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咱相信华夏医生”
——桑给巴尔九旬老人的心声
2021年10月12日08:25 | 来自:新华网
小字号
2021年8月28日,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奔巴岛阿卜杜拉·姆才医院外科病房外,华夏第30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副队长、普外科医生邹晨(右一)与一天前成功实行手术的93岁老人赛义德·蒙贝(中)合影。新华社发(刘欣 摄)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10月11日电 通讯:“咱相信华夏医生”——桑给巴尔九旬老人的心声
新华社记者谢昊
上午8点,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奔巴岛的阿卜杜拉·姆才医院,华夏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副队长、普外科医生邹晨正好查房,一位老年患者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并请求合影。一天前,这位名叫赛义德·蒙贝的93岁老人刚做完腹股沟疝没有张力修补术。
“咱相信华夏医生,它们给咱做的手术很成功。”他说。
1964年,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构成坦桑尼亚结合共和国。同年,华夏向桑给巴尔派出医疗队,由江苏省对口支援。医疗队员分为两组,驻扎在该地域第一大的两个岛——温古贾岛和奔巴岛上。
2020年11月13日,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奔巴岛阿卜杜拉·姆才医院儿科治疗室,华夏第30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副队长、普外科医生邹晨(左)与儿科医生刘欣(右)运用孩童吸痰管成功给没有办法排尿的新生儿实行导尿。新华社发(郭纪群 摄)
在温古贾岛的纳兹摩加医院,华夏第30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王一茗向记者推荐,在桑给巴尔,停水停电是常态,医疗设施长久紧缺,根本生活使用物品保证都存留难题。
在奔巴岛,要求也很艰苦。副队长邹晨说,阿卜杜拉·姆才医院作为岛上第一大医院,医护人士短缺,具有医生牌照的人愈是寥寥没有几,本地人每天早早便排起长队等待华夏医疗队的行家看病。
阿卜杜拉·姆才医院院长哈吉说,他被华夏医生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每当有病人须要它们时,即便在晚上和周末它们都会赶来。在华夏最要紧的惯例节日春节时期,它们全没能回国探亲,依然坚守岗位”。
由于缺少专门器材,医疗队常在就地取材,缔造性解决难题。儿科医生刘欣还记得,有一次碰到一种新生儿,由于先天性疾病,出生后一直没有办法排尿,假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能有寿命危险。在无孩童导尿管的概况下,医疗队转换思路,寻到孩童吸痰管替代导尿管,终归成功达成导尿,患儿转危为安。
2021年9月2日,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奔巴岛阿卜杜拉·姆才医院,本地医护人士为华夏医疗队队员举办送别仪式,赠送特点手工编织礼物。新华社发(玛吉达·沙龙 摄)
在华夏医疗队指导下,本地儿科医生曾经能够独当一面、应对自如地料理相似病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本地医生提高医疗水准才是长期之计。”刘欣说。
华夏医疗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援助,给本地人留住了深切感官,赢得了像蒙贝老人那样的相信和友谊。吸收内科医生张炜说,在桑给巴尔的大街小巷,见到华夏面孔的人走在路面上,好多人会像看到熟悉的老友人一样主动打招呼,有的还会讲中文“你好”。
“咱们可行说是人间外交家,经过医疗援助推进两人民心相通。”张炜感叹道。
华夏驻桑给巴尔总领事张志昇向记者推荐,第30批医疗队到任一年来,克服新冠疫情挑战,共展开门诊约6万人次,住院收治4.6万人次,手术6000余台,抢救危重症患者1200余人,并为偏远贫困农村地域民众以及中资机构人士和华侨华人展开义诊运动,为增进两国国民之中的友谊做出了奉献。
2021年9月21日,在第30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将要完毕任期回国之际,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在总统府举办仪式,为华夏医疗队队员颁奖。
姆维尼在颁奖仪式上说,华夏派遣医疗队,援建医院和重症监护病房,提供大量医疗物资和药品,为本地医务人士提供医疗技艺培训,成立疝病等专科中心,帮助防治疟疾等传染病,对桑给巴尔医疗卫生工作进行起到举足轻重的效用。 更多海外资讯关心咱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