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文化资讯 艺术文化 查看内容

又见“董建昌”,张志坚13年后再演《民间正道是沧桑》

2021-7-8 11:40| 发布者: wdb| 查看: 66|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又见“董建昌”,张志坚13年后再演《民间正道是沧桑》,更多文化艺术分享关注我们。
话剧《民间正道是沧桑》演完了第5场,在剧中主演董建昌的张志坚才乐意面临记者,他说:“昨日才感受咱在台上生活得稍微自如了少许,后面两场可能会更好。到此刻咱敢说挺开心的。是以今日也会有勇气面临你们这群记者。”从艺40余年,张志坚最早的演员生涯正是从话剧舞台起步的,他对舞台其实不陌生,就在5年前,他还以前和国度话剧院团队一同,在北京演出了话剧版《国民的名义》。但作为演员,张志坚因影视剧为观众熟知。《国民的名义》的高育良,《大明王朝1566》的严世藩,深入人心的角色人物不胜枚举。但让他最早被广为人知的角色,没有疑是13年前热播剧《民间正道是沧桑》的董建昌。13年后,张志坚回到话剧舞台,再次演出了话剧《民间正道是沧桑》,他坦言本人很忐忑、甚而有些胆怯,由于对剧本、班底和本人的请求,最终用了1个月的时间纠结,才打算回到话剧舞台。“让咱终归答应下去有两个原因,第一种作品是咱钟爱的,第二个角色也是咱极端钟爱的。在咱回想中间,那末多戏,那末多角色,这种角色,可能是咱第一种最要紧的角色。”13年后再演董建昌,由于有一份惦念《民间正道是沧桑》中的董建昌是人民党元老,他能顺应历史潮流,对民族忠贞不二、对爱情忠诚不渝。在电视剧中,这种角色戏份其实不算多,却深受观众喜欢。但在话剧版中,成为了贯通全剧的要紧角色。把电视剧的配角,变成话剧中贯通全剧的最重要的人物,张志坚说本人看剧本的时刻也很好奇。但最终,他仍是对编剧和导演提议期望,“咱期望在这种话剧本子上,把咱这种角色做减法,把大批体积给到别的有高光的角色。”张志坚坦言,当年电视剧拍完了以后,没料到观众会那末喜爱,“有好多fans,便是从董建昌最初认识的。特别有少许小孩,从高中的时刻一直追到此刻,这一次上海的演出另有好多北京的观众赶来看戏”。他回忆,当年电视剧拍了4个月零9天,董建昌在全剧中间唯有60场戏,本来半个月就可以拍完,可是他从头至尾跟了4个多月。他对日前话剧舞台的表现感觉称心,但又颇觉遗憾,“假如多给咱两个月,咱会表明得更好。包括舞台表现、导演了解,全部演员对整部剧包括本人角色的了解也会愈加充分。”张志坚对剧本有很高的请求,但与此同一时间,他对本人的请求更高。这几天正规演出,他每天提早两个半小时马上来到剧场。化妆只要要40分钟就可以达成,但他显示,之是以提早那么长时间来剧场,便是期望到了化妆间一坐,能把本人搁在董建昌这种角色的位子上。安安静静地,从外边熟悉的社会环境中间,把本人扔回到那个年代。比较13年前电视剧中的人物打造,这次有何不同?张志坚说,“2008年拍的戏,便是咱长大了13年了,也老了13年。对这种人物确信会有更老练的少许表明。”但最基本的浮动便是,一种是在电视剧上,一种在舞台上。被问及《民间正道是沧桑》为何能经久不衰地遭到观众欢迎,张志坚说:“便是作品好,于今咱感觉同类题材无超过的。”对话剧舞台的好多回想和留恋全在排练首尾涌起。“在北京,没有问题话剧咱都会去瞧瞧,瞧完今后回家会彻夜难眠。本来这种位置,便是你从这儿走出去的。是以迷惑咱又重归舞台,是一种作品,一种你以前离开的位置,另有一份惦念。”不论正面反面的角色,也期望能寻到少许闪光点为了话剧《民间正道是沧桑》,张志坚攒了好多老友人加入,例如牛飘,例如施京明。排练演出的进程也让它们恍如昨天再现。“昨日和施京明吃饭的时刻还在聊,他本人以前说过,咱可能没再演话剧,但最终没料到,他在演过最终一种剧《世纪彩虹》以后,另有再次有机会上台。咱们都很感叹,有那么一种名目让咱们又从新坐在一同,又从新在舞台上去表明一种作品。”扮演杨立青的张桐也是应张志坚之邀欣然来到剧组。由于连接在《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两部电视剧里扮演“李大钊”,张桐在本年人气充足,日程也很忙碌。但他推掉了好多电视剧名目来参与演出。不过没料到,排练时期,张桐又被鸟巢的庆祝运动招回了北京,这两天才刚刚回到上海。现在被公以为“老戏骨”的张志坚,也是一种充足的“戏痴”。对表演的热忱、执着和思考始终伴随着他。好几年来,他演的人物许多霸气,有英雄也有枭雄。而关于挑剧本和角色抉择,他说,“不论正面反面的,你也期望能够寻到少许闪光点。咱接反面人物,咱的一种准则便是咱必定要找他寻到这类人性的位置,假如这种人物不过一种纯粹的坏人可能不接,非黑即白这样的角色咱是不接的,这样的本子确信也无全部意义的。”父亲是个文艺老兵,本年还拿了“在党50年”的纪念章。从小的家族环境让张志坚对战争、对历史入迷,耳濡目染,也让他更喜爱有材质触感的历史正剧。“本来年青时刻自咱感受咱是个书生,是个很擅长演那一些有文化气质的角色。到了40多岁以后,咱身体里的野性,男人的东西会不由自助的往外涌现,这是咱本人感受到的。当时候咱就爱接这类历史正剧,到50来岁的时刻就更爱了。是以咱很少去演婆婆妈妈、家长里短的戏,让咱去演一种父亲,咱都感觉演不了,不会怎样表明。咱喜爱有材质触感的年代戏历史剧,50岁以后,咱更爱接少许雄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