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纪元的月、日,用的是公历(公元或西元)。“除夕”,以干支纪年的阴历有,公历无;除夕在公元哪一年,便是那一年的阴历除夕。比方说,本年除夕的“春晚”,便是“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谁会认作“2020年阴历除夕的春晚”?钱锺书《石语》的“二十一年阴历除夕”,即“二十一年”里的“阴历除夕”,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五日,公元1932年2月5日。最直接的声明(如果须要声明的话)是“石语”及郑孝胥“近来举止益复丧心病狂”的钱注:“按时一二八沪战方剧。”“一二八”,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除夕近在面前。“方剧”(there being a very sore battle),此刻发展时(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果真“民国二十一年(1932)阴历除夕是1933年1月25日”,“一二八沪战”已往日近一年,何“方剧”之有?另有一种“外证据”。毕树棠《日记摘抄》(《艺文杂志》第四卷第十一号):“二十一年十二月五日。晚间钱锺书君来访。议论风生,多真知灼见……又谓尝与陈石遗相过从,陈有‘黄节之诗,才薄如纸’之语云云。”“黄节”云云正《石语》所记“清华教诗学者,闻为黄晦闻,此君才薄如纸”也。冒孝鲁《小极没有俚取蒹葭楼诗阅竟漫题绝对》(《同声月刊》第二卷第六号)的“轻诋从渠嘲纸薄(某君谓晦闻翁才薄如纸)”,亦必闻诸中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