氏同音,另有成为军人、保卫祖国的含义。
1989年10月,听着本人名字由来长大的卫军,入伍来到西藏林芝军分区某边防连,在山谷丛林间走上为国戍边的巡逻路。
“每一次巡逻都按计划执行,碰上甚么天气都要去。”墨脱气候多变,雨天总是说来马上来,这给本来就难好的巡逻路又添几分危险。1990年8月,卫军和战友在巡逻途中遭遇一场泥石流。路面被冲下去的泥沙十足掩盖,雨越下越大,木石滚滚而来,两个战友随身带的行装都被冲走,幸好无受伤。
墨脱素有“莲花秘境”之称。这边山高涯深,千百年来差不多与世隔绝。作为墨脱人,卫军对这边恶劣的当然要求早已习惯。他当初不“习惯”的,是冬季的饮食。大雪一封山,墨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外面的物资运不进来。卫军就和战友一同挖野菜吃。
“战友们全能吃,咱这种当地人有啥吃不惯的,皆是那末过来的。”卫军淡淡地说。
“咱把它们当本人的儿童看”
1991年,卫军退役回乡,与德尔贡村女孩红东结婚,在这种村安家落籍。
德尔贡村和卫军从小长大的马迪村不同,是个边境村。卫军的岳父是一名老民兵,年青时和官兵一同站过岗。他对保家卫国的了解容易而透彻:“要是敌人来了把地抢走,咱们就无地、无家了。”得知卫军要当民兵,岳父给他讲了众多戍边的见闻,嘱咐他和边防官兵一同,守好边防守好家。
在墨脱,村民以民兵身份和官兵一同结合巡逻是好几年的惯例。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大都以打猎为生,熟悉这边人迹罕至的山路,掌握生火、取水等野外生存技巧,给驻地官兵巡逻带来好多帮助。
2011年,在一次巡逻返回途中,战士杨鑫源于感冒患上肺水肿,咳出的痰液成了粉红色,卫军和其它民兵轮流背着杨鑫往回走。
“咱那时感受很不好意思,真的很感谢它们。”杨鑫说。
“它们和咱的儿童相当大,咱把它们当本人的儿童看。”卫军说。
边防连班长周强说,巡逻路面上,卫军经常手拿砍刀走在巡逻队伍的最前面,为大伙披荆斩棘。遇到战士受伤或患病,卫军比它们还吃紧。有卫军这样经历丰富的民兵同行,官兵都很安心。
然则,人在当然眼前总是显得渺小没有助。卫军记得,有一次巡逻他“差一丝死了”。
那是2008年4月,卫军和官兵巡逻走到一处山顶,赶上暴雪,基本见不清下山的路。“火都生不起来,皆是雪。”大伙只能抱在一同,熬了一宿。死亡在那一刻似乎触手可及。幸好天亮后终归放晴,大伙忍着浑身的酸痛生了火,煮了点东西吃,接着踏上巡逻路。
要求那么苦,也脱下了军装,为何还要跟官兵一同巡逻?
在记者来回追问下,卫军用其实不熟练的平凡话说:“咱永远是部队的兵,永远跟部队在一同。”
儿子踏上巡逻路
在卫军家里,记者见到几十床闲置不用的被褥。
卫军的小儿子次仁顿珠说,这点皆是给巡逻官兵准备的。此前,边防连到德尔贡村无道路,源于路途远,巡逻出发前和返回后,官兵都要在卫军家借宿一晚,卫军便置办了好多被褥供大伙休息时铺盖。现在通了道路,交通方便,这点被褥也就闲置了。
次仁顿珠记得,有一次,父亲巡逻回家后高烧不退,母亲切实没法子,让父亲骑马去连队治疗了几天才回家。
只是,这样的概况少许。卫军和其它门巴族汉子一样,不太把受伤生病当回事。即便由于巡逻受伤、生病,他皆是吃点药挺往日,不到万不得已不麻烦连队官兵。
在次仁顿珠的回想里,小时刻他特别期盼父亲巡逻回来,由于父亲常给他捎回少许军用罐头,那是他从本人的口粮中省出去的。
2016年,上了大专的次仁顿珠想去当兵。为了检测本人能不行当个好兵,他打算和父亲一样,跟着官兵一同巡逻。
那时正赶上农忙,卫军没跟儿子一同去巡逻。“父亲很少跟咱说起巡逻路面上的艰辛,不论是被蚂蟥咬、被马蜂蜇,仍是在悬崖峭壁间死里逃生。可能他感觉那皆是巡逻时碰到的寻常概况。”次仁顿珠说。他能感触到父亲的担忧,但父亲无阻拦他。
首次巡逻,次仁顿珠就背起50斤左右的物资。排长在前面带路,走到一半,次仁顿珠走不动了,排长二话不说,从他肩上卸下物资,背在本人身上。
在一处边境线周边,次仁顿珠和官兵一同在石头上写下“China”。后来,次仁顿珠报名应征,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卫军谈到儿子很自豪,提到德尔贡村的年青人也是频频点头。
昨年,德尔贡村的年青人成立了摩托车边境巡逻队,每个月骑着摩托车巡边二次。卫军对此很欣慰:“这点年青人都可以,有它们巡逻,咱就放心了。”(杨明月)
更多军事科研关心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