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文化资讯 艺术文化 查看内容

研讨会|“论从史出”:纪念周予同男士逝世四十周年

2021-7-15 15:35| 发布者: wdb| 查看: 52|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研讨会|“论从史出”:纪念周予同男士逝世四十周年,更多文化艺术分享关注我们。
(一)2021年6月26日上午,周予同男士(1898年1月25日-1981年7月15日)逝世四十周年纪念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探讨所举办。周予同原名毓懋,曾用名周蘧,字豫同、予同,笔名天行,浙江瑞安人,1898年生。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院国文部毕业,1921-1932年先后任厦门大学教员、商务印书馆编辑、《教导杂志》主编、华夏著作者协会执行委员,并在私立持志大学、上海大学执教。1933-1935年任安徽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1936-1941年任吴越史地探讨会理事,暨南大学教授、史地系主任兼南洋探讨馆主任,《南洋探讨》主编。1943-1945年任开明书店编辑兼襄理。1946年起兼复旦大学史地系教授,其间发起组织大教联。建国后,周予同历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教务长,兼任华夏科学院上海历史探讨所副所长。还先后担任过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教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化教导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国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三届全中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主任等职。1981年7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

周予同男士

1962年9月5日,周予同(左三)在李亚农灵前。

纪念会起首由上海社科院历史所马军探讨员发言,他显示,“周予同男士是享誉海表里的历史学家,不但长久担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曾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探讨所副所长,首尾达10年之久,他为本所的筹备和早期的进行树立了卓越的功勋。今日,咱们在他逝世40周年的前夕,举办这样一种纪念运动,旨在表明咱们的追念、缅怀、感恩和歉疚之情”。马军探讨员说,“相关周男士‘文革’前在本所的学术业绩和运动概况,在拙编《论从史出——周予同教授、副所长的1956至1966年》(征求意见稿)中已获得了较为充分的展现”,在编纂这份资料的进程中,他深刻地感受到,假如无周予同男士,无杨宽男士,无方诗铭男士,历史所的古代史探讨就不会有过去的位置、成绩和作用,这便是大师的底定效用,而长于华夏经学史探讨的周男士是位居首位的。在发言的最终,马军探讨员动情地显示,“记得本所同人陈正书老师生前曾叮嘱过咱,在‘文革’之初,他作为复旦大学历史系66届本科生,曾亲见多个师生在某教室‘狠批’周予同男士,那时周男士跪在地上,痛苦不堪。即使是批斗完结,众人散去,他仍被勒令接着跪地,不得起立。每念至此,咱总是想,本人是否穿越时空,来到现场,将年迈的老所长扶起,请他坐下,接下来为他倒上一杯水……咱想若身处其景,好多同人都会有这样的愿望。在周男士备受折磨的最苦难时代,他以前倾力事业的历史探讨所因大环境使然,没有力施以有用的援救,这切实是令人极为遗憾的一件事!作为一种在历史所事业了近30年的人,一种历史所的‘老人’,咱想本人是有资格来表明这类歉意的。咱们今日的这种纪念会,也许能令周男士的在天之灵稍感安慰。”

纪念会议现场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傅德华教授发言显示,他是1970年映入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尽管入学后无亲眼看到过周男士,却从不少老复旦的口中理解到周男士的学术成就和庞大奉献。傅德华教授显示,2025年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组建100周年,他此刻正好负责复旦大学历史系的系史撰写事业。历史系已出版一本推荐十五位本系老男士的纪念文集(包括自传),这边面自然也包括周予同男士,复旦历史系关于为本系做出重要奉献的这点老男士是十分重视的。傅德华教授显示他很想编一本周予同男士的纪念文集,可是一直未能如愿,最重要的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周男士的相片材料根本毁于“文革”时代,导致相片材料缺损;二是几十年来无专门举办过周予同男士的学术研讨会,由于无这样一种专门的研讨会,导致相关周男士的文章包括纪念文章,无法子体系搜集。此外,傅德华还推荐,复旦大学曾在建校110周年的时刻公布过一种方案,为各个系的知名教授编写纪念文集,此中就包括周予同男士。他显示,今日大伙集中在此纪念周予同男士有重要意义。周男士作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建国以来的首任系主任为学科进行做出了庞大奉献,复旦大学历史系在进行历程中和历史探讨全部过一段合作、合并、乃至分开,在这进程中,周男士也起到了要害效用。它们曾有个学科规划,两家单位一道为华夏的史学进行发挥效用,虽然这种规划后来源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悉数实现,但仍是有一部分曾经做了,发生了不少效果。这点效果包括油印本、铅印本根本上都保留了下去。少许老男士的讲义(油印本)咱们根本上也全保留了下去。周男士在建国初担任复旦历史系系主任,这样一种摸索时代的事业发展的有条不紊,包括1952年的院系调度,周男士也作了相当大的奉献。傅德华教授还显示,复旦大学历史系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探讨全部着很深的渊源关连。建国后,复旦历史系的毕业生不停有到历史所来事业。傅德华教授还提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历史探讨所两家单位可行寻觅适合的机会,一同发起,合作举行一次世界学术研讨会来纪念研究周予同男士的学术思想,尤其是经学史探讨。另外,关于周男士的探讨,材料性的发掘另有待进一步拓展。譬如,周男士担任了不少社会职务,出席了众多社会运动和会议。这点运动的行迹、会议发言的内容,还无获得更为体系的梳理与发掘,甚而可行从社会上更广大地征集相关周男士的档案材料。就日前的探讨现状而言,相关周男士的材料太过于匮乏,关于周男士学术奉献的评价终归仍是要靠史料来讲话。此中,尤其是相干的国外史料愈是值得去鼎力搜集。另有周男士供职过哪些单位,譬如商务印书馆等等,这点单位的档案材料可行做进一步梳理发掘。此外,可行找那一些曾与他共过事,并依然健在的老男士们做体系性的口述访谈。这样几个方面联合起来,信任可行推进对周男士相干材料的搜集事业。

1958年周予同加入上海历史学会填写的备案表

历史所汤仁泽副探讨员的发言则回忆了童年随父亲汤志钧男士造访周予同男士靖江路(今桃江路)寓所的往事。其父造访周男士的目的,最重要的是研究论文写作等学术探讨事情,当年汤男士与周男士合署了多个篇文章,皆是对于经学方面的,推进了全中国学术界重视经学史的探讨。周男士对汤志钧男士帮助甚大,当年也是周男士极力介绍推荐汤男士到历史所来事业的。上国外国语大学陈福康教授的发言提到,他一直从事郑振铎探讨,周予同男士是郑振铎的好友人,两人以前皆是商务印书馆的同事,周予同男士早年其实不不过纯粹的学者,却是踊跃参与政治运动,包括五四活动、五卅活动。1927年4月14日,周予同曾与郑振铎等7人公布致书抗议,谴责人民党反动派启动“四一二”政变屠杀上海革命群众。历史所周武探讨员好几年来专门着力于商务印书馆探讨,他的发言着重重申了周予同男士与商务印书馆的密切渊源。商务印书馆对年青时期的周男士有造就之功。其间,他聚集精力主编《教导杂志》,为华夏现代教导工作的进行做出了庞大奉献。这十余年间,恰风华正茂,是他学术上大有建树的时代。他也积累了很广大的人脉和社会联系,为今后的学术进行奠定了根基。周武探讨员尤其提到1956至1966年时期,周予同男士长久兼职担任历史探讨所副所长,况且汤志钧男士正是在周男士的关注、提携下,才能将经学探讨的学脉连续传承下去。历史所方面当年为编写所史,还曾专门将上海档案馆所藏相关这一时代历史所的相干档案卷宗悉数复制了下去,此中就相关于周予同男士的相干档案典藏可行供探讨者应用。历史所司马朝军探讨员的发言提到了周予同男士生前来回重申的三大课题:清经义考、华夏经学史、从顾炎武到章太炎。源于种种原因,这三大课题,周男士生前不过开了头,尚未达成,须要咱们此刻接着达成周男士未竟的经学探讨工作。纪念会最终,与会行家学者绝对以为,周予同男士是历史探讨所乃至华夏史学界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须要将其传承下来,发扬光大。(二)为本次学术纪念会而特别印制的《论从史出——周予同教授、副所长的1956至1966年》(征求意见稿)里收录了周予同男士在历史所事业时期的多个文章和史料。比如《作为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的周予同男士》(马军撰写)一文就对周予同男士在历史所的事业经验做了具体描画。文章概要如是:众所周知,著名华夏经学史大伙周予同男士,自1946年8月起便长久在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但好多人却不知晓,1956至1966年间他以前先后兼任华夏科学院上海历史探讨所筹委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探讨所副所长,对本所的学术建造奉献亦著。为了因应党中央提议的“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56年10月间华夏科学院上海办事处在沪成立上海历史探讨所筹备处,由新四军老干部、古史行家李亚农任筹备主任,周予同则被请来兼任副主任。1959年9月筹备期完毕,历史探讨所归并新成立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李亚农任所长,周予同位列副所长之首,其余副所长另有奚原、徐崙、杨宽、沈以行(1961年起)。源于李亚农长久患病在家,极少来所办公,故而在历史所成立的早期,周予同实质上承受了众多所长行政之责,甚而“所里买一件小东西都要他批准”。在那时所内的少许文献和报表上,常可视到周予同而非李亚农的印章。1962年9月2日李亚农去世,以后周予同愈是长久主办所务会议,1963年间曾主办讨论和修订了历史所的十年规划。这一时代,周男士家住靖江路(今桃江路)21号,离历史探讨所所在的漕溪北路要比五角场的复旦大学近得多,是以他的事业重心和办公地点实质上是在历史所。

留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早期文献上的周予同印

历史探讨所对“老前辈”周予同男士是非常尊重的,他尽管是党外人员(民盟),少许骨干党员却造成了在过年过节到周男士家拜贺的习惯。从军队转业而来的副所长奚原屡次向同人显示,“周男士政治上是进步的,学术上是严肃的,思想上是朴素的”,“经学史行家,华夏没几个。周予同的常识应当留住”。奚原提议要给周予同装备学术助手,而这位助手便是已学有所就的汤志钧男士。奚屡次告诉汤:“要帮助周予同把经学史讲稿写出去……有难题就克服嘛。你要很好帮助他,这是交给你的任务,必定要很好达成。”在汤志钧的辅助下,这一时代两人合署发表了7篇要紧论文,即《“经”、“经学”、经学史——华夏经学史论之一》(《文报告》1961年2月3日)、《对于华夏经学史中的学派难题——华夏经学史论之二》(《学术月刊》1961年3月号)、《王莽改制与经学中的今古文学难题》(《光明日报》1961年5月16日)、《相关华夏经学史的几个难题》(《文报告》1961年11月19日)、《章学诚“六经皆史说”初探》(《中华文史论丛》第1辑,1962年8月)、《博士制度和秦汉政治》(《新建造》1963年第1期)、《从顾炎武到章炳麟》(《学术月刊》1963年第12期),围绕着“经”、“经学”、“经学史”三个主轴,对华夏经学史上的多个根本难题发展了全新梳理和阐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大反响。对此,周予同男士后反复忆如是:咱想实现三十好几年前的宿愿,写成一部华夏经学史,一方面使二千好几年的经学可以完毕梳理,他方面为华夏哲学、文学、史学、文字学等等学术探讨开一条便捷的门径。但由于年龄和健康的关连,加以平常事业和社会运动的繁忙,咱只能先让别人依据咱提供的资料和看法发展初步梳理,而后由咱在初稿上增删改定。这样就造成了咱在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三年对于经学史的八、九篇论文。为了使用马列主义的方法,终归写出一部看法和资料相联合的华夏经学史著作,这10年间周予同男士在历史探讨所还主办过多个课题,如“清代学者关于古代史史料探讨(限于经部著作)的奉献”、“清经义考”、“华夏经学史主题”等,其最重要的助手是汤志钧、杜庆民。周予同男士对历史探讨所的其它课题也非常关注,他是五四活动的踊跃参加者,于是在40年后参加了历史所《五四活动在上海史料选辑》的编纂事业。在讨论会上,他的众多真知灼见常令课题组获益匪浅。比如:时间仍是差不多紧迫,一、二、三、六已没有难题,四、五部分有难题,一种是不需要,一种是合起来,一种照旧,期望大伙补充意见,但不用推翻。刘力行同志也有个书面意见送来,咱们感觉书出去今后还可讨论,咱们感觉书在五四从前出总比今后出好,学术难题可行开展讨论。……力行同志的意见可行考量采用,还以二组为主,大体上无甚么。咱总期望在五四从前赶出去,再拖下来时间晚了不太好,仍是照筹委会的布置。(1959年4月17日)上海、天津全在写五四活动在上海、在天津,北京三所出《五四简史》和再版那时的著名出版物。那时另有武汉,武汉也是个要点;另有杭州,杭州文化方面的材料可能好多;另有长沙。期望这点位置全能把材料聚集,以便写一本完整的《五四活动史》。理论指导的要紧性,此刻看起来很要紧。准确华夏那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确定了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工人在那时曾经最初走上政治舞台。往日说工人活动是在五卅最初的,这须要修正。同一战线在那时曾经可行瞧出它的力量,是在五四最初的,四十年来行之有用,往后仍是有效。记忆当年,仅提以上三点。(1959年5月4日)一种是这本书是材料书仍是一本探讨效果的难题;二个是编排的难题,洪廷彦主张把第五部分阶级剖析分到别的部分里去;三个是总叙与小序写作与前面要有所不同,仅对材料加以讲明。(1959年9月6日)该书煌煌51.4万字,1960年6月由上海国民出版社公布了第1版,作用颇为深远。1962年首尾,为了提升青年探讨人士的理论水准和史学素养,周予同还曾在历史所内屡次举办主题汇报,主讲“文史通义”和“史料目录学”。……令人极为遗憾的是,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中断了周予同男士在历史探讨所的工作。源于在“海瑞罢官”难题上为吴晗教授辩护,今后的10年间,周男士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历经磨难。以致瘫痪在床,双目失明……

《论从史出——周予同教授、副所长的1956至1966年》(征求意见稿)内页

《论从史出》(征求意见稿)中所收的另一篇文章《周予同、杨宽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点点滴滴》则汇集了周予同男士在历史所事业的不少平常细节和事业纪录,比如:1958年2月22日,举办全所大会。周予同传达向科学院接洽本所体制、材料设计等难题通过,并传达刘导生、潘梓年讲话重点,涉及学术批判、探讨方针、北京与上海分工合作、队伍难题,等等。5月,整风审查,周予同在5月21日作审查说,“咱是追随思想”“拥护党,走社会主义公路是无难题的”。奚原显示,“周男士是偏向革命的,治学态度是认真的,思想上是朴实的”。又说,“经学是有价格的,周男士有根基是可行搞的”。又说,“历史所要成为一界之间心,起火车前效用,周男士要起这样的效用”。1962年4月21日,周予同在全所大会上正规宣告十年规划,并大加赞扬号召大伙确实地按规划执行。12月30日,周予同学男士在事业会议上显示“出书要有勇气”等,“要劳逸联合,庇护眼睛、头脑、心脏,注意营养锻炼,操控生活,要长命百岁。”1963年1月8日,周予同主办举办今年度首次所务(扩大)会议,讨论十年规划草案修订等难题,会上周盛赞《徐文长》说:“咱很喜爱看,两个晚上看了众多。”“开本太小了,很不好、出版社太小气了。”3月6日,在周予同主办下举办今年度第两次所务(扩大)会议,最重要的讨论修改十年规划。10月—11月,华夏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第四次扩大会议……咱所周予同、徐崙、杨宽参与了这一次会议。12月6日,开全所会议,在沈以行主办下,杨宽传达周扬的汇报,徐崙传达刘少奇、黎澍、邓拓的汇报。周予同起首讲话,说:“准确方向,交待任务,训练队伍,参与战斗,是这一次会议精神。”又说:“接着落实二百方针,它在共产主义社会也是适合,防止产业阶级自由化及思想僵化”,“要增强社会科学事业者的团结,取长补短,一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