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景海鹏:华夏飞得最多最久最高的航天员
10月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曾涛 摄
10月17日,50岁的景海鹏将第三次最初本人的太空之旅。
前没有古人。这次,他将打破华夏载人航天的多项记录,成为华夏飞得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
继完美执行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后,他创记录地成为华夏三度飞天的第一人。
从初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这一次将要发展的33天的中长久驻留,他会把私人的太空累计飞行时间原记录提升到超越48天。
依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千米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此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千米。这也意指着,他和搭档陈冬一同,都将成为华夏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这是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新华社发
老骥有志
为何还要飞?这是景海鹏被问得最多的难题。
他微笑着给出了谜底:“原因很容易,这便是咱的本职事业。假如咱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景海鹏属马。虽为老骥,志却不止千里。
“一种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代尺寸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种指标实现了以后,必定会确立一种新的指标。假如一种人实现指标后就没有所事事了,咱感觉这是十分可怕的事宜。”他说。
上高中时,偶然间见到一张飞行员照片的景海鹏,萌生了“咱要当飞行员”的志向。得知航天员选拔的信息后,曾经当了13年飞行员的他,又最初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9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光正 摄
1998年1月,景海鹏如愿成为华夏第一批航天员。从当时起,飞天便成为他的梦想。
十年等候,一旦梦圆。“2008年咱的飞天梦想实现后,咱就把新指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梦想又一次实现后,好多人问,你还训练吗?咱就笑说,不训练咱干啥。”景海鹏说,“由于咱的下一种梦想又萌生了,那便是备战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唯有这样,能人有追求,才活得充实。”他说,尽管航天员这种职业有风险有挑战,但“咱热爱这种职业”。
实是上,这种生在农村、黄土地上长大的山西运城人,另有着很大的能源——回报祖国的栽培。
“咱一种农村娃实现了一种又一种梦想,皆是国度培育的结果。”景海鹏说,“咱要回报国度。可怎样才是回报国度呢?便是多执行任务,把全部在地面实现不了的,经过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从而造福全人类。”
重游璀璨星空,俯瞰美丽家园,对景海鹏而言已没再像起初那般新奇。他说:“这一次,就一门心理准备好任务,争取不留遗憾。”
老马识途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担任指示长。用他的话来讲,“本来便是个牵头人,多操点心。”
景海鹏这样描画指示长的职责:“每天事业完毕了,把达成概况写到日志上,并与地面指挥沟通等等。碰到紧急概况,咱将代表乘组与地面发展沟通。这是指示长必需承受的责任。”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示长的景海鹏不但要保证成百上千个指示明确没有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样实验有序展开;不但要严刻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伙的主观能动性,使大伙高效愉快地在天宫一号中事业生活。
这一次飞好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种,对乘组的身心品质、事业能力、任务规划等方面请求也更高。
老马识途。具有丰富飞行经历的景海鹏,常常训练中对陈冬发展针对性指导以及实用的小提议,例如在失重环境下东西不行随便放、搬动身体前必需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击小测”愈是包括陈冬、刘洋等搭档都领教过的“景式”训练伎俩:平时训练时,景海鹏会在对方全无准备的概况下忽然抛出难题,考考对方能否全部常识技巧都扎实掌握。
陈冬也属马,比景海鹏小一轮。在他眼里,景海鹏是他的榜样,“能与之搭档十分幸运”。
景海鹏的细心周到,也让陈冬感官深切——
一次演练,景海鹏早早戴好了负担服手套,戴得慢了些的陈冬“负担山大”。这种小细节被景海鹏看在眼里,记到心上。演练完毕后,景海鹏悄悄叮嘱陈冬,今后必定会注意两人步调绝对,防止给对方带来没有形的负担。
10月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左)与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内与媒体记者见面。 新华社记者 曾涛 摄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还不一样”。
“高兴激动的心情皆是一样的。可是终归经验过二次飞天的考验,经验过18年航天员生涯的磨砺,这一次的心态更增添了一份平和、从容、淡定和坚定。”景海鹏说,“咱们曾经准备好了!请大伙放心!”
不留遗憾
景海鹏喜爱上打篮球,从小学五年级最初。
个子矮,他就苦练精确的投篮绝技,从而成为队里的主力。他也因此清楚了一种道理:只需努力,谁还不比谁差。
从入选华夏第一批航天员后到初次飞天前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无在晚上12点此前睡过觉,也无耽误过一天训练。
那十年,他便是那么过来的——每天6点半起床,吹不久长号,8点最初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用以写当天的总结和布置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进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无捷径,坚持是独一的抉择。”
景海鹏把这份刻苦,坚持到今日。
在这一次任务中,须要航天员参加操作的在轨试(实)验十分多,因而即便是在全部考核都已经过的概况下,他和陈冬仍会拿出时间对少许在轨试(实)验专门发展强化训练。
“咱们要把地面行家期望达到的指标理念带到太空去实现。少许在轨试(实)验此前咱也没做过,是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时会留住遗憾,是以要来回练习。”他说,“航天员可不行当 相当男士 。能料到的,确信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咱们的查漏补缺一刻还不会停止。”
训练之余,景海鹏也参与了不少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运动,特别是与青少年发展交流互动。“让儿童们从小萌生科学的梦想,这也是航天员任务的一部分。”他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那一颗种子很要紧。”
这位“英雄航天员”却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航天员职业的特殊性,让他不容易像通常人一样侍奉父母、陪伴妻儿。
“从嫁给咱那一天最初,她就做好了准备。”但景海鹏依旧记得首次飞天时,妻子吃紧得三天三夜没睡着,“期望这次她也和咱一样,不会有负担。”
至于带了甚么上天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景海鹏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现,给大伙一种惊喜。”
记者:李国利、薛艳雯、肖思思
新媒体编辑:郝方甲、朱旭东
(原标题:专访景海鹏:华夏飞得最多最久最高的航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