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第二十七期思贤讲坛特邀郑佳明教授在长沙图书馆开讲。 主讲嘉宾郑佳明。 红网时候3月28日讯(通讯员 易彬)3月27日,第二十七期思贤讲坛特邀郑佳明教授在长沙图书馆开讲。郑佳明教授联合其拍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时梳理的原始材料,为大伙讲述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故事,聚集那个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时期里的年青人,怎么上下求索追寻信念、开创工作?探究在长沙求学、事业的这段生活对毛泽东的思想、性格的造成和进行起到了甚么样的效用?广泛青少年友人可行从青年毛泽东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和鼓励?岳麓书院教授李兵担任嘉宾主办。 讲坛伊始,郑佳明综合讲述了毛泽东在长沙十七年的生活,并回顾了毛泽东在长沙十七年运动的两大类别:一是读书生活,二是革命运动。 随后郑佳明提到,毛泽东思想转变的根基是读书求知。毛泽东把读书跟立志与追求真理联合起来,他以前说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没有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没有志。毛泽东说身心修养才能立志,一方面是要找真理,另一方面即“吾人立言,当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辅之政事时务”。 郑佳明显示,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能源是实践,他重申要锻炼坚强的意志。他刻苦实践,锻炼身体,磨炼意志;他还重申要培育独立的个性,以为人要有主心骨,要有独立的人格。 最终,郑佳明总结出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有三个:一是其人生观,从自咱价格到社会价格,从实现自咱到改装华夏与全球;二是其价格观,从优化主义、自由主义、没有政府主义到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是其全球观,从维新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惯例文化为主到马克思主义华夏化为主。 本次运动由中共湖南省委网站平安和消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思贤书院、长沙银行、凤凰网湖南主持,湖南图书馆、长沙图书馆协办。
来自:红网
作者:易彬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证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21/03/28/91325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