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今日,洛报融媒记者从洛阳职业技艺学院惊悉,该校终身教授、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因心力衰竭于2022年5月29日上午7点15分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马金凤生于1922年11月,中共党员,国度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华夏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华夏戏曲学院“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马金凤曾获“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
马金凤5岁随父学艺,7岁登台演出,14岁担当剧目主演,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一辈子痴迷戏剧。马金凤突破了旧时期艺人门户之见的藩篱,熔豫东豫西调于一炉,创立“马派”声腔,唱响了中原大地。
豫剧《穆桂英挂帅》是马金凤的代表作,她在作品中借鉴了梅兰芳的眼神、程砚秋的水袖、盖叫天的台步,发展了跨剧种、跨行当、突破程式的继承和创新,演活了穆桂英这种气宇轩昂的巾帼英雄造型,造成了豫剧“马派”艺术,还独创了一种“帅旦”行当。她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另有一段传奇的师徒授艺故事,成就了华夏戏曲史上的一段佳话。
马金凤曾得到“豫剧功勋杯演员”和“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等一系列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戏曲界的常青树。
缅怀!马金凤近百岁仍“挂帅”演唱:给观众唱戏是咱这辈子第一大的事
5月29日下午,据洛阳网信息,记者从洛阳职业技艺学院惊悉,该校终身教授、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因心力衰竭于2022年5月29日上午7点15分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马金凤,原名崔金妮,1922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演员,中共党员,国度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华夏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华夏戏曲学院“荣誉教授”,洛阳职业技艺学院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马金凤曾获“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
近百岁仍在“挂帅”演唱
被誉为华夏戏曲百花园中的“洛阳牡丹”
马金凤是一位德高望众、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她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唱主角,先期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后扎根洛阳,近百岁仍在“挂帅”演唱,被誉为华夏戏曲百花园中的“洛阳牡丹”。她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在河南乃至全中国各地有着广大的群众根基。她曾说:“舞台是咱的寿命,给观众唱戏是咱这辈子第一大的事。”
在唱腔上,马老幼年乞讨到开封,拜师马双枝,学的是正宗的豫东调,但也曾向燕长庚、翟彦身学唱豫西调,可谓两派兼收,但还是典范的豫东调唱腔。其演唱以小嗓为主、大嗓为辅。声响坚实、柔韧,吐字明白;表演细腻、洒脱、生动逼真。她依据本身要求和剧种的区域特征,在唱腔上采纳词密腔简的根本方法,并运用“规整、对称的上下韵”“舒展跳动的小花腔”“大段词从容地贯连”“小叠句轻快地垛唱”等多个节拍型演唱,让得旋律、节拍简朴、简练,唱腔丰富、多变,雅俗共享。表演方面合一了青衣、武生、刀马旦表演程式,成功确立了豫剧帅旦这种行当。
马金凤不但是豫剧艺术的实践者,况且也是豫剧艺术的传承者。她身体力行不停培育新人,其学生许多,分布在全中国各地,如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新疆、四川、甘肃以及台湾等,且大皆是活泼在戏曲舞台上的中坚力量。2010年,她被华夏戏曲学院聘为荣誉教授。在2010年至2013年时期,年逾九十的她,为传承豫剧艺术亲自为弟子授课,并亲自带领弟子同台演出。这是豫剧史上豫剧演员首次走上高等学府。
“只需还活着
咱就不行忘记国民交给咱的任务”
马金凤是一种时期标志,河南乃至华夏戏曲的见证者、推进者。
说起马金凤,不少人脑海中会响起那句耳熟能详的“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鲜有人知的是,这出充满民族气节、慷慨激昂的《穆桂英挂帅》原名《老征东》,是部以抵御外来侵略为专题的戏曲。1936年,14岁的马金凤便最初在舞台上演出《老征东》。1938年6月,日寇进犯开封,在戏班演出时,少年时期的马金凤曾悲怆地说:“眼下国度遭难,是由于俺的军队不强盛,俺们须要千万个穆桂英。”
自此,《穆桂英挂帅》也成为她首个代表剧目。今后她每一次演这出戏的时刻,总会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年代,胸中涌起家国情感,这也是她打造的穆桂英造型能够直抵观众心灵深处,作用几代人的要紧原因。于今《穆桂英挂帅》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专题,还是民族精神的写照。
1953年她到上海演出时,曾获得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详细指教,并被梅兰芳收为学生。
1956年,洛阳市豫剧团初次进京表演,马金凤演出的即是《穆桂英挂帅》,一时轰动首都剧坛。那次演出历时一种多月,郭沫若、田汉、夏衍等到场观察,并与她亲切交谈,确信了她的成绩。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在《戏剧报》和《新观看》撰文三篇,盛赞马金凤是一朵“洛阳牡丹”。老舍男士也曾在欣赏完豫剧《花打朝》后评价马金凤:“大众喜开颜,洛阳金凤来。”
1958年、1982年、1985年,江南电影制片厂、香港金马影业企业、河南少林影业企业、西安电影制片厂先后将其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拍成戏曲艺术片。
1993年她作为“河南省豫剧赴台友好演出团”团长,成功带领演出团赴台演出,这是河南豫剧大型戏剧集团首次登陆台湾交流演出,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作出奉献;1994年荣获“华夏豫剧名旦功勋杯”。
2010年,年近九旬的马金凤被聘为华夏戏曲学院荣誉教授,为首届豫剧本科班的学子们授课。耄耋之年,马金凤登上三尺讲台,努力地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2020年,在华夏戏曲学院庆祝建校70周年之际,郭汉城、杜近芳、尚长荣、马金凤、蔡正仁、刘秀荣等老中青少四代师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那时马金凤曾经98岁高龄,作为华夏戏曲学院的荣誉教授,她依旧心系豫剧工作,在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马金凤激动地说:“把戏唱好把弟子教好,是咱的任务,能唱就唱,唱不了就教、就宣传豫剧。只需还活着,咱就不行忘记国民交给咱的任务。”她一直在用实质行动诠释着文艺家的初心。
2021年4月17日,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在洛阳开馆。博物馆分为“艺海求索 国民为根”“梨园瑰宝 马派艺术”“传薪播艺 芬芳满园”“豫剧泰斗 翰墨流芳”四个部分,周全展现了马金凤的艺术人生。展区里陈列着她演出时佩戴的绢花、水鬓、鬓带、头饰以及表演《穆桂英挂帅》时穿的戏服,让大伙可行近距离感触这位艺术大师的魅力。
河南戏曲人追忆马金凤:80多岁还在创新演出,舞台便是她的寿命
(马金凤83岁时表演《穆桂英挂帅》)
5月29日7点15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在青岛逝世,享年100岁。马金凤男士逝世的信息传出后,河南戏曲界人员纷纷表明了哀悼之情。
据媒体报导,马金凤的儿子马建新推荐,马金凤去世前和他在青岛家中居住,健康情况良好,近两日饮食不佳,于5月28日下午到医院发展体检,后来未再出院。马建新显示,马老在安详中辞世,无痛苦。
马金凤的嫡传学生,国度一级演员柏青叮嘱顶端新闻记者,本人是5月29日上午得知马金凤辞世的信息,马老师从年青时就在营业上身先士卒,从来不为本人的事给组织上添全部麻烦。“大伙都晓得常香玉大师在抗美援朝时期为国度捐献飞机,但马老师也是在上世纪50年代登上过崇明岛,去为志愿军战士义演。”
据材料显现,这场义演产生在1954年2月27日,那时慰问团登上了华夏国民释放军海军“长江号”炮舰,前往上海崇明岛展开慰问运动,马金凤表演的是经典豫剧《穆桂英挂帅》。
谈到在戏曲上对本人的教诲,柏青推荐,马老师一贯的宗旨是认认真真演戏,好好做人。“她给咱们说,必定要不争不抢,要老老实实把戏演好,心中装着老百姓,回报社会,”柏青说,“马老师一生对表演请求很严刻,她从小学艺,一直演到两鬓如霜,80多岁还在台上演出,把舞台当成了她寿命中的一部分。”最难能可贵的是,马金凤一直都勇于创新,“80多岁时,她还大胆启用了《穆桂英挂帅》的交响乐版本,并去北京演出。”
(马金凤在《花打朝》中饰演程七奶奶)
5月29日上午,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在录制端午节节目时得知马金凤辞世的信息,他向顶端新闻记者表明了对马金凤的哀思,“马金凤男士一生为人低调、平易近人,艺德高超,”李树建说,“马男士不但创立了一种豫剧流派,她对戏曲工作的追求是后辈永久的财富,听到马男士辞世的信息,咱们心里万分沉痛。”李树建回忆,马金凤对戏曲后辈十分好,都称呼它们“儿童”,“有一次马男士还跟咱说,有时间俺俩合演你的《清风亭》,也合作一次。”
李树建对马金凤敬佩有加,她为河南的豫剧艺术,乃至全中国的戏曲艺术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马男士为外树河南豫剧造型,内强河南精神做出了庞大奉献。”李树建显露,此刻正好联系马金凤的青岛家人,“假如要求应允,能去青岛的话,咱们就去青岛亲自哀悼马金凤男士。”
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国度一级演员、常派传承人汪荃珍对马金凤的艺德尤为敬佩。“马男士和咱的师父常香玉相处得十分和谐,上世纪80年代,师父没走时,咱们经常谈到马男士,”汪荃珍说,“马男士的豫剧艺术造型了几代人,尽管无在省会郑州生活,但她是洛阳一朵绚丽的牡丹花、耀眼的牡丹花、富贵的牡丹花。在豫剧六大名旦里(注:崔兰田、马金凤、常香玉、陈素真、阎立品、桑振君),马派艺术一直很有特色,由于马老男士的年龄和资历在这放着,随着年龄的增添,马男士就成为一棵豫剧界的常青树。”
(马金凤为豫剧艺术工作的进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
汪荃珍对《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这几部马派作品感官深切,“《穆桂英挂帅》是经典中的经典,马男士在《花打朝》中饰演的程七奶奶,在《花枪缘》中饰演的姜桂芝皆是活灵活现,可行说是家喻户晓,”汪荃珍回忆,“咱尽管是常派传人,但2019年首尾有幸在马派专场中出演了《穆桂英挂帅》中一段出征的戏。深切体验到这部戏的经典之处,马男士不愧是一代宗师。”
谈到常派和马派艺术对豫剧的推进效用,汪荃珍说:“从马男士和咱师父这一代人身上,咱体验到,她们不但是艺术上的竞争者,从而造成各自的流派,一同推进戏曲工作的进行。愈是一对互相衬托、互相扶持、互相吸纳的好姐妹。”
华夏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艺术界结合会副主席、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范军说起马金凤辞世的信息很是悲痛,范军和马金凤有好多交往,范军说:“马老师是黄河水浇灌的一棵洛阳牡丹,她缔造了独树一帜的马派艺术。咱青年时,首次参与牡丹花会,就在马老师前面说相声,最终是马老师我俩同台唱《穆桂英挂帅》。马老师那时说,‘儿童你啥时刻都不行忘了俺俩一块儿唱过《穆桂英挂帅》”。
另有一次,范军举办艺术专场,马金凤专门从青岛赶来为他捧场,范军回忆,那天下大雨,航班延误,马金凤在机场等了5个小时,最终终归赶到演播厅参与演出,范军说:“我俩依然唱的是《穆桂英挂帅》,马老师对咱就像对本人的儿童一样。但她视观众为父母,视国民为爹娘,有一次咱们在西安演出,马老师提早几个小时化好妆,穿好戏服,那个时刻马老师都八十多岁了,咱说老师你坐着歇会儿,她说不行坐,一坐就把衣服弄皱了,马老师一直饱含热情对待她的观众。现在老人走得很安详,咱感觉是穆桂英再次出征了,愿马老师一路走好。”
鹤壁牛派艺术探讨院院长、华夏戏曲梅花奖得到者金不换和马金凤有很没有问题私交,金不换推荐,本人尽管是牛派艺术传承人,但也很崇拜马派,“马老师和咱师父牛得草很有缘分,私交很好,那时马老师还准备在有生之年合作一种大戏,结果很遗憾,两人的合作无实现”。在2007年的电影《木札岭》中,马金凤和金不换曾合作过,“马老师给咱的感受就像是本人的母亲一样,她特别关注年青人,经常给咱们谈到她的艺术传承,80多岁时,马老师还要去办学校,要给弟子教课。称她为德艺双馨的国宝级大师当之没有愧。”
敲击映入主题:
新闻多看点
责任编辑:张建利
更多国家内部资讯关心咱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