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热点新闻 国内资讯 查看内容

青海高原,一位山村幼教老师的自述

2022-4-22 10:49| 发布者: wdb| 查看: 62|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青海高原,一位山村幼教老师的自述,更多关于国内新闻关注我们。

▲朱英香与儿童们在一同。 来自:青海新闻网

  咱是1980年生人,在乐都农村长大,读书时在青海幼师学学前教导,毕业后去格尔木市的私立小学代过课,后反复乐都,在县里的民办幼儿园事业,直到2009年,咱29岁那年,作为首批“一村一园”计划幼教志愿者参加这项早期教导试验。

  为何抉择来山村幼儿园?由于咱本人从小在村子里没上过幼儿园,没享受过这类教导,期望咱们后来的儿童能享遭到,便是那么一个想法。

  2009年,这种关心山村儿童学前教导的试点名目在咱们这边发动时,咱真的感觉前所未有。咱们那时,不需要说山区,便是川水地域这样交通更方便的地域,好多农村儿童也全无幼儿园上。

  当时候山区儿童好多,一种村里3到5岁儿童能有将近30个。儿童多,老师少,咱们一天跑一种村,一周5天去5个不同村子给儿童们提供学前教导效劳。直到2011年,才固定下去,咱到了此刻乐都联村这种幼儿园,到本年也10年多了。

  这边一直唯有咱一种幼儿园老师,带的是3到5岁的混龄班儿童。刚最初儿童多,咱一种人带,这几年儿童少了,仍是咱一种人。

  只是混龄班也有它的好处,便是大儿童可行带小儿童。例如做手工,咱们的儿童大的小的岔开坐,大儿童可行拉动弟弟妹妹,帮忙剪个相片、涂个胶水。

  刚最初,硬件要求简陋。儿童们的课桌是锯掉腿的小弟子课桌,座椅是从家里自带的凳子,操场高低不平,无自来水,无玩具。山区里的家长和儿童没接近过学前教导,都不想来,儿童们怕生,来了哭哭闹闹,上厕所都要闹着回家上……

  但那么好几年下去,家长们有目共睹,都愿把儿童送到幼儿园了,甚而有的儿童才2岁,就想送过来。它们每天接送儿童,也踊跃参加咱们组织的运动。教室卫生,包括冬天生火炉也是家长辅助老师来做。2016年,咱们搬进了新校园,要求大为改进。

  咱们这里的儿童差不多皆是留守孩童。有的儿童在家里被爷爷奶奶娇惯,刚来时特别任性,会抢玩具、打人,爬到桌子上跑。通过一学期锻炼和学习,这点举止慢慢全能改过来。性格相比孤僻的儿童,一种月左右也能相当适应幼儿园。

  村子里各式概况的儿童都有。像咱们班上有两个儿童,奶奶和爸爸听力有阻碍,妈妈有智力残疾,全家人生活最重要的靠爷爷。在这样的家族环境下,哥哥还不错,妹妹到此刻都不会讲话,况且她此前习惯跟着爷爷去放羊,特别不想来幼儿园。刚来时,别的儿童坐着听故事,她会尖叫着跑来跑去。

  想了各式法子,先随着她,让她适应,又布置她和哥哥坐一同。此刻上了一学期幼儿园,儿童根本适应了,在习惯上改变相比快,例如上完厕所要洗手,她很踊跃地第一种跑过来,说要打扫卫生,她马上把扫把拿过来,便是也不会讲话。

  这样的儿童,你要多给它们少许关注,多爱护它们,渐渐跟它们接近。每一次上厕所,咱会单独叫着她,拉着她的手去。小孩尽管不会表明,可是内心懂得。有时刻她上完厕所,就在外面等咱,外面冷,让她回去还不肯,必定要和着咱。

  在幼儿园,咱们每天的运动都不一样。例如每周一晨间是谈话运动,跟每个儿童交流一下,周末你在家最开心的事宜是甚么,让儿童们一种个上台讲。它们有的说是跟姐姐做游戏,有的说跟家里的小弟弟玩沙子,或许跟爷爷奶奶去地里了,这样可行锻炼儿童们口语表明的能力。

  社会运动,让儿童理解公共场地不行大声喧哗,排队不行推挤,待人礼貌等社会交往方面的东西;言语运动,例如看图讲故事,让儿童了解故事内容,提升表明能力,也经过故事获得教导;另有健康运动,做活动等等。

  教学设施上,咱们此刻还没配上多媒体一体机。每周,咱们都会展开符合山村儿童们的运动,带它们去田间地头上课,让儿童们理解热爱家乡,传承民族文化。

  咱感觉和儿童在一同是最开心的。没骗你,坚持到此刻便是由于喜爱这份事业,喜爱和儿童在一同。有家长问咱,说家里一两个儿童都那末吵,幼儿园那么多儿童,你每天对着不嫌吵吗?咱说咱习惯了。况且10好几年来,儿童们一年比一年有进步,产生了好多浮动。

  例如咱们的儿童刚来时,都不会讲平凡话。咱坚持跟它们用平凡话交流,勉励它们回家给爷爷奶奶当老师,也跟家长们说,儿童教的时刻你们不需要笑,要勉励它们。此刻,咱感觉咱们的儿童跟县城儿童在平凡话上曾经没甚么区分了。

  此外,儿童们看到生人还不那末怕生了。咱能感受到,它们各方面能力越来越强,适应力也越来越好,入园时哭闹的概况少多了。

  每年迎接新的儿童,送走大班儿童。咱跟小学老师说,咱感觉每一次刚把儿童带懂事了,养成各式好习惯了,可行帮老师拿个东西、收拾个玩具,它们就要离开咱,到你们那边去了。每年皆是这样。但咱内心仍是很开心的,由于每天跟儿童们在一同,把咱晓得的全部儿童们可行晓得的东西传输给它们,咱问心没有愧。

  这几年,一方面儿童数量降低,一方面家长们进城务工,村里的儿童越来越少了。像咱们班,刚最初二十六七个儿童,此刻唯有7个儿童。好多儿童都跟着家长搬到县城去了。有的家里往日租房做业务,有的要求更好,都把儿童送到县里上幼儿园了。

  留在村里的大皆是家族要求相对较差的。只是也有回升到村里,从县城幼儿园移到咱们幼儿园的。咱猜想有一方面原因是咱们的幼儿园不收费。

  咱不晓得未来会怎样浮动,但咱十分期望能让全部儿童,全部不同档次、不同年龄段、不同家族背景、不同智力的儿童,都可行接纳到公平的学前教导。 (记者王京雪梳理)

更多国家内部资讯关心咱们。

最新评论

登录之后发表您得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