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文化资讯 艺术文化 查看内容

谭盾用101件陶石乐器,发出“大地之声”

2021-7-14 10:51| 发布者: wdb| 查看: 56|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谭盾用101件陶石乐器,发出“大地之声”,更多文化艺术分享关注我们。
假如地球是一件乐器,它会发出甚么样的声响?早在40年前试验《九歌》的伴奏乐器垚时,作曲家谭盾便对大地的声响发生深厚兴趣。10年前,适逢马勒逝世100周年,谭盾接过了来源维也纳格拉芬内格音乐节的委约,期望他能跨越百年,用东方的声响和西方的马勒对话。
演奏片段 主持方提供(01:16)
“马勒用唐诗写出了《大地之歌》,咱为何不行用华夏的陶土写作《大地之声》呢?”有兴趣打底,又有委约推进,谭盾为101件陶石乐器和交响乐而作的《大地之声》,应运而生。本年又逢马勒逝世110周年,两部渊源甚深的作品,被上海夏季音乐节发掘了出去。7月14日晚,谭盾将挥棒上海交响乐团,献演马勒《大地之歌》,以及他本人作曲的《大地之声》。《大地之歌》原是马勒为一种男声、一种女声与管弦乐而作的交响曲,引用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的唐诗作为歌词,写了《愁世的饮酒歌》《寒秋孤影》《青春》《靓女》《春天的醉者》《永别》六个乐章,是一部在悲剧阴影下发生的杰作。1921年,勋伯格将《大地之歌》改编为室内乐,保存了声乐部分的旋律和唐诗歌词。为纪念马勒逝世110周年,谭盾特别编排了一种最新版本:演唱构造参照华夏唐式古建筑的作风,以男女对唱方式为中轴点,极具对称美;同一时间,这一版比平凡版短7分钟,构造上更为紧凑。“咱就像一种声响的医生在解析马勒的作品,马勒对李白诗歌里‘醉意’的阐释、关于人生如梦的感概,写得淋漓尽致。”谭盾感叹。而在《大地之声》的彩排现场,记者见到,黑、白、红三色的乐器热热闹闹摆了一地,像饭碗、花盆、鱼缸、石凳,看起来平平没有奇,却能发出悦耳、动听、活力盎然的声响。谭盾挖掘中华土地声源,网罗了陕西黑土、香港红土、台湾白土以及河南南阳的石头,制成了陶、石乐器,再经过吹陶、拉陶、弹陶、敲陶,发出“大地之声”。“陕西黑土、香港红土、台湾白土,三种泥土的声响很不一样,由于松软、密度不一样。后来咱想,用这三种泥土来做乐器应当很有意思,果然,黑陶、红陶、白陶的声响十足不一样!咱们不但能听到三种声响,还听到高兴、忧愁、醉意和梦幻。”谭盾说。《大地之声》分为三个乐章,与马勒《大地之歌》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乐章《致青春》以极简主义的循环节拍型为特征,经过吹陶和敲陶,配以管弦乐的“土色”,穿插乐队的嘻哈、摇滚节拍,好似大地活力勃勃的触动,与马勒《大地之歌》第三首《青春》对话。第二乐章以吹陶埙与陶笛为主奏,加上双音石磬,以华夏古曲《阳关三叠》为旋律元素,与马勒《大地之歌》第一首《愁世的饮酒歌》对话,孤独而凄凉。

谭盾

第三乐章由石头方钟、石头圆钟、双音石磬主奏,这点石头乐器皆由谭盾与湖北编钟博物馆一起创制。这一乐章引用了马勒《大地之歌》第五首《春天的醉者》的片段,与音乐中的京剧色彩对话,像是李白醉醺醺的酒歌,再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梦幻全球,展现出借酒消愁者如醉似醒的神态。和谭盾的好多作品一样,《大地之声》也诞生在上海。在这座都市生活十来年,“上海女婿”谭盾早已把上海当成家,而这种“第二故乡”也切实给了他世界的视野、创作的灵性。“贺绿汀、田汉、黎锦晖、黎锦光……那末多湖南音乐人扎根在上海。咱也和这座都市有缘份,它让咱变得很大胆,更有勇气去追求创作。”谭盾以为,艺术家要疯一丝、要野一丝,最须要比的是胆量,而上海给了他好多胆量,“假如让咱说全球名次前五最诱人的都市,上海必定名列前茅。咱对它心存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