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春林
编辑/万建民
李东生登上过巅峰,也遭遇过至暗时候,但低调务实的他,一贯宠辱不惊。
作为第一代公司家的典范代表,他带领TCL成为华夏的手机机大王、电话大王、电视机大王。2004年,TCL并购法国度电巨头汤姆逊彩电营业,愈是迈出了华夏民营公司全世界化的要紧一步。
但跨国并购的遇挫,让TCL陷入了极大的危险。源于延续损失,李东生被评为A股最差boss之一。
在危险还未远去的时刻,李东生就押下悉数身家,豪赌华星光电名目,延续10年,累计投资超越2400亿元,终归在半导体显现LCD范畴做到全世界优先,加上在半导体光伏赛道的崛起,TCL曾经脱胎换骨。惯例的花费电子营业尽管无往日那般风光,近千亿的范围依然占据要紧的市场所位。
这位典范的广东公司家,善于反思也敢于向大众公布本人的反思,却依旧“缺乏戏剧化表明能力”,不擅长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如他始终关心的那一些代表企业经营效能的枯燥数据。
面临往日40年的起升降落,他语调缓慢,云淡风轻。即便回忆起寿命中最黑暗、最难题的时候,他也不过把勇气和力量归结为简容易单的两个字:坚持。
“咱经常这样对本人说:‘此刻的难题解决不了,但解决难题的法子必定是有的,不过还没寻到。坚持住,就有机会;你本人垮了,机会就没了’。”
对于变革:策略聚集并持续投入,才有成功的机会
《华夏公司家》:好多人对TCL的认识本来还停留在上一种时期,不太理解此刻的TCL。2018年底你做了一次产业重组,把to B营业华星光电保存在到市场企业TCL科技,惯例to C的智能末端营业被剥离出来成立了TCL实业。那时做出这种调度是鉴于怎么的考量?
李东生:把半导体显现和智能末端产物营业做一种分拆,这是咱们变革转行策略的要紧内容。这一轮变革始于2017年,起因是通过上一轮的进行,2014年达到了营业的一种高峰。但2015年、2016年延续两年,咱们的业绩是下调的,这给咱敲了一记警钟:假如这种趋向不扭转,企业可能在未来的竞争力会持续下调,进行将遭遇危险。
这一轮变革转行涉及到公司多项焦点能力的搭建,例如说如何做到极致本钱效能。华夏是生产大国,竞争很剧烈。对手皆是通过打拼出去的,有本人的竞争力特点,是以根基能力的第一项便是极致本钱效能。第二是创新驱动。你不过把性价比、效能做得很高是不够的,仍是要创新驱动。如何同一时间做到这两点而且提高全个治理的能力?就要在组织上做变革。
是以2019年,咱们起首把营业拆分成两个资产团体,它的逻辑便是:半导体显现作为一种高科技、重产业、长周期的资产,而智能末端作为一种要靠技艺创新、市场拓展来驱动且要迅速适应浮动的资产,二者的经营逻辑和治理方法皆是不一样的。从前咱们把这两个资产合在一种实体内部,实质上作用了治理效能。
同一时间,咱们围绕半导体显现和智能末端营业,聚集主业,把非焦点营业做了整理、重组和剥离。那几年咱们一共重组剥离了110家二级企业,这种力度是十分大的。剥离那一些赚钱的公司,本来里面仍是有分歧的。但咱以为公司进行,策略清楚很要紧。成功的公司在进行中间皆是这种思路:要聚集,要聚集资源,在焦点资产内部要力争产业优先、华夏优先甚而全世界优先。依据这样的指标来定进行策略,况且持续地投入,才有机会成功。
咱们那时的判断是:聚集主业,把主业的策略整理得更清楚,焦点能力塑造得更扎实,几年下去再往前进行的能源会很大。实是声明咱们是正确的。咱总结这一段的历程是“蹲下蹬实起跳”。双子名目这类分拆是策略性的抉择,其实不是一拆了事。分拆以后两个焦点资产都做了深度的变革、转行,持续进行的焦点能力都获得了提升。
《华夏公司家》:此刻回头去看,2015年、2016年全个团体业绩下降最重要的的原因是甚么?
李东生:咱感觉最重要的仍是内因,自然外部的竞争日趋剧烈、有好多新的竞争者加入也是一种要素。总结下去那时有几个方面的难题:第一,公司的经营效能在下调。从2014年最初,延续3年咱们的经营效能一直在下调,是以提质增效是必需要做的。第二,咱们的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末端产物的竞争力相对也在下调。咱们满足于本人每年都有进步,但标杆对手进步得比咱们快。从前是说优胜劣汰,此刻是优胜弱汰,你进行慢了都会被淘汰。第三,公司的策略指标和组织能力与团队能力不配合。这是很要紧的一种原因,组织和团队能力是公司进行最要紧的一项能力,这种能力咱们是不足的。
《华夏公司家》:团队上做了甚么大的调度?你怎样来提高团队的能力?
李东生:起首要做一轮优胜劣汰,淘汰一部分不适应竞争、能力达不到公司请求的员工,提升人均劳效。第二仍是要提高团队的能力。那几年咱们体系地做了好几百场培训,每一种资产依据本人进行的请求,以不同的方式做团队的培训。这轮培训对全个团队能力的提升有相当大的帮助。
对于并购:是个机会事故,但策略抉择要明白
《华夏公司家》:好多人理解你和TCL,是从十好几年前对汤姆逊和阿尔卡特那二次跨国并购最初的。昨年最初TCL又在并购上频频发力,继125亿拿下天津中环以后,本年又拿下了奥马、并购了苏州三星。这一轮并购是出于甚么考量?
李东生:这一轮并购起首是公司的扩张。咱们采购苏州三星,是在显现资产范畴进一步扩大范围,改善咱们产物产线的布置。不同的产线上最擅长、最有优势、最有用率制造的产物是不一样的,是以你要提升效能,就要有合乎道理数量的产线来分配产物构造。并购苏州三星以后,咱们就有三条8.5代线,两条11代线。但咱们还缺一条8.6代线,是以广州正好开建。
并购要适合公司进行策略的须要,奥马是咱们在家电产业布的一枚棋子。奥马冰箱营业在国家内部产业中间是有竞争力的,特别是它的产物更多在国外出售。咱们近年在国外市场加大了推广力度,奥马未来将在TCL国外家电营业方面发挥要紧效用。
天津中环名目则有很大的策略考量。经过双子名目咱们做了营业的分拆,TCL华星经营的成功,让咱们构建起重产业、高科技、长周期的营业治理能力,也积累了相应的资本能力,是以咱们一直在抉择新的资产赛道。咱们定的准则也是高科技、重产业、长周期和国度策略新兴资产,在这种范畴内部寻觅,况且最佳是和咱们现存的技艺能力、产业能力有相干性的。
中环团体的焦点便是中环半导体,而中环半导体的最重要的营业是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硅片。这两个营业从工艺过程来说,和咱们的半导体显现很相像,在经营治理能力方面咱们是可行输出的,是以新的资产赛道就抉择了中环半导体。自然并购是个机会事故,但策略抉择是很清楚的,假如无遇上天津中环(的混改机会),咱们也会抉择其它公司。
对于赛道:要考量进行趋向和本身能力
《华夏公司家》:光伏和半导体资料跟TCL从前做的资产是不同的,差不多于映入了一种新的产业。在新赛道的抉择上,你是怎样做决策的?
李东生:产业和赛道的抉择,很要紧的一种准则是国度策略新兴资产。这就意指着咱们要抉择朝阳资产、未来成长性没有问题资产,而光伏和半导体资料便是这种资产。
光伏是太阳能,隶属清洁燃料。这是一种很有增添潜力的市场,况且还是全世界经济可持续进行的势必请求,是以咱们抉择了这样的一种产业。
从这两年的进行来看,光伏这种范畴是咱们要点考量的。光伏和液晶显现一样,华夏公司曾经在全世界市场占了一种一律优先的位置。华夏在半导体单晶硅和硅片、电池、光伏资产的产能超越全世界产能70%,特别是上游半导体的单晶硅和光伏硅片这一块,占了全世界的大半壁江山。这种产业未来在世界营业方面的体积是相当大的,而TCL又具有全世界化的经营能力,这也是咱们考量的一种方面。
《华夏公司家》:TCL科技未来会往集成电路这种方向拉伸吗?
李东生:咱们未来的进行会在这种范畴去开拓,前段时间咱们宣告构建一种集成电路营业平台,叫做TCL微芯。微芯做了两个名目,一是成立了全家集成电路设置企业。过去咱们参股了少许此类企业,这次是本人主导构建。最重要的是考量到未来智能技艺进行是很快的,最终会集成到芯片上去。
此外咱们正好筹建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名目,鉴于中环半导体原有的这项营业。咱们把它剥离出去,加大投入,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取得重要的突破。半导体功率器件在此刻的家电产物、未来的电动车子产物上的要求量都相当大,是以咱们聚集一种资产,保证它能够很快盈利。
但咱们无映入半导体晶圆厂范畴,晶圆厂投入很大了。咱们曾经在两个重产业产业做了投资,未来这两个产业都要持续进行,是以短期内不会考量半导体晶圆厂的布置。咱们起首会从本身的要求端切入,集成电路芯片企业曾经注册了,叫摩星半导体,在广州。考量全个根基要求,微芯的半导体平台也在广州。
《华夏公司家》:这会是TCL下一种十年新的增添点吗?
李东生:咱们期望这样,此刻是在培养期。未来几年这种营业不可能有很大的奉献,咱们最重要的的资源还会聚集在半导体显现,往上游资料端去拉伸;此外也会在少许焦点配备方面布置,来强化全个生态能力的建造。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硅片方面也同样要做投资,是以本年中环半导体才有200多亿的投资计划。这两个资产都会有相当大的成长体积。
对于全世界化:必定要用策略驱动,不行机会驱动
《华夏公司家》:TCL的全世界化在华夏民营公司中间是十分典范的,走得相比早也做得相比成功。但这几年随着大环境的浮动,全世界化的风险在提高,不确定性也在增添。你们怎样应对?
李东生:起首说政治的风险是咱们应对不了的,像此刻美国要单方面加税,你也改变不了。要害公司要有个长期的全世界化策略。
本来在华夏加入WTO以后,咱们就加速了全世界化的流程。2004年的跨国并购是咱们一种重要的策略措施。此外咱们也相比早地意识到,华夏公司全世界化的形式和从前产物出口的形式十足不一样。咱们要在不同的国度和地域市场,构建咱们的资产供给链、效劳能力、出售通道和品牌作用力。这项事业从策略上来说无甚么分歧,要害是如何能够做到。
往日十好几年咱们是扎扎实实地一种国度、一种地域市场一步步地去做。譬如说在美国市场,咱们彩电的销售数量市场份额曾经达到第二位,这是十年努力的结果,其间也是几起几落,一步步地把竞争力提到相比高的水准。从资产链来看,咱们在墨西哥设立了工厂。在2019年美国加税此前,咱们多数产物仍是从华夏输出的,加税以后咱们就把美国的供给链更多地放到墨西哥,发动了墨西哥的第二工厂。经过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资产和供给链能力的建造,咱们就有用地规避了关税的作用。
在其它地域市场,咱们也很早就构建了资产供给链基地。咱们在全世界有8个资产基地,此刻正好印度建第9个资产基地。在地制造、在地出售、在地效劳、掌控通道、提高品牌作用力,这皆是咱们在世界化中间持续不停做的事宜。咱们近两年的国外出售占到了一半,假如以末端产物来算的话,国外出售曾经超越60%了。但这不代表国家内部的出售在下调,不过说国外增添更快。
《华夏公司家》:对华夏其它公司走世界化、全世界化的公路,你有甚么提议?
李东生:不同的资产,全世界化的路径是不一样的。大方向来讲,全世界化起首要有个符合本人资产、本人产业、本人公司进行的策略。这种策略是一种中长久的营业规划的思考,很要紧。不行像打猎一样,逮着机会就干一票。全世界化必定是要用策略驱动,不行机会驱动。
第二,全世界化是一种须要长久持续努力的进程,必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决心、有相应的资源配套来扶持全世界化能力的建造。开拓一种新的指标市场,前期必定是损失的,这便是代价,你得有决心去承受这种损失,有能力去持续投放资源,这样你的全世界化市场就会一步步地扩大,能力就会进一步地建起来。
全世界化还包括市场和品牌的建造、资产供给链的全世界化布置。关于多数生产业来说,全世界化意指着要真实走出来,在本地构建有竞争力的资产供给链,构建本人的市场通道能力和消费者效劳能力。
TCL在不同的世界市场都有做,从比重上来看在欧美市场相比高。咱们在拉美市场、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本来都有差不多的销售数量,这两年在要点关心印度的市场。
对于能源:公司必需不停变革创新
《华夏公司家》:从TCL近40年的进行进程来看,每次遇上重要风险,全能涅槃重生,甚而再上一种台阶。你感觉基本的能源来源哪里?
李东生:从咱的方位来说,咱是董事长,起首要对公司进行的规则有清楚的认知。公司必需要不停地变革、创新,才能够维持进行的能源。
回看TCL这40年,咱大致把它分为四个阶段:上世纪80~90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到2000年代,2001年华夏加入WTO到2009年,以及往日这十好几年全个国度的经济转行进级阶段。
第一种阶段,是短缺经济,只需你认真把营业做好,根本上全能成功。况且不需要分心,像1992年惠州有一波房地产热,好多公司跑去炒房地产,赔得一塌糊涂,咱们无受这种干扰。这种阶段咱们成功的标记便是TCL成为华夏的手机机大王。
第二个阶段是邓小平南巡以后,华夏进一步改革开放,TCL从一种小作坊进行到初具范围,好多异邦的大公司也映入到华夏。全个大环境变了,对手变了,对公司竞争力的请求还不一样,好多个体户、小公司就被淘汰掉了。
这种阶段要点是最初构建现代公司制度。咱们最初学着做预算,把指标分解到相干的经营行动中间;大伙意识到了品牌的要紧性,也最初做品牌;第三是构建相干制度,本来更多靠人治。例如说咱管着几百上千人,就能干脆对好多事宜发号施令。那时咱招聘一种出售经理、一种工程师甚而大学毕业生皆是亲自面试,管得很详细。但到90年代就不能,必定要靠制度,要靠一种受权责任下沉的体系。
最终一丝很要紧,便是观念。管一种现代公司,观念、能力、请求是不一样的,是以1998年咱们做了第一轮的变革创新,最重要的学习通用电气杰克·韦尔奇的那一些做法,此外LG的“两次更新”对咱也很有启发。这一轮变革创新支撑了企业的迅速进行,假如以增添率来说,90年代是TCL历史上进行最快的。这一种阶段一直连续到2001年,以咱们成为“电视大王”“电话翘楚”作为标记。
从2002年最初,咱们加速了世界化的步伐。最要紧的行动是在2004年对汤姆逊彩电营业和阿尔卡特电话营业那两个大的跨国并购,结果这一轮给咱们的打击相当大,公司差不多活不下来了。后来反思,咱以为全世界化策略无错,那时遇挫最焦点的原因是咱们的指标和咱们的能力不配合。
那时汤姆逊具有全世界最多的显象管技艺专利,并购后咱们当年就做到全世界第一了,这种蛊惑挺大的。但技艺转行很快,两三年的时间,最重要的国度市场就以平板为主了。是以2006年咱们下了相当大的决心建本人的模组工厂,2009年建了华星。可行说这一轮变革是在危机以下逼出去的。
2017年最初的这一轮变革,也是预感觉了企业的危机。企业的业绩在往日两年曾经下降了,也是全个竞争环境的一种浮动。那个时刻资产要转行进级,咱们对公司的经营治理,从策略能力、经营体系、产物技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营业布置的改良等方方面面,都须要搭建一种新的能力。
对于公司家:最难题的时刻也必定要坚持
《华夏公司家》:你本人怎样看变革进程中公司家的这种角色?
李东生:公司家,特别是民营公司家,对公司经营是承受终归责任的,别人没有办法替代。咱以为公司家是一种公司的灵魂。容易做个比喻,公司家是公司的启动机,得推进公司往前走。公司家也是一种策略家,得认清进行的方向。公司家还得要有担当,不仅是经营责任的担当,另有对员工、对股东、对社会的担当,必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最要紧的一丝是,公司家必定要有超过金钱物质以外的指标和追求,特别是做生产业,才能够带领公司持续进行直到成功。
《华夏公司家》:变革进程中公司家要承受十分大的负担,你有过那种感觉特别孤独、撑不下来的时候吗?
李东生:确信会有,产生过多个次。自然大伙讲得相比多的便是世界化那一次。那时企业的资金流都断了,假如不尽快寻到解决的方法,可能企业就会撑不住。但便是在最难题的时刻,咱感觉作为公司家你必定要坚持。碰到这类概况,咱经常皆是这样对本人说:“此刻的难题解决不了,但解决难题的法子必定是有的,不过还没寻到。坚持住,就有机会;你本人垮了,机会就没了。”由于环境皆是在浮动的,你今日解决不了的难题,不代表达天解决不了;但你今日撑不住,就无明天了。这也是一个信仰、一个精神。
《华夏公司家》:你们这一代公司家跟此刻新生代的公司家仍是有相当大不同的。
李东生:咱们相比老一丝、有些“过气”了。尤其这一代做生产业的公司家,受日本、韩国公司的理念作用相比大。咱们的优势是做事有韧性、能坚持,有超过金钱、物质以外的追求。讲大一丝,便是一个责任担当;把这种担当放大,便是“家国情感”。咱们的缺陷便是遭到的教导不完整。像咱的中学经验了“文革”,本来无读多少书。大学那几年受的教导,在技艺不业余方面早就过时了。
这点年新技艺进行得十分快,有好多新的机会。常常咱们对这点机会是不够感性的,便是见到了也无能力去抓住它。咱们仍是要更多聚集在产物焦点技艺的创新,这是作为生产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可是商业形式的创新、把握新营业的能力是相比差的。咱们2014年提议双加(即“智能+互联网”“产物+效劳”)转行策略,终归真实能够落地下去也便是这两三年。咱们意识到往这方面转行,仍是要回到把产物做好这条路面上来。
《华夏公司家》:你会有意识地跟年青一代的公司家去做交流吗?
李东生:有这样的交流,但非是特别多。此刻咱感受曾经有代沟了,怎样解决这种难题呢?便是寻到适合的人做它们擅长的事,而非是想着咱本人去学这种东西。咱是在持续学习,但学的必定非是详细的东西和技艺。包括新的商业形式,这点就应当由年青一代去做。咱更多地探讨这种产业进行的策略、组织阵型应当怎样去做、怎样能够筹集到充足的资源,给年青人的进行缔造一种环境。
治理一种全球500强范围的公司,对董事长的请求和五年、十年前是十足不一样的,咱必需学习新的东西,策略的、世界化的、组织的、治理的、新的资产进行趋向等。咱对技艺不晓得,可是须要判断哪些资产、哪些方向是符合咱们的。
《华夏公司家》:跟你同一时间代的公司家全在考量接班人的难题,好多在这方面已有布置。你呢?
李东生:你是说家庭传承?咱没这种考量。况且像生产业,咱还不以为家庭传承是没有问题方法,要害在于生产业的能力是要积累的。可是公司接班的事咱是来回考量了,未来TCL必定会有下一代更年青的人来接管,况且咱信任它们必定会比咱做得更好。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