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表健康常识:《【清华长庚科学普及】过重及肥胖的健康教导》
一、过重及肥胖的判定
BMI即身体品质指标数据,是世界上经常使用衡量人体胖瘦水平以及能否健康的一种准则。BMI=体重(KG)/身高(m)2。
依据BMI对成人过重或肥胖发展判定,24.0 千克/m2≤BMI<28.0 千克/m2为过重,BMI≥28.0 千克/m2为肥胖。中心型肥胖可行用腰围判定,男性腰围≥90 厘米,女性腰围≥85 厘米为成人中心型肥胖。内脏型肥胖定义为人体成分检验结果提醒内脏脂肪面积>100 厘米2。
*来源华夏学者为期20年的前瞻性队列探讨显现,在≥80岁的老年人中,最好的BMI指标数据在过重至中度肥胖的范畴之内。
二、危害及现状
过重或肥胖是由环境与遗传要素一同效用所致,与生活形式密切相干。是2型糖尿病、血脂反常、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脑血管病、骨关节炎、癌症等多个疾病的要紧危险要素。《华夏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情况汇报(2020年)》指明,我们国家≥18岁居民过重或肥胖人口占比曾经超越一半,曾经成为我们国家最惨重的公共卫生难题之一。
三、体重治理指标
探讨显现体重降低5%~15%或更多可行明显改进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反常等代谢反常,下降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相干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概括征等多个过重或肥胖相干疾病风险,降低疾病治疗药物的运用。因而,提议将降低体重5%~15%及以上作为体重治理的指标。
四、治理举措
1、定期审查:全部成年人应每年用BMI、腰围测量法筛查1次,并应对肥胖及过重者发展糖尿病筛查。肥胖及过重者应至少每半年检验1次血压和血脂。部分人群还应审查除外内分泌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肥胖。
2、举止形式干预:不良的举止习惯是引起过重或肥胖的要紧要素。举止形式干预包括:每日纪录体重、饮食及活动概况;幸免久坐,规则作息,操控进食速度,足量饮水,幸免暴饮暴食,降低在外就餐,降低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踊跃寻求家族成员及社交圈的勉励和扶持,必需时接纳不业余减重教导和指导。
3、膳食指导:减重膳食组成的根本准则为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含繁杂糖类(如谷类)。肥胖男功能量摄入提议1500~1800kcal / d ,长久平衡膳食。肥胖女性提议为1200~1500 kcal / d ,且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舫提供的能量比应区别占总能量的15%~20%、50%~55%和30%之下。同一时间注意戒烟、限酒。也有少许膳食营养干预形式,可在营养师指导下利用。
4、活动指导:建议中庸强度的活动(50%~70%第一大心率)【备注:第一大心率( 次/分钟) = 220 - 年龄】,包括快走、骑车、打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量和强度应渐渐增添,终归指标为每活动锻炼周活动150min以上,每周活动3~5 d ,时期可穿插2-3次抗阻活动,以锻炼肌肉群,得到很大的代谢改进。另外,活动首尾的热身、延伸,以及一步步增添活动负荷有助于保证坚持训练计划和幸免受伤。
5、心思指导:过重、肥胖及过往减重不成功经验等要素易增添患者心思压力,并进一步作用减重治疗成果。应在心思治疗师协作下增强心思干预,帮助患者增添自信,缓和负担与抑郁、焦虑情绪。
6、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活动及举止的生活形式干预是过重或肥胖的首选治疗形式,但关于BMI≥24.0 千克/㎡且存留过重或肥胖并发症,或BMI≥28.0 千克/㎡不管能否有并发症的患者,经生活形式干预后未达到治疗指标,必需时可考量匹配药物协助治疗,并定期估价减重药物的平安性及有用性。
7、手术干预:关于BMI≥32.5 千克/㎡且存留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概括征等并发症,或BMI≥35.0 千克/㎡不管能否有并发症的患者,经生活形式干预和内科治疗等减重方法长久没有效,且有行减重手术意愿时,经概括估价后可考量行减重手术治疗。
8、停滞期指导:在减重进程中,会显露静息代谢率下降,机体能量消耗下降。探讨显现,当减重10%时,机体每日实质能量消耗比依据体重预估的能量消耗低300~400 kcal。当患者采纳与此前治疗同样的生活形式干预方案,可能会显露体重下调映入停滞期的景象,此时可经过调度活动形式和活动量,调度膳食形式和能量摄入,推进体重接着降至指标值。
★遵循科学的减重规则,以科学的形式发展平安减重,节制热量的同一时间维持营养,寻到符合本人且能长久坚持的活动形式,高效合乎道理减重的同一时间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形式。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74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74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责任编辑:赵妤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