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财经资讯 行业动态 查看内容

华夏科学家庭用机器人给兵马俑画像

2022-7-7 09:32| 发布者: wdb| 查看: 17|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华夏科学家庭用机器人给兵马俑画像,更多国内经济科技信息关注我们。

华夏科学家庭用机器人给兵马俑画像 2022年07月07日08:24 | 来自:新华社 小字号   新华社西安电(记者孙正在、蔡馨逸)旋转环绕180度,一键式自动扫描,数分钟后,一尊兵马俑的形状与纹理数据采集、合成就已达成。在位于古都西安市的西北大学,机器人正替代人力手持扫描,对珍贵文物发展画像并留存。   这类机器人学名为文物外貌迅速采集建模装置,是华夏科学家应用机器视线、机械臂等技艺,消费1年时间研发而成。研发者是西北大学教师许阳,其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光电学院,从事过火箭、飞机的视线测量技艺探讨。他将经常使用于航空航天生产范畴的机械臂技艺导入文物庇护事业。   “机械臂最最重要的的效用是替代人力发展数据采集。咱们运用的机械臂长度达到1.5米,能使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具有自动化和人力干预少的明显优势。”许阳说。   他推荐,该款机器人的“眼睛”由构造光三维扫描仪与高分辨率彩色相机组成,名为文物外貌数据采集模块。它的机械臂则相似于躯体,大直径旋转平台形同双脚。采集进程中,承载了文物外貌数据采集模块的机械臂,安排在旋转平台两侧,经过各自环绕文物旋转180度,实现文物外貌数据的完整采集。   “经过条纹投射器向文物外表投射构造光,并借助两台产业相机拍摄的构造光图像,对构造光发展解码。匹配机械臂的活动另有转台的旋转,最终达成对文物外表三维形貌的完整采集。”许阳说。   比较人力手持扫描,机器人采集形式幸免了对文物形成干扰甚而损害。“采集进程中,文物被放置在旋转平台中央的非旋转地域,始终维持静止状况。机械臂承载的采集模块隔空发展拍摄,第一大限制地降低了对文物的干扰、破坏。”   这类数字化采集形式明显提高了采集效能。“以一尊兵马俑为例,假如用人力形式测量、照相,可能须要半天时间。”许阳说,“用咱们研发的文物外貌迅速采集建模装置,按一种自动扫描键,耗时约5分钟就可以自动达成全个扫描环节,再经过按一种自动料理按键,计算出文物外表的三维数据。全程10分钟不到,实现了文物形状与纹理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合成。”   另外,测量精度的提升也是该项技艺的明显优势。“咱们的采样密度十分高,点云的点距最小可达0.1mm。纹理消息的采集分辨率会更高少许,能做到0.05mm。终归生成一张带有纹理图像的文物三维模子。在虚拟环境中,咱们可行对它展开虚拟修缮。”许阳说。   日前,这类数字化采集形式将一步步在华夏国度博物馆等机构投入运用。“这将明显提升咱们馆藏文物数字化的效能。咱们筹算研发不同的系列,例如针对小大小或大大小文物的不同采集设施,实现更高效的采集。”许阳说。更多产业动态关心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