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科技新闻 技术解析 查看内容

首颗晨昏轨道气象卫星成功发射 将为咱们带来甚么?

2021-7-15 09:29| 发布者: wdb| 查看: 22|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首颗晨昏轨道气象卫星成功发射 将为咱们带来甚么? ,更多科技知识关注我们。

  新华社甘肃酒泉7月5日电? 题:首颗晨昏轨道气象卫星成功发射 将为咱们带来甚么?

  新华社记者黄垚、胡喆

  5日7时28分,金色巨焰腾起,风云三号E星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颗全世界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将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和D星组网运转,使我们国家成为世界上独一同一时间具有晨昏、上午、下午三条轨道气象卫星组网观测能力的国度。

  作为我们国家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被称为“黎明星”的风云三号E星有何特别之处?它将为咱们带来甚么?

  新轨道 补上“最终一块拼图”

  通常来讲,极轨气象卫星的首要任务是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观测材料。与美欧相同,我们国家现存极轨气象卫星观测时间均聚集在上午10时、下午2时左右。每6小时观测同化时间窗内,全世界总有2至3条轨道处于卫星观测空白区,没有办法提供全世界掩盖的初始观测。

  “E星将补上全世界数值天气预报观测材料的‘最终一块拼图’。” 华夏气象局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置师杨军说,上午、下午和晨昏卫星三星组网后,每6小时可为数值预报提供一次完整全世界掩盖材料,能有用提升和改良全世界数值天气预报的精度和时效。

  行家预测,这可能使南北半球预报精度提升2%至3%,洲际尺度的地域预报精度提升2%至10%。

  另外,同上午卫星和下午卫星比较,晨昏轨道卫星观测时太阳高度角低,地形和云顶高度的几何特征更为显著。

  “应用这类优势,E星可行在晨雾、台风、强对流监测和剖析中展开特异利用。”杨军说,“往后咱们可行在晨雾发生时候就发展监测,有助于为交通提供更及时有用的指引。”

  7月5日7时28分,我们国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得到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汪江波 摄)

  新技艺 实现若干“初次”

  作为一颗“创新星”,风云三号E星有用载荷多、运动部件多、定量化请求高……在技艺上实现若干“初次”。

  风云三号E星总设置师王金华推荐说:“E星搭载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新加大幅宽、高灵敏微光成像渠道,动态范畴达到7个数量级,是我们国家最领先进步的定量化全世界微光探测仪器,在轨利用后可实现大度、陆地、海洋参量的高精度定量反演,大幅提升监测精度。”

  这次E星装载国家内部首个双频双极化风场测量雷达,可获取全世界海洋外表风速、风向等风场消息,并实现对海面风场高精度、大动态、高分辨率测量,也可测量海冰、土壤湿度、植被等地表物理特性。

  “船舶、海水浮标、沿岸海洋观测站等惯例观测伎俩不但本钱高昂,况且没有办法确保时间和体积上的延续性。”王金华说,卫星监测可帮助获取愈加精准的海洋风场数据,为气候浮动探讨、海洋航运、海洋工程等提供参考。

  同一时间,E星还在国家内部初次实现都能谱太阳观测,经过3台不同载荷区别从光谱、成像、辐射总量等侧方对太阳发展全角度同步观测,将为科学家了解地球气候和天气浮动原因提供愈加周全的材料。

  7月5日7时28分,我们国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得到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汪江波 摄)

  新起点 推进多范畴利用

  行家显示,风云三号E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转将提高我们国家在气象预报预测、应对气候浮动、环境生态监测、体积天气提前警告等利用层次的能力,改善我们国家现存气象营业观测体制,同一时间使我们国家在营业上造成同欧美卫星的等价互补之势。

  “依靠E星特异的全世界观测材料,我们国家可行同全球其它气象强盛国度和地域展开技艺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我们国家在世界气象事务中的话语权与作用力。”国度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三号地面利用体系总指挥张鹏说。

  组网观测后,包涵E星在内的风云三号卫星可用于展开大范畴植被、陆表温度等参数定量反演以及水体、积雪、热反常点等地物指标辩别事业,为干旱、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与应急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同一时间,E星新加的都市背景灯光合成、洋面风、云区温湿度廓线等遥感产物,将在社会经济、海洋能源、大度探测等探讨范畴有所利用。

更多技艺剖析关心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