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科技新闻 IT技术 查看内容

自动驾驭18年,特斯拉如何抢了Waymo的“大旗”?

2022-6-15 17:15| 发布者: wdb| 查看: 54|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自动驾驭18年,特斯拉如何抢了Waymo的“大旗”?,更多关于it新闻关注我们。

  作者/周永亮

  编辑/靖宇

  技艺的本质是甚么?技艺的演化路径是怎么的?在每一次技艺变革的拐点,这种难题都拷问着大家。

  全新的例子是自动驾驭,它被以为是车子产业的颠覆性技艺之一。近日,特斯拉公布新的全自动驾驭(FSD)Beta软件革新,这是迄今为止第一大的一次革新;与此同一时间,小鹏车子CEO何小鹏显示,本年下半年,小鹏车子有望成为华夏第全家打开都市智能协助驾驭(CNGP)的公司。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渐进式路线最初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机构接纳,代表公司是特斯拉,它的思路是在量产车上领先装载L2/L3级协助驾驭,低本钱收集数据,训练算法迭代技艺,终归做到L4/L5。

  与渐进性路线相对应的,是跨越式路线,代表公司是google母企业Alphabet麾下的Waymo,它的战略是一步到位,全力研发L4+顶级别自动驾驭技艺,以技艺改变产业。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Waymo代表着最领先进步的技艺和方向,肩负着人类走势智能车子的使命。

  从Waymo到特斯拉,自动驾驭路线经验了从跨越式到渐进式的转变,这当中到底产生了甚么?哪些要素作用了技艺的演进和迭代?

  从挑战赛到资产萌芽

  想要回答这种难题,要回到自动驾驭的起点。假如用心观看,你可能会发觉,全部新技艺其实不是没有中生有,却是在原有技艺的根基上,彼此组合出的新的搭配形式。自动驾驭也是如许。早期的没有线电遥控、没有线电导引,再到传感器、计算体系和操控体系,这点全让自动驾驭成为了可能。

  直到上世纪末,对于自动驾驭的探讨,还许多聚集在大学实验室或车子企业的探讨院,并未造成真实的资产。那时的探讨者,在很长时间里,被嘲讽为“未来学家”、“不确实际的幻想家”。

  但技艺创新的步伐却非固定,有时慢有时快。技艺可能会在某一时候忽然爆发,迎接真实的突破。

  21世纪初,美国国防顶级探讨计划局(DARPA)赞助了三场道路挑战赛,自动驾驭因此迎接了变革时候,衍生出一种上万亿美元的资产。

2004年美国加州没有人驾驭挑战赛|视线华夏

  据理解,这三场挑战赛(2004年、2005年、2007年)总计消费不到3500万美元,但却认证了自动驾驭的潜力,孵化出了自动驾驭的根基路线——由摄像头、激光雷达、mm波雷达等构成传感器单元,计算单元、线控体系组成自动驾驭的硬件体系,传感器合一、定位、辩别、路径等算法组成的软件体系,一同构成车子的自动驾驭体系。

  更要紧的是,DARPA发起的系列挑战赛,孕育了一种由发明家、工程师、程序员、开发商等构成的没有人驾驭生态圈。此中,在比赛中体现出色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后来成为自动驾驭产业的“黄埔军校”,许多的自动驾驭能人从这边走出。

  比赛过后,好多人以为自动驾驭将很快迎接大进行。但由于2008年陷入金融危机,车企全在破产边缘挣扎,基本没有暇考虑其余。同一时间,差不多全部的车子高管都以为,自动驾驭至少还须要半个世纪,才能真实成为现实。

  只是,技艺可行发展本人建立,就像珊瑚礁经过微小生物本人建构本人一样。自动驾驭技艺的“启动机”一经发动,就无人能让它停下。

  很快,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Page)显露了。据理解,佩奇一直关心着DARPA挑战赛,几次全在全程观战,甚而会跑到斯坦福大学找人去讨论比赛方案。

  在挑战赛后,google成立了GoogleX实验室,邀请后来被称为“google自动驾驭车子之父”的特伦(SebastianThrun),担任GoogleX的第一任掌门人。

  2009年1月,google的自动驾驭名目ProjectChauffeur在这种实验室发动。

  至于技艺路线,google里面也曾有过摇摆。

  2014年,考量到加州法案请求“车上必需装备驾驭员,以便在紧急概况下接管机动车”,google循序渐进从L2/L3做起一步步实现自动驾驭,把产物提供应少数长途通勤的员工运用。

  但当该款L2级自动驾驭体系上车测试时,google发觉了一种惨重的难题:好多员工在“驾驭”时,其实不总是会把注意力放到车上,时常会发短信、化妆、运用笔记本电脑,甚而一位“驾驭员”在时速80千米的机动车里睡着了。

  随后,google路线产生了调转方向,最初一步到位攻克L4顶级别自动驾驭。在随后的时间里,Waymo是L4这一路线的坚定落实者,也是这种方向优先的实践者。

  在google自动驾驭的进行进程中,有个很要紧的节点。2015年10月20日,一位叫SteveMahan的盲人乘客,坐在无人为干预操控以及平安驾驶员的智能车子上,平安经过了奥斯汀城区。这一真实意义上的没有人驾驭,也被以为是自动驾驭技艺的一次路程碑事故。

  在这种时期,以特斯拉、Uber为代表的公司,也最初进军自动驾驭。随着参加主体的越发多元,技艺路线也最初显露分岔:以Waymo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最重要的走“跨越式”路线,由于无大范围量产车为其提供数据发展技艺迭代;比较以下,特斯拉等车企大都走“渐进式”路线,从商业和营销方位上来看,以电动车为产物,自动驾驭为焦点卖点,一步步满足客户愈加稳妥。

  对于技艺路线的抉择,不过各家企业依据的资源和优势,做出的本人以为的最优抉择。只是,那时许多数人都以为,专攻L4/L5顶级别自动驾驭的Waymo形式,有很大的潜力;特斯拉等企业由于映入时间较晚,在技艺和测试路程上其实不占优势。

  估值“过山车”

  一项新技艺要真实实现范围化,取决于技艺和商业形式之中的契合,唯有技艺或商业形式,要么没有办法走出实验室,要么成为空中楼阁。

  随着没有人驾驭名目的稳步推行,google在2015年9月任命JohnKrafcik,为自动驾驭车子名目CEO,以加速该名目商业化流程。他随后主导了2016年Waymo从google母企业Alphabet独立。随着Krafcik最初发展组织架构调度,加上本钱操控,以Urmson为首的技艺派曾经没再是权力中心,大量焦点人士集体出走创业。这也标记着google自动驾驭“技艺英雄时期”落幕,商业探寻时期的打开。

  即使如许,Waymo在自动驾驭处于优先位子。通过好几年的进行,Waymo不论是在技艺优先水平、测试路程,仍是运营经历上,鲜有企业能够企及。在美国若干对于自动驾驭的榜单中,Waymo都处于领跑位子,特斯拉则好几年位于尾部。

Waymo测试机动车|视线华夏

  随着Waymo商业化策略开展,资本市场也赐予了踊跃反馈。2015年时,Google自动驾驭名目(Waymo前身)估值仅有85亿美元;但两年后的2017年,摩根斯坦利对Waymo给出的估值达到700亿美元;2018年,估值愈是暴涨到1750亿美元,差不多于1/4个google,这背后是对其技艺和商业化的认可。

  拆分来看,Waymo各个部分价格如是:

  自动驾驭出租车,800亿美元;

  物流/递送效劳,900亿美元;

  软件和技艺受权,70亿美元;

  有Waymo的示范效应在先,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驭企业涌现,产业映入了第一波高潮期。

  那时,科技企业如Uber、百度、NVIDIA等也纷纷加入自动驾驭研发的阵营;通用、福特、宝马等惯例车子厂家,也经过投资快速切入自动驾驭赛道,2016年通用车子以10亿美元并购Cruise,2017年,福特车子向Argo投资10亿美元,2018年软银22.5亿美元押注通用Cruise。

  同一时间,也涌现了好多初创企业,例如小马智行、Nuro.ai、驭势科技(UISEE)、Momenta等。

  之是以给自动驾驭企业如许高的估值,是那时业界充斥着乐天情绪,以为自动驾驭在5到10年内就能商业化落地。

  百度前自动驾驭工作部负责人、现中智行董事长兼CEO王劲,在2015年喊来自动驾驭车子“三年营运、五年量产”的口号;征询企业Gartner也预测这项技艺能在5至10年时间内达到制造老练期;2017年,通用企业宣告了自动驾驭计划,计划在2019年大批投放自动驾驭出租车。

优步自动驾驭测试|视线华夏

  但现实却给了它们一记“闷棍”。2018年,Uber在自动驾驭路测中显露致命车祸,一名女性在过马路时被一台Uber没有人驾驭SUV撞倒并终归死亡。Uber的没有人驾驭车子那时以61千米的时速在限速时速56千米的地域行家驶,并未试图刹车。

  这是全世界第一例自动驾驭平安车祸,也激发了大家对自动驾驭技艺老练度的思考。从技艺上来说,自动驾驭是一种繁杂的工程难题,注重的是关于“长尾难题”的解决能力,要解决考量尽可能多的情景。Waymo软件工程总监SachaArnoud曾显示,从他的经历来看,前90%的技艺事业量只占总事业时间10%,而要达成最终的10%的事业,却还须要再花10倍的气力。

  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自动驾驭可能还须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投入,发展技艺迭代,才能真实实现没有人驾驭。之前估值超越100亿美金的自动驾驭企业Aurora,其CEOChrisUrmson就曾显示,“达成自动驾驭革命可能要花30年甚而更长的时间。”这也意指着,自动驾驭的竞争,从“短跑”变成了“长跑”。

  与此同一时间,Waymo在商业化进程中连接受挫。据理解,2018年底,Waymo最初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试点Robotaxi营业,但一直没有办法拿掉平安员或许跟进车,这干脆导致运营本钱高昂,没有办法大范围复制,也没有办法得到充足的数据来改良算法,实现数据闭环。随后,摩根士丹利在2019年,将Waymo的估值从1750亿美元,下降近40%至1050亿美元。

  种种要素汇聚,导致自动驾驭从风口映入寒冬。Uber、沃尔沃、通用、福特、特斯拉等最重要的玩家,都推迟了本人的商业化落地计划,大量创业企业倒闭。此中,2020年12月,Uber愈是将自动驾驭技艺部门UberATG,以40亿美元出卖给了同行AuroraInnovation;Lyft也以5.5亿美元,将自动驾驭部门Level5,转售给了丰田子企业WovenPlanet。

  渐进路线被看好?

  尽管遭遇了资本寒冬,但自动驾驭的大趋向并未浮动。不过竞争从“短跑”变成“长跑”,意指着公司的进行路径和投资战略,可能就要产生转变。

  此时,业内最初从新考量特斯拉为代表的渐进式路线。众所周知,自动驾驭技艺的决胜点在于数据的积累。渐进式思路的优点,是可行把协助驾驭作为卖车特点,用赚来的钱来搞L4自动驾驭研发,在量产中得到现款流和低本钱的数据流。它的缺点可能便是这点数据可能不周全,另有便是大家对从协助驾驭通向没有人驾驭存有疑问。

  但随着芯片、激光雷达、5G网联产物,本钱迅速下调,高品质的数据获取正渐渐成为可能。在2020年的CES(世界花费电子展))上,博世、华为、大疆、Velodyne,以及禾赛、速腾等企业都带来了新产物,部分激光雷达价值不到1000美元,这没有疑会加速激光雷达前装上车的速度。

  与此同一时间,2019年首尾,自动驾驭技艺堆栈显露了颠覆性浮动,特斯拉引领了这一次变革。全部单个技艺的进展,焦点都围绕着从准则驱动向数据驱动进行,这差不多改变了全个技艺堆栈,甚而是工程师的思考形式。容易说,数据的数量与品质打算了算法的有用性,将成为自动驾驭的要害步骤。

  2020年下半年,特斯拉发表FSDBeta(十足自动驾驭测试版)。这也认证从协助驾驭到自动驾驭的路径,是可以的。自然,渐进式路线其实不是一条平滑曲线,却是阶梯状的小幅跃迁。从当年的Autopilot到现在的FSD,特斯拉在底层架构上也是不停重构,甚而是推倒重来。

  著名的技艺思想家布莱恩·阿瑟,曾在其《技艺的本质》一书中显示,技艺进化的体制便是组合进化。开始很容易的技艺,经过组合成一种一种的技艺模块,进行出了越来越多的繁杂技艺方式。

  在若干要素的共振下,渐进式路线在2021年进行快速。2020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许多车企、科技公司公布自动驾驭相干车型、产物。公布数据显现,2021年全世界新燃料车子销售数量达到675万辆,同比增添108%。此中,华夏新燃料车子市场持续突破,产量销量同比增添160%以上,销售数量达352万辆。市场所占率达到13.4%,超出2020年8个百分点。此中,多数都装载了协助驾驭体系。

特斯拉ModelY自动驾驭|视线华夏

  比较以下,Waymo在技艺层次依旧优先。2022年3月,美国市场探讨机构NavigantResearch又发表了全新版的自动驾驭竞争力排行榜,Waymo以86.7的评分占据榜首,展现了领导者的位置,特斯拉则垫底。但它依旧无解决商业化落地难题。尽管曾经撤消了平安员配置,但Waymo日前仍有限在较小范畴内,通用性和泛化性还需进一步拓展。

  另外,专注于L4+顶级别自动驾驭的开发须要海量的资金扶持,2019年自动驾驭赛道全世界前十大玩家研发总投入超160亿美元,此中Waymo、Cruise、Uber等企业全年投入超20亿美元。关于许多数公司而言,这是难以承担的开支。比较以下,是特斯拉曾经扭亏为盈。2021年,特斯拉交付量为93.6万台,归母净利润55.19亿。这意指着特斯拉可行长久、持续对自动驾驭发展投入。

  全体来看,自动驾驭尚未到达终局,Waymo和特斯拉的路线之争还会一直持续下来。自动驾驭是一种繁杂体制和演进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须要在与技艺、量产、商业化、要求磕碰中一步步改善。(来自:极客公园)

要害词 : 没有人驾驭Waymogoogle特斯拉
咱要反馈
全球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