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文化资讯 艺术文化 查看内容

史念海、黄永年二男士与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的创办

2021-7-12 11:41| 发布者: wdb| 查看: 37|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史念海、黄永年二男士与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的创办,更多文化艺术分享关注我们。
1981年5月30日,陕西师范大学举办唐史探讨所成立大会,正规打开这一教导部批准的那时全中国范畴内唐史探讨范畴第一种学术机构。关于唐史探讨所的创办而言,有两位男士的功劳不可磨灭,即时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历史系主任史念海(1912-2001)男士和唐史探讨所最早的探讨人士黄永年(1925-2007)男士。尽管史男士最重要的是历史地理学家,黄男士最重要的以古籍梳理知名,但它们的探讨范畴与唐史都有密切关连。对于唐史探讨所的进行历程,拜根兴男士已有四十年回顾的大作在前,本文即就拜文未能详述的唐史探讨所创办概况略述一二,用来致敬前辈筚路蓝缕之功。一 、史念海男士与唐史探讨所的成立史念海男士是我们国家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与谭其骧(1911-1992)、侯仁之(1911-2013)一同继承了顾颉刚(1893-1980)男士的禹贡之学,并在陕西师范大学开创了历史地理探讨范畴的一片天地。只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后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分设的唐史探讨所(1981年成立)、古籍梳理探讨所(1983年成立)和历史地理探讨所(1987年成立)这三家单位,历史地理探讨所是最终独立的全家。实是上,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早期,史男士更多考量的是陕西师范大学唐史学科的进行。

史念海

源于史念海男士在历史地理学方面的成就过于丰硕,故而学界对其在唐史探讨方面的奉献不多关心。大体而言,史男士对唐史探讨的奉献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唐代历史地理的探讨,史男士在这方面的成就聚集展现于他的《唐代历史地理探讨》(华夏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一书中,笔者也曾就史男士对藩镇时期探讨的奉献略作整理;第二,首倡重建华夏唐史学会,史男士的这一奉献,武汉大学朱雷男士已有专文《首倡重建唐史学会的史念海男士》予以阐扬,此不赘述;第三,便是创办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并创刊《唐史论丛》。《唐史论丛》的创刊,依靠于唐史探讨所。而唐史探讨所的创办,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学术探讨运动的一步步规复之潮;另一方面,更来源于时任副校长的史念海男士的踊跃促成。正如唐史探讨所第二任副主任马驰(1941-2019)男士所说:“应当特别指明的是,为了繁华唐史探讨,他曾做了大批的组织事业,全中国第一种唐史探讨所,由他申报教导部批准成立。华夏大陆第一批人间学术集团之一的华夏唐史探讨会(后改名为华夏唐史学会),起首由史男士倡议兼筹建。成立大会和首届年会就在史男士任副校长的陕西师大举办。学会的常设机构秘书处就挂靠在史男士任所长的陕西师大唐史探讨所。”史男士关于在陕西师范大学设立唐史探讨所的想法早已有之,依据一份1980年代初史男士写的《筱苏自述》:近来另有一丝设想,咱是在陕西师范大学事业的,陕西师范大学设在西安,西安便是往日的长安,以前是十几个王朝建都之地。这点王朝中最要紧的是唐朝。唐朝的文化丰富多彩,唐朝发达时长安是全球有名的都城,至少是亚洲文化的中心。关于唐代的历史作体系的探讨,已列为陕西师范大学的要紧事业名目。咱作为此个学校以及历史系的负责人,应当分出必定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探讨。自然,要点仍是放到唐代的地理方面。依据史念海男士1998年对此自述的追忆,可知此自述在1980年代初写就后未曾发表,至1990年代末,方才梳理以后,供稿《世纪学人自述》推出。从这篇自述中可行见到,史男士关于本人供职的陕西师范大学,生活的西安,有很强的责任感。在写这篇自述时,史男士不但担任历史系主任,愈是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是以才有“咱作为此个学校以及历史系的负责人”一语。但自述中并没有说起唐史探讨所,可视那时应当还无成立,即这篇自述很可能写于1981年5月此前。但正是在这篇自述中,史男士曾经有了想要重视唐史探讨的想法,以及对唐代地理探讨的展望。另外,依据史念海男士的大女儿史先义女子的回忆,史男士对唐史探讨的重视还与日本学者对唐史的探讨相关:父亲培育的弟子有日本人,也被请去日本大学讲过学,在和日本人交往中,父亲发觉日本学者对华夏唐史的探讨十分重视,他马上有了紧迫感。父亲以前对咱说:假如日本学者对咱们的历史探讨超越咱们,那将是咱们的耻辱。怎么增强唐史探讨,父亲想出一种法子,便是成立华夏唐史学会(那时叫唐史探讨会),并请武汉大学的唐长孺教授做会长。听了父亲的想法,咱感觉父亲的责任心太强了。本来,在“文革”前,父亲也不是华夏史学会的会员,他以为做探讨写文章是最要紧的。源于日本学者的震动,他改变了往日的想法,决心效仿顾颉刚男士,踊跃缔造学术探讨的集团平台,结合各方的力量,推进华夏唐史探讨的新突破。他不仅申请举办唐史学术会议,还把学会的秘书处挂靠在陕西师大,并亲自助编不定期的《唐史论丛》。甚而应用当副校长的作用,把唐史探讨行家黄永年、周景濂、马驰等男士调进学校,成立唐史探讨所。可视,史男士对华夏唐史学会的组建和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的成立,部分出于面临日本学者所发生的紧迫感。自然,史男士是1993年才首次到访日本,故史先义女子的意思大概是史男士在1980年代从前跟来华访问的日本人交往中已有此紧迫感,并在以后与日本学者的交往及赴日访问的时刻,加深了这类紧迫感促成的责任感。尽管就华夏唐史学会的成立而言,不但是史男士有此想法,即唐长孺(1911-1994)等男士与史男士是不谋而合。但唐史探讨所的成立,可行说切实是史男士私人之力所促成的。正如史先义所说,史念海男士是“应用当副校长的作用”,成立了唐史探讨所。一种映证是,依据笔者在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发展的考查,1981年4月,时任教导部部长蒋南翔(1913-1988)正好陕西师范大学调研,史男士作为副校长,与那时的校长李绵(1912-2007)一同接待,留住了少许合影。大约便是这一时间此前,史男士获得教导部的首肯,构建了唐史探讨所。在1981年5月30日的成立大会上,不但由李绵校长宣读了教导部对于批准成立唐史探讨所的覆文,另有那时陕西省副省长谈维煦(1911-1992)等省领导出席并讲话。只是日前未能寻到教导部的批文,故而没有办法获知详细时间。但依据下文所要引用的黄永年男士与相干师友的信件往复,大约在1981年3月,即已有教导部批文成立唐史探讨所,不过成立大会放到了5月30日。唐史探讨所的成立,不但开创了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新阶段,更为古籍梳理探讨所和历史地理探讨所的接踵成立提供了借鉴。在唐史探讨所的根基上,陕西师范大学的唐史探讨,华夏唐史学会秘书处的营业开展,也连续走上了正途。依据成立时的报导,唐史探讨所的最重要的事业有六项内容:1.搜集考释唐墓志,每年拟出刊《唐志考释》两辑,每辑约二十五万字;2.做好材料梳理事业,为注释《旧唐书》打好根基,先梳理现存唐代史籍。日前先着手《安禄山史迹》、《高力士外传》等书的注释;3.接着作好培育探讨生事业,为国度输送及格能人;4.接着承受历史系本科的教学事业;5.全中国唐史探讨会设在咱校,咱们有责任把唐史探讨的各式学术会议组织好,及时将来会刊出版,并准备第一届年会论文;6.匹配图书馆作好搜集唐史材料事业。(唐史所:《咱校唐史探讨所成立》,《陕西师大》,第3期第一版,1981年6月16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报导

以上六项内容,自然不过计划,日后会有详细的变动,但大致上确定了唐史探讨所的最重要的任务,以后也根本依照这一计划达成了多数任务。唐史探讨所成员除了专注本人的科研之外,还踊跃与国家内部外同仁交流。1981年11月11-17日,唐史探讨所所长史念海男士、探讨人士黄永年、牛致功男士,一同参与了在扬州举办的华夏唐史探讨会第一届年会,是为唐史探讨所成员的首次集体展示。1983年,史念海男士再一次带领唐史探讨所黄永年、牛致功,以及兼职探讨人士曹尔琴赴成都四川大学参与华夏唐史学会第二届年会,并与日本学者座谈。在科研方面,史念海男士在历史地理探讨所成立此前,撰写了多篇以唐史探讨所为署名单位的唐代历史地理论文。依据笔者在孔夫子旧书网检索,就有《我们国家古代都城构建的地理要素》(1984年)、《我们国家古代都城建都时期关于当然环境的应用和改装及其作用》(1985年)两篇史男士以唐史探讨所为署名单位的论文油印本。更具体的目录,可行参考陕西师范大学科研处在1984年编的《陕西师范大学科学探讨效果选编(1952-1983)》,此中单列了唐史探讨所成员史念海、黄永年、牛致功、周景濂(1925-2012)从1965年到1983年公布发表的文章目录,共计68篇。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11月,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材料阅览组的同仁编就了一部《四种唐代地理书地名概括索引》,请史念海男士作了序,也正在契合了史男士欲探讨唐代历史地理的想法。可惜这部索引唯有油印本,无正规出版。另外,史男士还指导探讨生,此中1984年毕业了辛德勇、郭声波、费省等三人,即史男士以唐史探讨所为单位所指导的独一一届探讨生。

史念海以唐史探讨所谓署名单位的油印本

史念海男士创办唐史探讨所的另一项要紧成就即是创刊了《唐史论丛》,尽管直到1987和1988年才正规出版前三辑。可是依据笔者在下文所引用的黄永年男士与诸位男士的往复信函可知,早在1981年唐史探讨所创办之初,就有编集学术刊物《唐史论丛》的计划。史男士在《唐史论丛》第一辑《前言》中显示:《唐史论丛》此刻出版问世,这是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内事业人士及所联系的同志探讨效果的汇集。当前从事唐史探讨的同志差不多许多,集体的探讨效果以唐史命名结集出版的尚少许见。除过华夏唐史学会年度论文集外,这种《唐史论丛》大概可行说仍是首次。……陕西师范大学校址就在西安南郊大雁塔下。既然位于唐京旧地,近水楼台,应当重视唐史的探讨,因之就创设唐史探讨所。唐史探讨所的创立,不但推进所内及其所联系的同志关于唐代史事的探讨,况且还要多方收藏相关唐史的材料,为国家内部外学人提供探讨唐史的要求。源于是新近才创设的,机构也不很健全,人士也显得不多。幸好以此为中心,联系各方相关的同志,一同着力,必定会取得更多的成就。这种《唐史论丛》便是以唐史探讨所的探讨人士及其所联系的同志的探讨效果为根基而结集的。探讨效果不停取得,这种《唐史论丛》也将连续发刊。各方同志如乐于协力赞助,更所欢迎。这篇《前言》的详细撰写时间未知,但从《唐史论丛》在唐史探讨所创办之初即有计划,以及《前言》行文中“新近才创设的”等语句来看,应当是在唐史探讨所开始几年间所撰,不过源于出版要素稍有拖延。更要紧的是,史男士在《前言》中一以贯之地重申了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区位优势关于唐史探讨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及《唐史论丛》的创刊在国家内部唐史学界所具备的开创性意义。唐史探讨所的创办,还深切作用了那时历史系本科生的不业余方向抉择。依据那时历史系1980级本科生,现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薛平拴男士的回忆:次年5月,学校举办唐史探讨所成立大会,咱们八零级全班同学幸运地参与了这种大会。唐史所由教导部下文批准设立,史男士被任命为所长。当天下午发展学术汇报,史男士和黄永年、牛致功男士先后作了学术汇报。这是咱第两次聆听史男士的教诲。咱那时对学术探讨所知甚少,史男士和诸位男士的学术汇报尽管并没有十足了解,但这次经验对咱和众多同学都发生了相当大作用。今后,咱对隋唐史兴趣日益深厚,并准备报考隋唐史探讨生。可视,正是在史男士和诸位男士的感召下,那时的本科生薛平拴男士终归走上了隋唐史探讨的公路。当薛男士本科毕业后,即留在唐史探讨所做行政事业,日后进一步读研、读博,从而在隋唐史范畴颇有成就。二 、黄永年男士与唐史探讨所的草创唐史探讨所成立以后,史念海男士以副校长、历史系主任的身份兼任所长,详细事务由副所长上官鸿南、秘书周景濂负责。上官男士和周男士尽管也做少许唐史探讨,但其实不专职从事探讨事业。(依据笔者与拜根兴男士2021年5月11日赴上官鸿南男士府上发展的访谈,上官男士显示,他那时最重要的辅助探讨所行政事务,后又兼任历史地理探讨所的副所长,在教学方面则给探讨生开过一门逻辑学的课程。周景濂男士最重要的辅助史念海男士在历史地理方面的史地考察,本身的兴趣在于唐陵石刻探讨,拍摄了近4000幅照片,撰写有《唐陵石刻探讨》一文。该文在孔夫子旧书网有1985年的油印本,田有前已予以梳理,刊于《西部考古》,第15辑,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119-156页)真实的探讨人士唯有黄永年男士、牛致功男士等。依据1985年6月访问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的日本学者妹尾达彦男士的纪录:唐史探讨所是为了造成一种华夏唐史探讨的焦点机构,而于1979年先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唐史探讨室,而后于1981年升为专门性探讨所的。在史念海所长的带领下,由唐代政治探讨室(主任为黄永年教授,黄教授同一时间兼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探讨所副所长)、经济探讨室(主任为史念海教授)、地理探讨室(主任为史念海教授)、文化探讨室(主任为牛致功教授,牛教授同一时间兼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四个部门组成。除上述教授外,另有3名专职探讨员,华夏其它大学的众多唐史行家也在此兼任探讨员。可行见到,即便到了1985年,尽管分设四个探讨室,唐史探讨所的范围依旧很小,史男士甚而兼任经济探讨室和地理探讨室的主任,可视所谓探讨室之简陋。实是上,就探讨所的草创阶段而言,源于牛致功男士那时最重要的精力在历史系那里,并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故而史男士更倚重正好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梳理馆藏古籍,又有世交的黄永年男士。黄男士还不负众望,为唐史探讨所的草创效力甚多。大体上,黄男士的功劳最重要的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种方面,黄男士作为探讨生导师,在唐史探讨所培育了众多探讨生,并撰写了日后《唐史史料学》的雏形《唐代目录学》,以及其它少许唐史论文。正如黄男士在《咱和唐史以及齐周隋史》一文中所说:“一九七八年九月,咱调入陕西师范大学,先在图书馆编撰了一本馆藏善本书目,继续前辈史筱苏(念海)教授邀咱辅助他招收华夏古代史唐史方向的硕士探讨生。一九七九年元月,右派难题正规改正,规复了讲师职称,一九八一年升副教授,一九八二年升教授。事业单位先在历史系,继在唐史探讨所。一九八三年,学校成立古籍梳理探讨所,任副所长,一九八七年任所长。”对于详细的讲课概况,黄男士曾在《咱来到陕西师范大学》中回忆:就在咱到图书馆后一会儿,陕西师大德高望重的史念海男士对咱说:“咱们一同来招唐史探讨生吧!”这自然使咱再次喜出望外。……可能他从咱往日发表的文章或其它门径晓得咱对唐代文史下过功夫,从而作出了一同招收唐史探讨生的筹算。要晓得,彼时咱仍是个所谓摘帽右派呢,史男士那么做不行不说是敢于超前地大胆放手用人。至于咱们正规招进首批华夏古代史唐史方向探讨生(那时还无博士生,全中国所招均为硕士生),是在第二年1979年。在这年1月份,咱的右派错案已在省里作为首批试点正规改正了,但在史男士向咱提议时,是一律估计不到一会儿就可以平反改正的。要招,得准备开点甚么不业余课。咱到史男士家里讲了咱的观点,史男士十足同意,无说要作全部增减。继续,咱把几门主课的内容作了布置,写了点提纲之类,想请史男士审查,史男士看全没有看,一概让咱全权料理。对咱如许高度相信,切实激起了咱的勇气,鼓足了咱的干劲。加上一开头咱还临时住在图书馆,用书方便,记得写《唐史史料学》初稿只是花了一种暑假加个寒假的时间。其它全部的营业课讲稿也全是这一次由咱一种人写,一种人讲,无提议平常要专门留有时间以备新课的请求。可视,正是在史念海男士的充分相信下,黄永年男士差不多独自一人撑起了那时尚且是历史系唐史探讨室的探讨生培育事业。

黄永年

至于黄男士所提到的《唐史史料学》初稿,依据笔者在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所查,1979年开始编没有问题是《唐史目录学》(初稿),1983年改名《唐史史料学》。黄男士编好《唐史目录学》(初稿)后,曾签赠一册给校长李绵,故档案馆保留的该册封面子上有“李绵同志指正。永年。”字样。(该册后由李绵转交档案馆保留,归档案卷号:3KY-02-079。另外,在孔夫子旧书网,也有两份《唐史目录学》(初稿),是1980年10月黄永年男士区别签赠给唐耕耦男士、张泽咸男士的。)对于编纂这册《唐史目录学》的初衷,则正如黄男士在其《前言》中所说:目录学对咱们探讨历史的同志来讲,便是引导咱们如何充分掌握大批的历史材料,批判地检查这点历史材料的一门课程。咱们探讨唐史,就必需认真学好唐史目录学这门课程。建国前大学、探讨所里无开设过唐史目录学这门课程,建国以来也无见到兄弟院校、探讨机构有过唐史目录学的讲义。清代以来的学者对唐史史料作过众多探讨事业,取得必定的成绩,但一则不够体系,缺乏体系的阐述;再则不够深入,即哪些是原始的第一手史料,有些史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绝多数全没有解决。咱探讨唐史断断续续发展了好几年,对某些主题和史料作过点探讨,但同样免不了不体系,不深入,很多相关唐史史料的难题对咱来说并未解决。这一次给唐史探讨生讲,力求在前人和咱私人原有的根基上推行一丝。但真实大幅度地推行,还必需把大批史料认真对勘剖析后才有可能。咱们唐史探讨室准备把注《旧唐书》作为中心事业,经过这一事业的实践,将来再给今后的探讨生讲唐史目录学,应当会说得好些。日前唯有这些水准,起个引导效用罢了。在这种前言中,黄男士清楚地阐述了为了给唐史探讨生讲课,在全中国范畴内首次开设了“唐史目录学”这门课程。

黄永年签赠李绵的《唐史目录学》

这门课程,也与那时历史系唐史探讨室的注《旧唐书》计划相契合,后者正是前文所列唐史探讨所成立以后的六项事业之一“注释《旧唐书》”的前期设想。受黄男士作用,他指导的唐史探讨生还与南开大学的唐史探讨生合编了《一九八〇年报刊所载唐史论文目录》,刊登于华夏唐史学会前身,那时刚刚成立的唐史探讨会《唐史探讨会会刊》第一期上。另一种要紧的方面,则是黄男士经过本人的学术人脉,为唐史探讨所置办藏书,并请到了多位兼职探讨员。黄男士自身便是文件学者,喜好藏书,与国家内部诸多文史大伙如吕思勉(1884-1957)、童书业(1908-1968)、缪钺(1904-1995)等都有师友、姻亲关连,其学术口碑早已在外。因而,他开始在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事业时,就被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借调度理馆藏古籍,直到1978年正规调入陕西师范大学(据黄永年男士自述,此事即由时任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李绵促成,他与那时的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陈吾愚(1921-1982)谈妥,很快就发展了调动。参见黄永年:《咱来到陕西师范大学》,《黄永年文史论文集》第五册,第483-484页)。但在古籍梳理探讨所尚未成立此前,黄男士作为唐史探讨所的成员,当然要为唐史探讨所效劳。因而,在置办藏书方面和聘请兼职探讨员方面,黄永年男士齐头并进。依据《顾颉刚日记》,1979年2月,黄永年男士进京后数次拜访顾颉刚男士,这一次进京最重要的便是为唐史探讨室购书。到1980年冬天,黄男士又去上海为唐史探讨所购书。至于聘请兼职探讨员,最重要的表现于黄男士与国家内部诸多学者之中的书信往来中。1981年3月15日,黄男士致函四川大学缪钺男士时说起拟聘请李必忠(1923-1998)为兼任探讨人士事:敝校近经教导部批示,成立唐史探讨所,史筱苏(念海)男士兼任所长。惟此间力量单薄,如永年者亦承乏探讨生导师,实愧悚之至。当前,所务会议上打算聘请少数兄弟院校教师兼任敝所探讨人士,男士年高德劭,自没有暇及此,不敢渎请。拟请李必忠兄一兼,不知男士认为如何?如蒙俯允,乞赐函示知,当将正规聘请书及贵校公函寄奉也。兼任探讨人士半属名誉性质,但求在学术上给敝所扶持,如相关唐代探讨文章在敝所刊物上发表之类,不敢多增添压力。又,必忠兄日前是何职称,亦祈示知,聘请书上可比照填写。忆童年读《禹贡》半月刊,诵男士所作马培棠男士墓志,即深致钦仰。其后读尊论李义山、吴梦窗诸文,及新着《杜牧年谱》,益感启迪良多。敝所拟编印《唐史论丛》,五月中集稿,由陕西国民出版社承印,如蒙赐大稿,曷胜感荷!文体、篇幅均不拘,即对于李唐文学者,亦至欢迎。(转引自曹旅宁:《黄永年男士编年事辑》,第108-109页。)可视,唐史探讨所在当年三月,即已有教导部批示予以成立,并举办了所务会议,确定聘请兄弟院校兼任探讨人士。另外,《唐史论丛》的出版也提上了日程,尽管数年后方才问世。关于黄男士的来函,缪男士3月20日答覆道:贵校承教导部批示成立唐史探讨所,史筱苏男士以硕学重望出任所长,又有积学之士如男士者为之辅翼,定能探究深邃,撰述日新,可喜可贺!来示拟聘李必忠君兼任探讨人士,已转告李君,甚感盛意。李君在川大历史系任教三十年,成绩显着,去岁由学校提高为副教授,已呈报省高教局以俟批准。钺久患目疾,视力衰损,难以翻检群书,操笔撰写,正好辅导探讨室中数位中青年教师编写《北朝会要》、《三国志选注》,偶有所获,亦写论文。今后期望与贵所联系,多承教益。在回信中,缪男士将兼职消息转告了李必忠男士,表达这一聘请之事根本顺利完成。可惜的是,缪男士终归未能给《唐史论丛》提供大作。四川大学李必忠之外,另有数位兼职探讨员,也是黄男士写信请来。例如1981年3月14日,云南大学李埏(1914-2008)男士致函黄男士:贵探讨室为当今唐史重镇,扩充为亟,固其宜也。有筱苏男士暨足下主办其事,往后之进行正未可量。承不弃,使咱亦得侧身于诸领先进步之林,岂胜荣幸,敢不勉旃。唯弟学殖荒落,于唐代史事所知甚少,深恐有伤筱苏男士暨足下知人之明。但望不认为不可教而教之,则幸甚!《唐史论丛》及《史林与学苑》出刊,最是盛事。自当努力作文,以应雅命,共襄盛举。尽管未见黄男士给李埏男士的去函,但从李男士的回函中可知,黄男士也向李男士发出了聘任为唐史探讨所兼职探讨人士的邀请,并就《唐史论丛》发展约稿。只是,大约源于《唐史论丛》出版不顺,日后未见李男士大作。1981年5月11日,河北师范学院胡如雷(1926-1998)男士致函黄男士曰:前些天你所来函,聘请咱系王树民男士为兼职探讨员事,系领导曾征求咱的意见,咱显示十足赞同。这种事,只需无把人调走的可能,咱院就不会不同意。至于咱本人,兼职后只怕不行为你所奉献甚么力量,起不了多大效用。对弟本人,则颇为有益,至少可行藉机应用贵校的图书材料,是以自然不会拒绝。预计将来你所来函正规联系时,亦不会碰到阻力。……上次去贵校,未能亲自游览唐史探讨所,故你所材料概况不详。如有甚么稀见图书材料,望能推荐一下,将来有机会或许可行学术出差一次,以便读书补课。另外,你们那边有复制印刷机吗?如有,能代印材料吗?咱本年有五千元的买书、印材料费,怕用不完。如贵所能代印大批材料,则没有任感谢。(以上均转引自曹旅宁:《〈黄永年男士编年事辑〉拾遗》,第211-212页。)经过胡如雷男士的信件,不但能够见到黄男士曾去函聘请胡男士和王树民(1911-2004)男士为唐史探讨所的兼职探讨员,也能见到那时唐史探讨所或其前身唐史探讨室的藏书已颇有盛名在外,让得胡男士期望能够应用本人的经费来复制印刷材料。除了李必忠、李埏、胡如雷、王树民等,另有杨廷福(1920-1984)、周绍良(1917-2005)和陈光崇(1918-2009)等男士也经过黄永年男士的关连,成为了唐史探讨所的兼职探讨员。例如杨廷福,他在1981年12月写的学术自传中自谓:“1980年秋,咱返沪为上海教导学院讲课,并兼华东师范大学华夏史探讨所和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的探讨事业。”(杨廷福:《杨廷福自传》,《当代华夏社会科学家》,第5辑,1983年,第182页)陈光崇在七十岁时写的《七十自述》中写道:“咱的兼职另有华夏唐史学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探讨员……等。”(陈光崇:《七十自述》,李俊武、周光培主编《北方史界人物》,黑龙江国民出版社,1991年,第17页)黄男士对这几位兼职探讨员的邀请,不但是名义上的,也是实是上的。依据1980-1983年在唐史探讨所读研的郭绍林男士回忆:他见到杨廷福男士发表《唐律》探讨的论文,卞孝萱男士发表鉴真探讨的系列论文,以为其方法既唯物又辩证,南游途中特意布置咱们到上海和扬州拜见两位男士,请它们为咱们讲课。(陈光崇:《七十自述》,李俊武、周光培主编《北方史界人物》,黑龙江国民出版社,1991年,第17页)正是在史念海男士的相信,黄永年男士的努力以下,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方才渐渐扩大范围。到1988年时,“唐史探讨所现存专职人士8人,此中顶级职称5人;兼职探讨人士18人,均为顶级职称”。(不着撰人:《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这是1994年武则天探讨会第五次年会时期照片。后面一排从左往右区别是潘泰泉、赵文润、胡如雷、李必忠、马驰,前排自左到右区别是常万生、赵望秦、拜根兴

结语以上,笔者大略回顾了史念海男士和黄永年男士对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的创办之功劳,挂一漏万,在所不免。不过,尽管两位男士关于唐史探讨所的草创之功庞大,史男士本人更多关心历史地理,黄男士的兴趣始终离不开古籍梳理。因而,尽管黄男士承史男士之命详细负责唐史探讨所的创办事业,但数年以后便回到本人的文件学兴趣中去了。正如黄男士在1984年10月写的自述《咱和唐史探讨》中所说:可能源于近几年来咱一直充中间国古代史不业余唐史方向的探讨生导师,写过少许探讨唐史的论文,有些青年以为咱是这方面的“行家”,要咱推荐经历。最近,某学会也要咱写建国以来私人怎么从事唐史探讨的文章。本来,从十三岁接近线装书以来,咱的兴趣一直是多方面的,爱好史,也爱好文,还兼好我们国家惯例的版本目录以至碑刻之学。就史来讲,青年时还爱好宋今后的历史尤其是明清史,很想退休今后重治先秦或明清史以娱晚年。假如必定要用《新唐书》“自言”的笔法来讲是甚么家,咱只好自言为“杂家”,“唐史行家”之称则万不敢当。可视,黄男士自称“杂家”,而非“唐史行家”,这是自谦,也是对本人多元兴趣的综合。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刻,黄男士曾经出任1983年成立的古籍梳理探讨所的副主任了,可视他的兴趣终究在古籍梳理方面,今后与唐史探讨所渐行渐远。1986年1月,黄男士的事业关连正规转入古籍梳理探讨所,1987年出任所长,从而专门在古籍梳理探讨所事业。与此同一时间,1985年,牛致功男士辞任历史系主任,来到唐史探讨所专职从事唐史探讨。1987年,史念海男士又组建了历史地理探讨所,唐史探讨所的历史地理学者分散往日。今后,便打开了唐史探讨所的一种新阶段,牛致功、牛志平、马驰、拜根兴、薛平拴、杜文玉等学者各擅其场。这方面的概况,拜根兴男士的文章已有综述,颇可参考。总之,回顾陕西师范大学唐史探讨所的创办,史念海、黄永年二男士功不可没。值此唐史探讨所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整理两位男士对唐史探讨所的奉献,不但能丰富咱们关于二位男士学术人生的认识,更希望咱们唐史探讨所能够继承前辈精神,将其风范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