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落款为华夏科学院“文件消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传播。该邮件指责知网近“千万等级”的续订费率和“苛刻”的续订要求,并显示因谈判没有办法完成绝对,日前华夏知网已暂停华夏科学院对CNKI数据库的运用权限。
4月17日,该院图书馆处某位负责贯彻此事的老师向媒体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等级”续订费率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中科院各大所正踊跃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作用。而知网方面则显示,停用的信息不属实。
不论停用信息能否属实,知网因运用费率过高、频繁涨价引起社会热议。近年来,知网就屡次因频繁涨价受到高校抵制,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表公告显示暂停运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涨幅过高。
据此,有人以为,这是知网在滥用市场支配位置“漫天要价”,看管部门应当严肃查处。也有人以为,这是知网的市场竞争位置打算的,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以及其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它数据库不容易实现”,是以要用知网就得付这种价。
学术是社会公器,学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有益于推进学术探讨。我们国家应当在国度层次,由国度图书馆等公益机构,开发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质学术数据库,同一时间,准确请求提供学术数据库的社会机构应备案为非营利性机构,不行以营利为目的发展资本运作,以此防止学术数据库经营过度逐利,学术数据利益化,增添学术探讨的本钱。
学术数据库由商业机构经营有益有弊,优势在于,可行应用社会力量,依托市场体制,构建文件材料齐全、功效强盛的学术数据库,便于学术探讨者查询、检索文件;弊端在于,在逐利目的驱使下,学术数据库会“店大欺客”。除了提升运用费之外,知网还经常陷入著作权纠纷,如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经济史学家赵德馨起诉知网,以为其擅自转载其160多篇文章,而未支付相应的版权费率。事故发酵后,知网的做法被网友们嘲讽是“借鸡生蛋”。
知网日前隶属A股到市场企业同方股份的子企业,这也就打算了其营利性质没有办法改变。舆论可行呼吁知网调度经营理念,从学术数据库的“公共性”出发,依据本钱开支合乎道理收费,向作者支付版权费,但这与公司逐利指标其实不绝对。
随着我们国家国力加强,对研发的投入大幅增添。据统算,2021年,华夏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国民币,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投入占国家内部制造总值比例)达到2.44%。在此背景下,国度应当开发或许采购商业机构的学术数据库,将其作为公共学术资源平台,幸免其成为公司谋利的用具,妨碍学术探讨。
此外,关于社会机构开发、运营的学术数据库,应当准确定位为非营利性机构。带有公共产物或准公共产物属性的产物,其供应应当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这就好比处理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往日,我们国家有多家以学科类培训为主业务务的到市场教导企业,有的产值甚而超越千亿,可是,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过度逐利,不仅增添家族的教导支出压力,还生产惨重的社会焦虑。
昨年,国度公布“双减”举措,准确划定义务教导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必需备案为非营利机构,禁止到市场融资发展资本化运作。这同样符合对经营学术数据库机构的处理,要遏制这点平台的过度逐利,就应当保证其非营利性属性,请求从到市场企业的营业中剥离。
熊丙奇
相干报导
中新财经4月19日电(记者 宋宇晟)知网又上热搜了,这一次是由于“涨价”。
微博截图
因涨价停用知网?
此事起因是“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率不堪重负停用华夏知网数据库”的信息近日在社交媒体传播。
红星新闻报导称,疑似“中科院文件消息中心”于4月8日发表通告称,“2021年中科院团体华夏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率已达到千万等级,高昂的订购费率已成为中科院团体资源引入中的‘巨没有霸’。”
相片来自:红星新闻
华夏证券报、红星新闻等媒体求证,中科院停用知网数据库属实;但知网方面回应中新经纬称,上述信息“不属实”。
不论怎么,此事之是以激发关心,与过往知网的涨价举止关连密切。加之昨年退休教授赵德馨诉知网获赔70多万,中科院与知网之中的难题更引人注目。
高校与知网之中的博弈本来由来已久。
昨年即有报导整理,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表公告暂停运用知网,停用原因均为知网涨价过高,没有办法和学校完成运用合同。
此中包括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停用知网原因均与续订价值上升相关。
比如,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源于续订价值涨价离谱”曾宣告停用知网。同年,北京大学官网上也贴出了知网将停用的通告,理由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
减价仍是涨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1年年末知网侵权案激发广大关心后,知网下降了硕博士学位论文下载价值。此中,硕士学位论文每本下载价值从15元下降至7.5元,下调50%;博士学位论文每本下载价值从25元下降至9.5元,下调62%。
知网截图
刚刚减价,又被媒体曝出涨价。此中能否存留矛盾?
实是上,绝许多数高校师生并没有干脆向知网“买”论文,却是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向知网交包库订购费后供师生运用。
多位不同高校师生向记者证实,其所在高校付给知网的包库订购费“差不多每年都会上升”。
记者经过华夏政府收购网查阅高校、科研院所收购知网数据库的成交公告。其价值存留较大差别。例如,之前曾宣告停用知网的武汉理工大学,本年收购知网数据库花了127.85万元;北京言语大学唯有65.45万元;清华大学则有188.03万元。
截图自华夏政府收购网
知网何以涨价?
也便是说,尽管知网下降了硕博学位论文的下载单价,但并未消息证实,高校、科研院所的包库费率也因而下调。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本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华夏知网与入编期刊及其作者关连十论——从赵德馨教授诉华夏知网侵权案提起》的文章,此中披露了知网的“出售形式”。
文章写到,各高校和科研机构根本皆是以包库形式购置本单位须要的知网相干数据库,学者私人在校园网等单位里面网下载知网文件是没有需付费的(由于单位已同一买单了)。
文章还称,包库是出售的最重要的形式,但每个包库使用者当年下载总量没有疑会成为下一年知网与该包库使用者间谈价的根基。
也便是说,高校、科研院所所付包库订购费的上升或下调,与包库使用者当年下载总量相关。
除此之外,咱们也应当见到,知网因差不多收尽国家内部学术文件,切实造成了其“优势”。一方面,这在某种水平上改变了学术文件的运用方法与流传形式;另一方面,这样的“优势”自然也会成为其议价时的要紧作用要素。
但难题是,依托学术文件屡屡涨价的知网,还能走多远?(完)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更多国家内部资讯关心咱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