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庄园映出新期望———乃东县克松村的变迁
2021-5-19 10:46|
发布者: wdb|
查看: 33|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旧庄园映出新期望———乃东县克松村的变迁,更多关于人文风俗关注我们。
一种春光明媚的下午,记者在乃东县文化局局长次仁觉丹的陪同下,前往乃东县克松村采访。克松村,即西藏和平释放前的克松庄园,是旧西藏一位农奴主在山南的大庄园。克松村,还是西藏和平释放后全区成立的第一种村党支部——克松村村委会所在地。
走入克松村,只见一条条宽敞的公路把克松村连成一片,一幢幢毗连的房屋整洁有序,间或可行见到两三个老人围坐着聊天。往日贫困潦倒的克松村现在早已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在克松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吾金次仁愉快地向记者推荐起了克松村的历史和现状。吾金次仁叮嘱记者,民主改革前的克松庄园大家都有居民99户,通常年成获利粮食84000公斤左右,除了被封建领主的代理人干脆掠夺之外,每年还要向封建领主缴纳青稞63000多公斤、面粉750多公斤,猪、牛、鸡几百头(只),另有项目众多的近100种乌拉和差役。全庄园除了二三户农奴能吃上粮食外,其余的农奴长年累月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经验新老两个社会,现已年近7旬的白玛央金老人推荐说,往日的庄园里,一边是农奴主高大华丽的楼房,堆满酥油和糌粑的庞大仓库;一边是农奴们居住的破烂不堪的低棚小洞,有的农牧甚而不得不世世代代居住在牛圈、马圈或领主的屋檐下、野狗群集的臭水坑旁。全庄园300多名农奴,差不多无一户人家能吃到盐巴、喝上茶。
共产党来了!千年的乌云散开了。被奴役好几年的农奴们翻身当家做了主人。此刻的克松村人,在党的领导下,依托勤劳的双手,昂首阔步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全村现存居民200户、832人,耕地面积1600亩,尺寸牲畜1375头。在党的富民政策支持下,一大量村民富了起来,此中22户具有车子,58户具有四轮农用车,49户具有手扶拖拉机;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861元,现款收入2500元;村里早已实现了通水、通电、通手机、通电视、通广播。可行说,克松人现在的生活同旧西藏比较,真是新老两重天。
谈起这点浮动,克松村的村民都夸党的政策好。随着改革开放及党中央第三次西藏事业会议的举办,西藏的经济迎接了飞速进行。党中央颁布的众多惠及西藏的政策,为农牧民指引出一条发家致富的光辉大道,大量的农牧民因而富裕起来。克松村2组村民拉珠对此深有体验。本年60多岁的拉珠,以前是农奴,现在却成为村里的富裕户。他看到咱们的第一句话便是:“有了共产党后,咱们的天真实亮了。”他以自已的亲身经验叮嘱咱们,往日在农奴主的压迫下,它们终年住在臭气熏天的牛圈里,成天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要从早到晚地干活,众多人由于饥寒和劳累而死去,却得不到农奴主的丝毫怜悯。那时仍是儿童的拉珠明白地记得,小小年纪的他,也要跟成年人干一样的活,稍不如农奴主的意,便是一顿毒打。民主改革后,农奴真实翻身做了主人,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拉珠说,前些年见到别人搞各式经营发了财,他也在政府勉励下,大胆贷款,要了辆载货汽车跑起了运输,每年收入好几万,日子一下子就红火了起来。有了致富的“第一桶金”,随着眼界的开阔,拉珠的思想观念也在不停转变。近年来,在克松村党支部的指导帮助下,拉珠果断转变经营形式,卖了载货汽车后,购置中巴车跑起了客运。现在,拉珠家具有两辆出租车、一台中巴车,年收入达10多万元。
吾金次仁说,往日是农奴、现在是主人的克松人,对党的富民政策深怀感激。他特意叮嘱记者,克松村4组的索朗多吉,昨年试验种植了大蒜,一年收入就达到6万元。拿到钱时,索朗多吉流着美满的泪说:“咱从来无瞧过那么多钱!往日种地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现在在政府的支持下,咱们种地也能发家致富,感谢党的好政策!”
吾金次仁还叮嘱记者,随着收入的提升、经济的进行,克松村人渐渐最初注重建造村里的各项文化卫生设备。现在,村里设计了垃圾箱,村民的卫生习惯获得了改进,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建起了本人的篮球场并组织了业余演出队,逢年过节,村民们还要按本人的形式热闹一番,文化生活获得极大丰富。
本年中央提议建造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克松人再次感触到党中央对“三农”事业的重视。克松村因地制宜地提议用三年时间,达成农牧民安居工程建造;本年要达成25户农房的改装,日前备料事业正有条不紊地开展。面临这一重要历史机缘,克松村人豪情满怀:“党中央对咱们农牧民那么关怀,咱们也要紧紧抓住这一机会,乘势而上,建造出一种愈加美丽的新克松。”
在回来的路面上,记者见到,明媚的阳光下,克松村田里的大蒜长势喜人,绿油油的青稞在微风中起舞,这一切都像在叮嘱咱们,克松的明天将愈加美好。
文章来自: 西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