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兴国县修缮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群
守护红土地“国民军工摇篮”
2021年12月06日09:48 | 来自:华夏国防报
小字号
“本年是官田中央红军兵工厂组建90周年,欢迎大伙走入兵工厂旧址,理解兵工历史。”11月18日,在讲解员带领下,江西省兴国县第七中学316名师生正好展开红色研学。记者理解到,随着官田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群的修缮进级,这边已成为本地展开党史学习教导和国防教导的“热门打卡地”。
“这边是当年兵工厂的会议中心,这组雕像再现了领导班子开会的场景。”讲解员谢蕾向大伙推荐,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群由总部、弹药科、枪炮科、利铁科旧址以及工人俱乐部构成,大家都有两个大祠堂和100多间民房。
1931年10月,为了满足中央红军武器弹药要求,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打算构建中央红军兵工厂。“选址在官田村是由于这边地形隐蔽,处于依据地腹地,还是红三军团修械所驻地,有兵工根基。”兵工厂旧址群负责人刘宗华叮嘱记者,那时兵工厂为红军配制弹药,维修枪炮,有力地支援了反“围剿”斗争。这是咱党咱军最早独立组建的第一座大型概括性兵工厂,也是苏区时代设施最齐全、制造范围第一大的兵工厂,被誉为“国民军工的摇篮”。
创立初期,兵工厂设施相比落后,唯有锉刀、老虎钳、打铁炉等,许多数工人甚而没摸过枪,缺乏技艺常识。“那时大伙凭着一股钻研劲,请来铁匠师傅,从制作铁器最初一丝一丝学。”谢蕾叮嘱记者,有一次,工大家得知从人民党兵工厂俘虏了大批老师傅,它们将这批老师傅奉为座上宾,以赤心换赤心。后来,这批老师傅全无保存地将技艺传授给工人。
工大家的干劲有多足呢?第一任厂长吴汉杰在回忆录中写道:“常在饭菜端上来好久,仍不见工大家来吃,咱便跑到事业室,一看,大伙全在叮叮当本地维修退回来的枪支哩!它们说:‘厂长,不把坏枪修好吃饭都不香!’”工大家在“多制造一颗子弹,就等于多消灭一种敌人”的口号勉励下,加班加点,制造大批的子弹和炸弹。
“校枪英雄马木松就牺牲在这边。”在枪炮科旧址门口,谢蕾向大伙讲述英雄的故事。校枪工人马木松在试枪时,枪支零件被震得掉入水塘里,他二话不说跳进水塘将零件悉数寻到。时值寒冬腊月,枪支修好了,马木松却患上重感冒,因高烧不退不幸去世。
除了厂长吴汉杰、政委张健、职工委员会委员长马文、校枪英雄马木松,兵工厂许多数人全没有留住名字。这点没有名英雄缔造了历史,用鲜血和寿命诠释了“把一切献给党”的誓言。
“它们的故事不行被遗忘。为了守护兵工历史,讲好兵工故事,近年来,兴国县对兵工厂旧址群发展了一系列修复和庇护事业,并在官田村规划建造集传承、展现、体会于一体的兵工特点小镇。”刘宗华推荐,它们修复了原有的陈列设备,拓宽了公路,搭建了军民桥,一头连着河对岸的村民,一头连着枪弹科旧址。本年年底官田兵器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展现苏区时代兵工文化的一扇窗口。这种博物馆也是长征国度文化公园(江西段)名目新建的博物馆之一。
在兴国县,守护兵工历史的另有人间力量。好多本地村民自发守护当年的厂房,73岁的陈冠名老人便是此中一位。“当年为了照顾好兵工厂工人,官田村自发构成了洗衣队,咱的养母郑翠华便是此中一员。”陈冠名叮嘱记者,它们对兵工厂有着特殊的情感。
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后,人民党反动派发展了疯狂的报复,兵工厂也受到破坏。“这点老房子、老祠堂不但是陈家人的祠堂,愈是兵工人的根。”养母去世后,为了更好地守护兵工厂,陈冠名搬到旧址居住,每天坚持给厂房打扫卫生,开门空气流通,直到2010年,兴国革命纪念馆接手治理,“接力棒”交到新一代守护人手中。 更多军事科研关心咱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