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精神之源 代代相传 | 不负国民篇)
【编者按】在庆祝华夏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初次提议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国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华夏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华夏共产党百年来的成功密码。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新征程上,咱们更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指标不懈拼搏。cctv网特别策划公布系列文章《精神之源 代代相传》,与您一起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汲取向前力量。
7月1日,天安门城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华夏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要紧讲话。讲话全篇显露86次“国民”,贯通坚定的国民立场,蕴含深沉的为民情感。
5天后,7月6日晚,国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华夏共产党与全球政党领导人峰会以视频连线形式举办,峰会现场播放暖场大片《携手,为国民》。
为国民,正是华夏共产党带领华夏国民走过百年辉煌历程的要紧“执政密码”。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国民的心”
回望百年,华夏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国民写在本人的旗帜上,执政为民始终是咱们党一切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衣没有冬夏,仅破麻袋一片,遮其下体。夏则赤腘蓬头,各以破袋一只复其首,若富翁之戴风帽然……有终日不得一饱者,亦有兼日而食者,饥饿难忍,则潜至巷尾常于垃圾堆中,拾取人家所弃之腐鱼臭肉……”1920年9月,陈潭秋在《汉口苦力情况》一文中悲悯地写道。次年,他作为武汉代表参与了中共一大。
对于一大的举办,党史大伙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通过了,仿佛甚么也无产生,连报纸上也无一丝报导。可是,华夏的伟大事变在实际上却最初了。
与过去华夏其它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华夏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终归指标,确立起为华夏国民谋美满、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华夏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便是一部党与国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从在狱中写下《清贫》的方志敏到以“潜绩”默默贡献国民的谷文昌,从“内心始终装着国民”的焦裕禄到“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从“只需寿命不完毕,效劳国民不断止”的杨善洲再到“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黄文秀……它们全在用本人实打实的行动回答着“咱是谁、为了谁、依托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党团结带领国民发展革命、建造、改革,基本目的便是为了使人民过上好日子,不论面对多大挑战和负担,不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丝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在“七一”要紧讲话中,总书记再一次重申:“华夏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泛国民基本利益,与国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无全部本人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全部利益团体、全部权势集团、全部特权阶层的利益。”而这,也正是华夏共产党之是以“能”的要紧原因之一。
对党忠诚、不负国民。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咱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发展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突显了对国民的挚爱。
“基础在国民、血脉在国民、力量在国民”
走过百年,华夏共产党团结带领华夏国民坚定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指标新的赶考之路。
“整体华夏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仰,践行党的宗旨,永远维持同国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国民想在一同、干在一同,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接着为实现国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国民争取很大光荣!”
7月1日,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在天安门广场久久回荡。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总书记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需团结带领华夏国民不停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咱们比历史上全部时代都更挨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标,同一时间咱们也必需时候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映入新进行阶段,我们国家将以3个五年规划期到2035年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用3个五年规划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踏上新征程的“启航”规划。
2020年8月,“十四五”规划体制的一种“初次”迷惑了好多人的眼光——经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广大征求意见和提议。10余天时间,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越101.8万条。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体制事业网上意见征求运动作出要紧指令:“广泛国民群众提议的意见和提议广大而详细,充分表明了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国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是咱们的奋斗指标,国民的信心和扶持便是咱们国度奋进的力量。”
2021年3月11日,国民大会堂,十三届全中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经过对于人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指标纲要的决议。
规划纲要通篇落实“以国民为中心”的进行思想。20个经济社会进行的最重要的目标中,7个涉及民生福祉,占比超越三分之一,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
一幅未来5年和15年我们国家进行的宏伟图景表现在面前。
不论是面临我们国家社会最重要的矛盾浮动带来的新特征新请求,仍是面临错综繁杂的世界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咱们的工作必定没有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