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热点新闻 国内资讯 查看内容

“中科院停用”背后:“高幅度涨价”等争议漩涡中的知网

2022-4-21 13:05| 发布者: wdb| 查看: 61|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中科院停用”背后:“高幅度涨价”等争议漩涡中的知网,更多关于国内新闻关注我们。

  “中科院停用”背后:争议漩涡中的知网

  通过20余年进行,知网数据库已成各高校收购的要紧标的之一;近年伴随着“高幅度涨价”等争议

  知网再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4月8日,华夏科学院文件情报中心的一封邮件截图在网站上传播,称“同方知网技艺局限企业(CNKI数据库出版商)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运用权限,指日起,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没有办法下载。”4月18日,中科院一位事业人士向新京报记者确认截图邮件属实。

  往日20余年,知网数据库进行成为各大高校图书馆及探讨机构收购的要紧标的之一,但近年来知网与多家学术机构和高校爆出摩擦。新京报记者发觉,十年来,曾有6所高校接踵因续订费率上升幅度较高,宣告停用华夏知网,此中包括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

  据媒体报导相干数据显现,知网在高校市场的所占率近100%,其它最重要的市场的所占率为60%以上。知网坐拥6000多万份文件、焦点期刊收录率为99%。

  曾在《南京大学学报》担任执行主编的朱剑指明,知网组建的大范围数据库,收尽了具备流传价格的学术文件和期刊,并发展数字出版和流传,成功地改变了学术流传的根本样态,大大提高了学术流传的效能,其文件价格毋庸置疑。

  多名行家、学者显示,期望这一次事故能够引起社会、学界和商业机构对数据库类的商业运作形式的反思,以及相干部门关于数据效劳的规范。

  中科院调度知网等数据库合作形式

  4月19日上午,新京报记者多方求证得知,中科院部分探讨所在邮件中通告弟子,源于CNKI数据库(华夏知网)价值连年上升,全员开通费率已近千万,文件情报中心打算,院级经费全额订购、为全院新加开通万方数据库,匹配原已为全院订购开通的维普数据库,保证全院中文期刊、中文学位论文的普及要求。中科院已为全院开通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NKI数据库的全院访问持续到4月20日。

  依据中科院相干教导营业网络显现,截止4月19日,中科院中文数据库共收纳14个数据库,CNKI华夏知网包涵在列。

  针对中科院将要停用华夏知网一事,有中科院弟子叮嘱新京报记者,4月18日晚课课堂,中科院某授课老师曾组织课堂讨论,大伙普及以为停用知网在情理之间,授课老师也显示,知网的毛利率过高,实质到作者手中的收益不多。

  据显露,4月18日,该院曾碰到知网下载文章效劳不固定的景象,到了19日才规复下载功效。之前4月8日,文件情报中心曾发表《对于CNKI科技类期刊和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没有办法寻常下载的通知》。

  《通知》显现,2022年,中科院文件情报中心与同方知网(北京)技艺局限企业就费率、订购形式开展踊跃讨论,但在多轮艰苦谈判后,CNKI数据库依旧坚持挨近千万的续订费率,其给出的团体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家价值方面要求差不多苛刻。

  今后,新京报记者就此事致电中科院文件情报中心,接线人士显示,针对停用知网一事,中科院将没再做出全部回应。

  4月19日下午,知网发表《讲明》称,2022年,中科院文件情报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家内部外部分数据库的收购形式发展了调度,由同一聚集收购形式转变为有要求院所组团结合收购形式。通过友好协商,调度知网数据库订购形式的事业正好有序推行中,由各院所抉择订购内容,计划在近期达成组团事业、签定合同并发动2022年度效劳。

  公布材料显现,1999年,知网的前身“华夏期刊网”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获得若干国度部门的扶持。

  华夏知网的内容建造由华夏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局限企业承受,技艺与效劳由同方知网(北京)技艺局限企业承受。华夏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是原国度新闻出版总署第一批批准、教导部主管、清华大学主持,是我们国家范围第一大、历史最久的不业余互联网与电子出版机构。

  被指收购定价连年上升

  在若干媒体报导中,知网作为市场化的商业机构,因其产物及效劳的特殊性,定价权优势在知网手中。

  新京报记者检索发觉,10年来,曾有6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接踵因续订费率上升幅度较高,宣告停用华夏知网。

  武汉理工大学曾在2013年12月和2016年1月,先后二次宣告暂停运用华夏知网CNKI数据库。该校图书馆曾公布准确指明,在2010-2016年时期,知网涨价幅度超越132.86%,年平均涨幅18.98%。

  知网收购价值上升也获得相干高校证实。

  北京某高校教务处负责人洪老师提到,知网数据库的收购价值每年全在上升。“咱们学校的知网收购价值在100多万,每年有5%~10%的涨幅,本年报价比昨年涨了15万。”他说。

  据厦门大学招投标中心官网披露的厦门大学“华夏知网”数据库收购成交公告显现,2019年该名目成交金额为73万元;2020年成交金额为74万元;2022年成交金额为85.1万元。

  “咱曾专门跟学校图书馆提过,能不行把知网里有些杂志和数据买下去?图书馆回复咱说,基本买不起,太贵。”北京市某高校法学院副院长陈哲(化名)说道。

  另外,记者注意到,各高校购置知网数据库资源的价值其实不相同,金额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

  据广州大学图书馆2022年《电子资源单一来自收购名目(中文库)收购实施单一来自收购形式的公示》显现,华夏知网CNKI总价110万元;西南政法大学发表的公告显现,华夏知网数据库(CNKI)2022-2023年收购名目拟收购的货物或效劳的预算金额为170万元;华夏国民大学《2021中文数据库续订名目(二)-华夏知网总库成交公告》显现,中签(成交)金额为164.79万元国民币。

  “就像在饭店里点菜,知网提供一种菜单,收购方按需打钩。”南京邮电大学治理学院教授姚国章解释知网的收费形式称:知网提供若干不同的子数据库,学科越多,要买的子数据库越多,价值就越高;另外,价值与收购方的使用者数、下载量等都相干。因而,各个单位收购价值都不一样。

  江苏省某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事业人士严老师叮嘱新京报记者,知网资源价值和并发使用者容量也相关。“有时刻咱就登录不上,是由于同一时间登录的人达到了上限。容许100私人同一时间访问和应允10000私人同一时间访问,价值确信是有差别的。因而价值和学校人口范围也相关联。”

  严老师曾到知网游览。“知网本来是把纸本的数据用OCR辩别(文字辩别)发展了数字化料理,同一时间还会体制体系索引,以及发展智能化搜索料理,而这点都会计入本钱。况且每年数据都有新加,因而价值也随之上升。”

  一名以前在知网就职的员工向新京报记者显露,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期刊产物,依然是知网最重要的的利润来自,愈是出售步骤的重中之重。关于涨价的原因,该员工显示,人工本钱是知网第一大的支出,也是涨价的原因之一。

  他显示,知网里面一直采用计件薪酬下发工资,提升了其里面运营的本钱,而收购定价则依据里面本钱调度。“那末大的文件量,靠人做产物,人工本钱当然会高。”

    “差不多无学术机构能绕开知网”

  实质上,许多数高校在停用一段时间后,接着与知网合作,终归以妥协告终。

  上述洪老师道出了学术圈的真正状况:“科研人士一方面离不开知网,另一方面又很反感知网的‘不停涨价’举止,就导致一边愤恨一边妥协。”

  据理解,通过20余年进行,知网数据库已成为各大高校图书馆及探讨机构收购的要紧标的之一,也是学术科研人士及弟子查阅文件材料的要紧门径。上述北京某高校教务处负责人洪老师指明了数据库关于学术探讨人士的要紧性:“做学术探讨离不开理解文件论文,不看文件材料就没法做探讨。”

  浙江安防职业技艺学院发表的《对于华夏知网数据库(2022年度)名目的单一来自收购公示》中准确给出了知网的数据容量。以知网的子数据库之一《华夏学术期刊(网站版)》为例,截止2022年1月20日,累计收录8540余种期刊,全文文件总量达6000余万篇。此中,收录焦点期刊1970余种。焦点期刊、要紧评价性数据库来自期刊完整率超出95%;其它学术期刊完整率超出93%。文件收录期数完整率超出99%。收录年限为1915年于今。

  另外,知网《华夏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掩盖根基科学、工程技艺、农业、医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范畴,截至到2022年1月20日,收录博士学位论文48.1万余篇。此中,241家培育单位与CNKI独家合作;《华夏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掩盖根基科学、工程技艺、农业、医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范畴,截至到2022年1月20日,收录硕士学位论文480.6万余篇。此中,464家培育单位与CNKI独家合作。

  除了具有巨大的数据量外,知网在检索和下载上的便捷性也获得确信。洪老师显示,知网除收录内容外,还会对内容发展少许梳理加工,包括做分类标志,扶持要害词、片名、作者、全文、参考文献等多个检索形式,可行实现“一站式搜索”。

  “咱是一种运用知网的重度依赖者,像咱这样的人应当有好多。”上述严老师指明,“全校几万弟子教师做科研、做论文。只能续购、不可能断,断了怎样办?”

  “差不多无国家内部高校、探讨机构能够绕开知网。”有接受采访者称。

  与后来者维普征询和万方数据几百种独家期刊比较,知网具有明显的常识产权优势,其收录的独家期刊在数量、品质上都远高过同范畴的其它经营者。

  据多家媒体报导,知网在高校市场的所占率为100%,其它最重要的市场的所占率为60%以上。知网坐拥6000多万份文件、焦点期刊收录率为99%。现在,知网曾经造成一套特异的经营形式以及全家独大的市场局势,使用者长久的运用习惯难以在短期内被打破。

  公布毛利率超50%

  据同方股份局限企业公布的2020年年度汇报披露,同方知网该年主业务务收入超11亿元,净利润超1.9亿元,毛利率达到53.93%。2021年上半年,同方知网的主业务务收入约为4.96亿元,归隶属母企业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893万元,毛利率为51.3%。

  多名业内人员指明,知网存留“低买高卖”的商用形式。一名知网山西分企业的前员工显示,知网是一种版权买卖平台,经过平台来分版税,最重要的收益分配参加者包括作者、知网、出版机构及网站效劳提供商。

  该前员工向新京报记者显露,依据好几年的经历,将数据库资源打包售给学术机构的“门道”最挣钱。他将知网中的产物比喻为“大型商场中的商品”,商品将依照大致的学科被分类,“使用者须要甚么,就去团购。大量量售给大型公司、学术机构时,才能尝到甜头。”

  但多名高校教职工证实,知网中的学术文章来自,多为期刊文章及高校的博硕士论文。论文在期刊上一经发表,期刊编辑部即得到该文版权,知网与编辑部相应得到数据库发表版权,因而,不论一位作者有多少文章被知网收录、有多少敲击,所发生的收益,作者“一分钱都得不到”。

  知网在对“消费者”发展高收费的同一时间,并没有向论文作者支付必需的版权费率。据多家媒体报导,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得到100元现款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而作者的论文每在知网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15元-25元的费率。经计算,一篇100元购进的博士论文,仅靠下载知网就可以收获十几万元。

  2021年12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九旬教授赵德馨,公布控诉知网擅自收录其100多篇论文,并向使用者收费,引起舆论广大关心。据赵德馨显示,其论文被收录后,不但没拿到一分钱稿费,本人下载还须要向知网付费。

  赵德馨抉择与知网对簿公堂。终归,赵德馨胜诉,其论文被下架并累计获赔70余万元。事后,华夏知网发表公布讲明向赵德馨教授致歉,并显示将踊跃会同相干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与赵德馨教授沟通,妥当料理赵德馨教授作品接着在知网平台流传的难题。但迄今为止,赵德馨被下架的100多篇论文未再一次上架。

  上述曾就职于知网山西分企业的前员工向新京报记者证实,知网能成为各大高校不可或缺的“数据库”,最重要的原因是依托特异且多样的数据资源,而海量的数据背后,知网付出的本钱却不高。

  该前员工进一步解释,本科生、硕博探讨生要想毕业,必需将论文上传知网并发展查重,而知网作为我们国家独一经国度批准能正规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单位,在各个学术机构认可度较高。久而久之,论文被知网收录便成了一个“认可”,越多的人将本人的论文上载,知网中建立的数据就越周全。

  在这样的商业形式下,同方知网渐渐成为全家年营收数十亿的企业。

    ■ 追问

  知网能否涉嫌垄断?

  北京宸章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民商法学探讨会副会长吴晨在接纳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显示,知网的价值难题一直是讨论的核心,关于统一个产物,有能力的结合谈判,无能力的只能接纳知网单方确定的价值。实质上从这种举止自身来看,曾经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相干划定,隶属对不同使用者的差别对待。

  源于高校和科研单位在知网眼前难有议价能力,对于“知网垄断”的讨论不停被说起。在2022年的全中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也曾就此议题发声。

  但对反垄断法意义上“垄断”举止的断定是繁杂的。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孙晋之前在接纳《长江日报》采访时推荐,唯有反垄断法执法机构或司法机关才能判定知网能否组成垄断举止。执法或司法机关在判定时要遵循三个环节:第一步是界定相干市场;第二步是判定其能否具备市场支配位置;第三步是判定其能否存留滥用市场支配位置的举止。

  对于知网能否涉嫌垄断的难题,3月9日,市场看管总局反垄断一司在回复媒体记者留言时显示:“市场看管总局正好核实探讨。”

  如何走出“知网形式”?

  4月18日,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就“中科院将以万方和维普代替知网”一事发文称,“咱们呼吁开放科学,包括:愈加开放、透明、协作和包容的科学实践,与更易得到、可核查且接纳检查和批判的科学常识。因此科学家和工程师可行运用开放许可更广大地共享它们的著作、数据、软件,乃至硬件,继而推进科学合作,推进科学进行。”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培杰对记者显示,知网形式在商业运作上造成出版和流传的闭环,在必定水平上节制了国家内部科技效果转化,不利于常识产权的市场化进行。

  他以为,市场看管机构理当规范知网的商业买卖举止,相干部门理当进一步松开国家内部电子学术平台网站出版效劳许可。同一时间,市场看管机构理当规范学术期刊企业的出版、发行举止,不得强迫请求著作权人发展“捆绑”受权,学术期刊企业应向著作权人进一步释明受权内容以及会发生的结果。

  “在充分发挥市场监督体制的同一时间,进一步提升作者的法律意识和相干权利。并经过读者和作者之中的市场化供需关连,推进常识产权平台的可持续进行。”高培杰说。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文聪主张使用民法及著作权法相干原理和准则解决此类难题。“要害依然在源头上,即纸质期刊社能否合法有用地从论文作者那边得到了对其作品的独占性的、排他性的运用权和转受权。”

  吴晨则显示,破局的要害仍是要让学术数据回到公用市场资源的范畴之内,来打破知网等平台关于这点理当公用的资源,鉴于常识产权造成的私有的垄断位置。

  南京邮电大学治理学院教授姚国章以为,数据库应当坚持公益性。“公益定位却非不收费,却是依照本钱计价,或者作为公共根基资源由政府买单。”他指明,知网可行寻觅其它盈利形式,比如拓展世界市场,发展文件翻译、学术效果输出等,以及提供少许增值效劳来发生收益。

  在北京某高校教授张杨(化名)看来,知网数据库应由国度投入更多的资金来作为科研公共产物,掩盖公司运营本钱,不应当从学者的常识创新中赚取高昂利润。数据库应当具有半公益性质,在国度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运转,以防止相似数据库造成常识流传壁垒,障碍常识流传和创新。

  新京报记者 冯琪 咸运祯 李梦涵 胡闲鹤 展圣洁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更多国家内部资讯关心咱们。

最新评论

登录之后发表您得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