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铸牢中华民族一同体意识|由“漂”到“安”——“1+7”个民族的乡下振兴故事 来自:新华社映入秋季,南方的太阳依旧火辣。 侗族女孩黄志秀在自家的桃林里忙着采摘桃胶,她额头渗出的汗水和树上分泌出去的桃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亮亮的。 “这东西从前挂在树上没有人要,现在卖70元一斤都有人抢着要。昨年一年卖桃胶赚了3000多元。”黄志秀叮嘱记者,桃树流胶意指着少结果、果树生命缩小。往日最讨厌看见的桃胶,现在却缔造了经济价格,这让她感觉惊喜。 9月11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新民民族村村民黄志秀在晾晒桃胶。陈福平摄 村庄之变同样使人欣喜。黄志秀所在的江西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新民民族村是个多民族聚居村,少数民族人数超越85%。 1982年,回归祖国的京、侗、傣、瑶、壮、苗、彝等7个民族的502名侨民迁居于此,与本地汉族村民一同共谋未来。 67岁的瑶族老人黄世宁无忘记,那时村庄还很落后——唯有少许板栗树,全家十几口人挤在土瓦房里。 “新民民族村当时还叫江西国营金坪华侨农场新民分场,咱是场长。取名‘新民’,是期望没再漂泊,成为‘新生之民’的意思。”黄世宁回忆说。 随后的浮动让村民们由“漂”到“安”。1999年,金坪华侨农场划到峡江县治理。2008年,经江西省政府批准,金坪民族乡正规成立,新民分场更名为新民民族村。 2009年,本地党委政府筹集各样支持资金2000余万元,经过同一规划、政府补贴、村民自建等形式,157个家族每家新建了一套三层楼房。34个特困户或低保户家族搬进了政府全资兴建的两室一厅济困房,家家户户实现了安居。 安居以后是乐业。 2011年,新民民族村最初进行乡下旅行。1986年出生的瑶族小伙郑馨贵瞄准机会,返乡从事特点果业种植,娶了从小就认识的邻居——侗族女孩黄志秀,过上了“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小两口种植的60亩果树,经过进行采摘体会等乡下旅行,年纯收入近20万元。 9月11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新民民族村村民郑馨贵在给桃树浇水。陈福平摄 新民民族村现在有938人,全村1800多亩果树成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果园里还不再唯有板栗树,还引入了桑葚、木通果等高附带值品种。 39年来,8个民族的村民和谐共处、团结互助,像石榴籽一样抱团进行,助力乡下振兴。2019年,金坪民族乡成为“全中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每个村小组都有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村民选举发生。村里的新农村建造、环境处理、铁皮棚撤除等尺寸事,皆是各民族群众一同参加、一同打算、一同效力。”新民民族村党支部书记钱存坪叮嘱记者,村务共治拉近了村民的情感,让村内民族间的通婚成为常态。 近年来,随着各样民族风情节庆运动的举行,新民民族村成了4A级乡下旅行风景区。站在村头,美景如画:向村里望去,是一排排淡黄色的居民小楼,掩映在绿树之中;向村外望去,是一片少数民族风情建筑群。 9月11日拍摄的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民族风情园。陈福平摄 金坪民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吴雪平显露说,网红打卡点民族风情楼的展陈将于近期进级,增添少数民族乡下进行等展现内容;乡里还筹算出一本少数民族教材,让新民民族村“1+7”个民族的故事走入课堂。 记者:袁慧晶 更多金融理财关心咱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