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铸牢中华民族一同体意识丨一种畲乡的“云端童话” 新华社福州9月15日电 题:一种畲乡的“云端童话” 新华社记者项开来、吴剑锋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隐匿于云雾中的官畲村外部线条渐显。遍布畲族特点的墙绘、颜色各异的“瓢虫屋”散落在梯田四周……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的官畲村,是福建省独一以“畲”字命名的畲族村落,畲族群众占八成以上。 往日,这种“畲寨”而是远近闻名的“赊寨”。“衣服靠赊、学费靠赊……”在村党支部书记蓝庚远的回想里,“地没有三尺平”的官畲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村民每每下山,镇上人老远就害怕地嚷嚷‘又来赊了’。” 官畲村的命运行折来源“一片叶子”。2003年,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民最初尝试茶叶种植,高山特有的红土和湿润气候,让官畲村的铁观音顺利开启销路。很快,村里茶园面积进行到1630多亩,年产值800多万元。 2015年,渐有起色的官畲村再次碰到进行阻碍,源于茶叶市场行情连年走低,“致富茶”变成“温饱茶”,“资产转行”迫在眉睫。 蓝庚远将眼光投向云雾缭绕的密林,“官畲村有一条连续300好几年的划定,不许入林砍伐甚而捡拾枯枝,村里因而保存了真实原生态的当然风光,进行旅行业兴许可以。”2016年,村里最初了“旅行兴村”的探寻——建造环山步道、引入“瓢虫屋”民宿、导入国企漳州市旅投团体开发“七彩官畲”景区……因而,缤纷的建筑点缀大山,一幅幅巨型墙绘爬满村民房屋,古老村落充满奇妙的童话色彩。 记者见到,村民蓝里兴家的外墙被涂抹上了畲族女孩唱山歌的彩绘,与对面人家的“畲族小伙”墙绘遥相呼应,横生妙趣。 旅行改变了村庄,也改变了人。蓝里兴是村里“第一种吃螃蟹”的民宿人,2017年,他将房子整修一新,开起了民宿,当年国庆假期客人爆满,年底一对账,10多万元收入比种茶愈加划算。 一传十,十传百,官畲村端起旅行饭碗的村民越来越多。开民宿、当厨师、卖特产……在政府引导下,现在官畲村有90%的村民从事旅行相干事业,60多人在景区上班。经过与景区合作,村集体年固定收入增至50多万元,村民每年还可拿到分红。 与此同一时间,那一些消失的民族回想悄然回归。景区设立后,畲族惯例民俗故事被编排成舞蹈表演,展现给各地游客。近年来,旅投团体设置了畲族卡通造型,展开中小弟子畲族文化研学运动,并筹备将惯例民居五凤楼改装为畲族文化馆,尘封于历史的畲族文化将被更多人所熟知。 在福建,越来越多少数民族村落的命运被改写。“十三五”时期,福建省116个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村、11581名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悉数脱贫摘帽,68个民族村被国度民委命名为“华夏少数民族特点村寨”。 以前的畲民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现在,畲民们的“云端童话”梦想照进现实,成为美好生活的主人。 更多金融理财关心咱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