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朱欣欣
编辑 谢欣
光正眼科12月16日发表公告,披露了之前对于重要产业重组业绩补偿诉讼的进展。依据公告,林春光、上海新视界实业局限企业、上海聂弘消息征询合伙公司、上海春弘公司治理合伙公司针对光正眼科重要产业重组业绩补偿事情提请的股权让与纠纷相干诉讼说起了反诉。
公告中说起的“重要产业重组业绩补偿诉讼” 指的是之前光正团体采购新视界眼科后,源于新视界眼科的业绩承诺不达标,而光正团体与林春光为首的新视界眼科老股东未能就业绩补偿完成绝对,终归对簿公堂一事。
获悉,新视界眼科成立于2004年,创办人为“莆田系”大佬林春光。林春光是莆田(华夏)健康资产总会上海常务副会长,被外界以为是“莆田系”商贩的代表人物。也因而,新视界眼科曾被以为是“莆田系”医院。新视界眼科归入光正团体体制下也一度被以为是“莆田系”洗白的经典案例。
光正眼科于2018年以6亿元现款购置上海新视界实业局限企业、林春光、上海聂弘投资征询合伙公司、上海春弘公司治理合伙公司持有的新视界眼科51%股权,并与新视界眼科整体股东签定了业绩补偿合同。2020年光正眼科以7.41亿元再一次采购上海新视界实业局限企业持有的新视界眼科49%股权,并再一次签定业绩补偿合同。
2020年8月,光正眼科发表公告称,林春光已辞去光正眼科副董事长、董事职务。同一时间,光正眼科从林春光手中采购而来的新视界眼科也免去林春光总经理职务,至此新视界眼科从创始人手中交接达成。日前,林春光仅持有光正眼科2.75%的股份。
然则,林春光的“隐退”之路并未那末简单。
依据采购新视界眼科51%股权的议案,业绩承诺方承诺新视界眼科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的净利润区别不低于1.15亿元、1.32亿元、1.52亿元。依据采购新视界眼科49%股权的议案,业绩承诺方承诺新视界眼科2019年度、2020年度的净利润不低于1.32亿元、1.52亿元。
但新视界眼科51%的股份对应的业绩承诺,除2018年达成外,2019年和2020年均未达成,此中2019年达成率为98.9%,而2020年承诺的1.5亿元业绩,仅达成了5000多万。49%股份对应的2020年业绩承诺达成率为40.67%。
因此,光正眼科向业绩承诺方林春光、新视界实业、上海聂弘及上海春弘说起诉讼,请求对方按照之前补偿合同的计算方法,区别要补偿光正眼科1.49亿元、2.35亿元,累计总额约3.85亿元。
以林春光为代表的新视界眼科老股东们以疫情作用为由对业绩补偿金额提议异议。而光正眼科方面坚持起初的合同,抉择将此案诉之公堂,并于2021年9月24日收到案件受理通告书。
与此同一时间,上海新视界实业局限企业以光正眼科违反了《产业购置合同》中相关股权买卖价款支付详细情形的相干支付约定为由,说起反诉,并于 2021 年 11 月 8 日立案。上海新视界实业局限企业请求光正眼科支付拖欠的第三期股权买卖价款余额国民币816.5万元,以及逾期支付股权买卖价款的损耗,暂计约31.4万元。
随后,林春光、上海新视界实业局限企业、上海聂弘消息征询合伙公司、上海春弘公司治理合伙公司以同样的理由说起反诉,并请求光正眼科支付采购新视界眼科51%股权重组买卖的第四期股权买卖价款余额国民币600万元,及逾期支付股权买卖价款的损耗,暂计国民币约32.7万元。
只是,比较光正眼科请求的3.85亿的业绩补偿,林春光反诉的理赔款金额仿佛不过九牛一毛。
不少到市场企业在采购医院前会与标的医院签定业绩对赌合同(业绩补偿合同)。然则由于业绩不达标等原因,对赌带来的可能却非双赢,却是对战。
2016年,到市场企业创新医疗全资采购了齐齐哈尔建华医院、海宁康华医院和江苏福恬康复医院,达成重要产业重组,后因未达成业绩对赌合同,建华医院与创新医疗爆发矛盾,内斗不停,子企业失控的闹剧于今未息。
而在光正眼科业绩补偿诉讼案中,故事一头的林春光在卖掉新视界眼科后采购莎普爱思股权,其子林弘立、林弘远兄弟于2020年得到莎普爱思实质操控权。2021年12月16日,莎普爱思董秘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显示,林春光是企业控股股东上海养和实业局限企业创始人,未在企业担任职务。
在故事的另一边则是跨界经营的光正。获悉,光正眼科前身为新疆光正钢构造工程技艺局限责任企业,于2010年12月在深交所到市场。源于钢构造营业低迷,2013年企业最初了首次转行,更名为光正团体股份局限企业,开展燃料产业相干营业。2020年9月,在采购新视界眼科100%的股权后,企业再一次更名为光正眼科,并渐渐聚集眼科营业。
近年来,光正眼科不停剥离旧有营业,同一时间经过采购、参股、出资设立多家眼科医院。2021年12月6日,光正眼科宣告拟不低于1500万元出卖全资子企业新源县光正燃气局限企业100%股权。同一时间,光正眼科全资子企业光正新视界拟与关联人及其它股东一同出资200万元,投资设立上海新视界明悦眼科门诊部局限企业。
然则,光正眼科的转行仿佛尚未取得显著成效。依据企业2020年报和2021年中报,其扣非净利润一直处于损失状况。2020年,企业营收9.2亿元,扣非净利润损失近1400万元。2021年上半年,企业营收5.28亿元,扣非净利润损失超900万。依据2021年第三季度报,企业扣非净利润损失超2500万元,损失额同比扩大9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