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热点新闻 国内资讯 查看内容

农民日报:不敢“退休”的农民工

2022-4-28 12:25| 发布者: wdb| 查看: 48|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农民日报:不敢“退休”的农民工,更多关于国内新闻关注我们。

  [文/农民日报·华夏农网记者 刘杰]

  关于“闲不住”的超龄农民工来讲,它们可能是习惯了劳作的日子,想发挥余力多赚些钱;而关于更多“不行闲”的超龄农民工来讲,它们可能是家里的“顶梁柱”,还要帮子女分担彩礼、房贷等负担,为了生活不得不负重前行。

  凌晨5点,在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天刚蒙蒙亮,东南风呼呼地吹着,体感温度唯有8摄氏度。100多名农民工戴着口罩、穿着厚外套,在西店路与漷马路丁字街口一侧的泊车场大院内,三五成群地站着,有男有女,男的居多,等候着打零工的机会。

凌晨5点在马驹桥一处自发造成的劳务市场内等候雇主的农民工。 农民日报·华夏农网记者 刘杰摄

  4月23日,记者在这边看到了64岁的郭相书。他的身高唯有1米6左右,走起路来有些跛脚,左边肩上挎着用具包,右手夹着一根燃着的自制卷烟,不时地吸上两口。

  郭相书是建筑工地上的“老江湖”,从2000年起就最初出行打工,接踵来过北京、山东、山西等若干位置。2018年10月,60岁的他在河北一处工地上干活的时刻,由于不测连人带梯子摔倒在地上,导致左腿骨折,终归被断定为二级残疾。

  昨年,养好伤的郭相书发觉本人不容易再寻到工地上的活了。当秋收完毕后,他就离开了老家——河南濮阳市南乐县梁村乡,接着转战劳务市场打零工。然则概况其实不乐天,除去房租水电费,到日前只挣了6000多元。

  近年来,全中国多地连续发文对建筑施工产业超龄农民工发展用工规范,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施事业业。

  据现场的几位农民工推荐,建筑工地有时会来这里招人,但60岁以上的基本不会要,有时刻甚而连55岁以上的都不需要。而少许工厂、家政的活,招人时年龄则卡得更严。

  受各地建筑产业“清退令”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要素作用,超龄农民工在都市的就业机会正好降低,但每天仍有为数不少的超龄农民工远离故土,到城镇寻觅着挣钱的机会。

  “闲不住”和“不行闲”

  “往年还能寻到工地上的活,本年突然找不到了,感受无奋斗指标了。”说这话时,全振中耸了耸肩。全振中本年69岁,是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鱼池村村民。自2002年从村干部的岗位退休后,他就经常常农闲的时刻到武汉、广州等大都市的工地上挣钱,砌墙、垒砖、和水泥,啥活都干过,总之便是当小工。常年在工地打工,他认识了不少名目经理、包工队队长、工友,“咱们都经常联系,有适合的活它们就叫咱。”

  昨年,在熟人推荐下,全振中参加了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地铁站的尾期工程建造,在一种月零九天的时间里挣了1万多元。“尽管上了年纪,但咱感受身体还很强壮,想靠本人的双手多缔造财富,给儿女做榜样。”

  “闲不住”的全振中还经常勉励村里岁数大的村民与他一同出行务工,69岁的全和生便是此中一员。“别看他牙没了,头发也白了,干得还很开心呢。”全振中笑着说。

在江苏省太仓市某工地上,建筑工人正好作业。叶晓宁 摄

  假如对全振中来讲,到建筑工地打工是“闲不住”,那末关于侯国俊来讲,则是“不行闲”。

  侯国俊本年62岁,是甘肃省渭源县祁家庙镇的村民。在国度脱贫攻坚政策的推进下,侯国俊全家发展了危房改装,接纳了资产支持,2019年刚脱离贫困线。

  脱贫后这几年,侯国俊还面对着现实的难题。老伴儿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不行干重体力活。本人又不会开拖拉机,家里的地都靠儿子一种人打理。儿媳则照顾刚上初一的孙女和小学五年级的孙子。虽说地里种了些当归、黄芪等药材,儿子也经常到建筑工地上打工挣钱,但仅靠这点收入基本不够全家人用的。

  “俺还不能总靠政府支持吧。”因而一直没怎样出过远门的侯国俊,主动提议要出行务工。昨年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用,南方少许工厂用工短缺,放松了对招工年龄的节制。侯国俊辗移到浙江、江苏等地的藤椅厂、电机企业打工。但到了流水线上他才发觉,本来这边一天唯有吃饭和上厕所的时刻才能休息一会,迅速的节拍让他难以适应。再加上南方天气闷热,主食以米饭为主,爱吃面食的他在换了几家企业后,终归待不下来又返回了家乡。

  本年,侯国俊获得信息说,兰州的一种建筑工地缺个零工。他果断报名,包工程的boss也爽快答应了,“老侯这人咱揍过几次交道,别看岁数大,但干活老实,手脚麻利,脑袋也灵光。”此刻,侯国俊每天能有160元左右的收入。对他来说,建筑工地上干一会能歇一会,感受会好少许。

  关于父亲坚持要出行务工的做法,儿子侯海林无助地对记者说:“作为儿女,谁想让老人家出来打工?切实是没法子的法子。”

  “闲不住”的全振中和“不行闲”的侯国俊,是当下许多数超龄农民工的缩影。关于“闲不住”的超龄农民工来讲,它们可能是习惯了劳动的日子,想要发挥余力多赚些钱,如果累了可行抉择停下脚步,至少不用为生计发愁。而关于“不行闲”的超龄农民工来讲,它们可能是家里的“顶梁柱”,也可能须要帮子女分担彩礼、房贷、车贷等负担,为了生活它们不得不负重前行。

  这两种概况现实中都存留,但许多数超龄农民工是隶属“不行闲”的类别。失去工地上的事业后,它们无一技之长,再就业难题,便一下子无收入了,即便是返乡,无退休金的它们,养老也难以安心。

  产业规范仍是市场抉择?

  在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园东南区,一片在建工地的外围建起了一道围墙,不应允外人出入。下午4点起,在工地旁的一种街口,总能见到周边工地上的农民工,年纪从20多岁到50多岁不等,同一戴着黄色平安帽,穿着绿色马甲,拎着大尺寸小的茶杯或暖壶,或步行或骑共享单车,大批接大批地返回这边的生活区。

  生活区门口,一名保安守着铁门,督推进入的农民工扫健康码,再往里走另有一种实名制渠道,农民工们须要刷脸才能映入。

  铁门一旁,一位鬓角花白、皮肤黝黑的农民工,穿着沾满灰尘的衣服坐在路缘石上等人。他叫王鹏辉,本年52岁,是河北邢台市的一种农民,原本在老家种地、做木工。4年前,为攒钱给儿子在县城买房,他来到北京、天津等地打工,做起了消防水电的事业。

  在与王鹏辉的交谈中,记者理解了围墙内建筑工地的概况:治理规范,入职要签定劳动协议,发展平安教导培训;实施全封闭治理,进出都要人脸辩别。分工准确,不同工种干各自不业余的事宜,惯例的钢筋工、泥瓦工、架子工最重要的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为主,而涉及设施操作的工种会有少许年青人。聊到超龄农民工时,王鹏辉指着过往的农民工说道:“你瞧瞧路过的这点人里边,哪里有60岁以上的?”

在“长三角”一处建筑工地上,农民工们正吃紧忙碌着。叶晓宁 摄

  华夏社会科学院法学探讨所副探讨员、社会法探讨室副主任王天玉指明:“60岁以上农民工隶属超越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从源头上就没有办法满足与建筑工地‘签定劳动关连’的请求,这是近些年在建筑工地很少看到超龄农民工的一种要紧原因。”

  记者翻阅相干政策文献发觉,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表《对于周全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的意见》,请求建筑公司将农民工工资存入专户,由银行每月代发到农民工私人实名制工资卡上;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表《对于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进行的意见》提议,要“构建健全全掩盖、多档次、经常性的平安制造培训制度”“展开建筑工人实名制治理”“周全贯彻劳动协议制度……到2020年根本实现劳动协议全掩盖”;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造部、人工资源和社会保证部结合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治理法子(试行)》愈是准确“施工现场准则上实行封闭式治理,设立进出场门禁体系,采纳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辩别技艺发展电子打卡”。

  可行瞧出,这一系列政策文献的发表是为了保证施工现场平安制造,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周全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进行。但与此同一时间,在“周全贯彻劳动协议制度”“展开实名制”等请求下,超龄农民工也渐渐退出了建筑工地。

  超龄农民工退出建筑工地固然与产业规范息息相干,但同一时间也是市场抉择的结果。

  北京全家建筑装修企业的股东蒋男士从业近20年,足迹遍布天南海北。他以为,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及繁重作业多,高龄农民工长久施工,简单形成平安祸患。

  上海市推出的一项数据佐证了蒋男士的说法:2018年,该市全年建筑业平安制造车祸形成死亡的人士里,超越60岁的占比达到15%,而那时建筑从业工人中,超越60岁的占比仅有1%。

  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长久专注工伤理赔争议的谭小辉律师称,此刻的建筑名目根本上都按名目缴纳工伤保障,超龄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产生不测车祸,通常都可行断定工伤,争议最重要的在于断定工伤后的工伤保障待遇理赔名目和准则难题。

  工伤理赔最重要的分为三个部分:一次性伤残补贴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贴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贴金。日前各省对一次性工伤医疗补贴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贴金的准则不一样,有的位置是联合农民工伤残级别和年龄来计算的,这样建筑公司相对承受较多;有的位置干脆划定被断定为工伤的超龄农民工无这两项补贴金,建筑公司的责任相对来讲小少许,但这样就形成有的农民工不想断定为工伤,反而请求依照提供劳务关连来享受人身损伤理赔的名目和准则,导致产生车祸后为理赔的难题牵涉的程序、时间、精力较多。

  因而,在超龄农民工产生平安车祸几率相对高的概况下,建筑公司简单以为运用超龄农民工存留着一个潜在的庞大理赔责任风险。

  在产业规范与市场抉择的双重逻辑下,咱们就不难了解各地政府连续颁布建筑产业“清退令”的做法了。

  面临“清退令”,舆论反响不一。在社会学博士、武汉大学华夏乡下处理探讨中心探讨员吕德文看来,农民工从事的好多事业,具备暂时性、季节性和不稳定性等特色。应当尊重这类产业现实,要让灵活用工有充分的存留体积,政府不应当规定年龄线,对这类用工形式过多干预,无必需逼着这种人士离开建筑工地。要下降车祸产生率,应当经过提升工地平安举措,节制用工时间等伎俩来实现。

  而武汉大学华夏乡下处理探讨中心副教授夏柱智则以为,禁止超龄农民工从事建筑施工产业,这一政策在全中国多地已贯彻数年。应当说,相关划定适合劳能源市场请求,也适合国度对相干范畴的治理请求。

  “转场”时的就业效劳何在?

  记者看到高建华时,他正靠在街边休息,一旁停着的环境保护车上贴着广告:“马驹桥保洁招环卫工人,请求60岁之下,男女都要,吃苦耐劳,服从领导布置。”

  高建华本年68岁,是通州区马驹桥镇兴华中街上的一名清洁工,负责300米长的路段卫生,每月能有3200元的收入。老高叮嘱记者,虽说广告上请求60岁之下的才能报名,但本来有通融的余地,日前这种岗位还缺人。

  10好几年前,老高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来北京事业,抓住了快递产业的风口,就在北京成家立业,还在马驹桥镇要了房。三年前,孙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儿子儿媳忙着上班不方便照顾,老高就和老伴儿从辽宁老家来了北京。此刻儿子每个月都会给零用钱,但他感觉北京花费高,总向儿子要还不是法子。“他另有房贷,还得养活孙子,让他每个月给咱3000元,还不现实,对吧?”

  当下,源于产业的规范和市场的抉择,部分超龄农民工退出建筑工地一线岗位曾经成为定局。鉴于不少超龄农民工还想接着就业的诉求,在超龄农民工“转场”时,都市能为它们提供怎么的效劳呢?

  短期内,各地政府可行采纳柔性政策,动态调控用工平安。例如上海,超龄者不行从事建筑施事业业,可行从事保洁、保安、仓管等协助性事业,由施工方为其转岗提供布置。例如天津市住建委发放的相干通告中划定:“因特殊概况确需布置或运用超龄建筑工人的,施工单位理当对超龄人士健康声明(健康声明有用期为1年)发展核验,并依据名目详细概况合乎道理布置事业岗位。”

  从老高的亲身经验来看,都市里另有少许岗位是符合超龄农民工的,只只是是缺乏消息的有用对接。因而,相干部门应当为此些超龄劳动者提供必需的就业消息。

高建华与他的清洁车。农民日报·华夏农网记者 刘杰 摄

  此外,超龄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社会保证及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制度划定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本年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重申,“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士、新业态就业人士等人群无归入社会保证,存留‘漏保’、‘脱保’、‘断保’的概况”“要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士、新业态就业人士参与社会保障制度”。

  依据人社部给出的数据,截止2020年6月,全中国仅有6375万农民工参与了公司职工养老保障,占整体农民工的比例仅为22%。这此中,高龄、超龄农民工社保参加率更低。

  对此,华夏国民大学华夏就业探讨所探讨员丁大建以为,长久看,仍是应当经过试点,考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扩大工伤保障制度掩盖范畴、展开超越法定退休年龄人士试行参保事业,同一时间,在必定范畴内提升难题农民工团体的兜底性保证制度。

  本年全中国两会时期,全中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学技艺协会常务副主席司马红也曾提议,基于好多非事业地劳动者未在事业地缴纳社保的现实,将社保的社会统筹部分金额与缴纳地解绑,公司与私人缴纳费率均归入社保权益转嫁接续范畴,实现“钱随人走”,以扶持更多灵活就业团体归入高保证的社保体制之内。

  针对当前各地在显露超龄劳动者争议案件时同案不同判的景象,华夏劳动和社会保证科学探讨院副探讨员崔艳提议:“应进一步准确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最初依法享受根本养老保障待遇和劳动协议终止三者间的关连。在人社、法院等不同部门间同一超龄用工关连的断定准则,在充分调研根基上,依据实质概况对超龄劳动者的事业时间、休息休假等权益保证加以规范,并经过法律法则的方式予以准确。”

  她还指明,“从现实概况看,我们国家老龄人数范围大、增添速度快,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超龄劳动者或将持续增添,劳动适龄人数就业与超龄劳动者就业并存将来会成为普及景象。应增强老年人工资源开发,适时颁布勉励超龄劳动者就业的相关措施,培养大批社会效劳机构,为有意向再就业的超龄劳动者提供相应的职业推荐、常识技巧培训等。

  期待踏实的养老保证

  据国度统算局发表的农民工监测考查汇报显现,2020年全中国农民工人数总量为28560万人,此中50岁以上的农民工人数占26.4%,这也意指着在然后的10年,将连续有7540万名农民工达到60岁以上。

  这7540万名农民工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最早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民。好几年来,它们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事业岗位上,在撑起家族的同一时间,也为都市进行和经济建造做出了奉献。

  现在,它们老了,以前青春阳光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以前健硕厚实的身躯也渐渐变得佝偻,但它们中好多人仍是难以融入本人亲手建设的都市,故乡还是它们终归的归宿。

  王天金本年77岁,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大批农民工中的一员。30年来,架子工、钢筋工等工种都干过,也来过天津、河北邯郸等好多都市。

  “60岁今后工地上给的工资就少了。坚持了几年,体力渐渐就跟不上了,况且经常高空作业很危险,咱就听老伴儿的话回老家了。”王天金说。

  尽管王天金回到了家乡邯郸市临漳县,可是他始终无离开建筑装修这种行当。尚有余力的他最初活泼在县域范畴尤其是镇村周边的民房工地上,找少许民房建造的活。相关于大都市的高楼大厦,民房建造没那末危险,也没那末累。

  此刻王天金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就近的工地上赚钱,“最重要的是搬砖、砌墙啥的,一天能有120元,一年相当能攒下2万多元。”王天金说。

在路旁等候雇主的农民工。农民日报·华夏农网记者刘杰 摄

  近些年,像王天金这样回到家乡能够就地就近务工的超龄农民工不在少数。家乡的县、乡镇、村可行探寻设立少许效劳性、公益性岗位,并向这点超龄农民工倾斜,也可行踊跃引导它们参加乡下处理,使其能够发挥余热建造家乡,让老人在本人的家乡寻到更多的价格感。

  在北京建筑工地上事业了26年的贾长德,再次有不到一种月就要过60岁生日了。盘算着未来,他很明白本人将要离开生活好几年的北京,回到家乡种地。他感觉无甚么不好,但他的心里却有个大大的困惑:“农民工辛辛苦苦地事业了大半辈子,为何晚年还要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

  华夏国民大学农村进行探讨所所长郑风田显示,据他理解,日前除了北京、上海等极少数位置的农民到必定年龄后,每月能拿到800元到1000元的养老金,全中国多数位置的农民一种月只能领到一二百元的养老金。国度相干部门应当提升农民的养老金水准。“这既能表现出国度对农民的重视,也能降低超龄农民工出行打工的要求。”郑风田说。

  4月23日上午9点,马驹桥劳务市场,寻到事业的农民工跟着雇主离开了,无获利的也渐渐散了,只剩十几私人还在街口坚持着。

  郭相书运气可以,接过了一种清算垃圾的活,一天能挣140元。他跟着推荐事业的此外一位农民工,坐上了去往海淀区的公交车。

  一路面上,公交车从城乡接合部开往市中心。看着窗外切换的风景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郭相书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此时,他想起了家乡的田园春色,想起了老伴儿和小孙子。他想回去,但关于家的责任还在肩上。他明白地晓得:60多岁的他此刻也不能从这种都市“退休”。

  来自: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

更多国家内部资讯关心咱们。

最新评论

登录之后发表您得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