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科考队员在架设自动气象站。 新华社 图
5月4日12时46分许,一套重达50公斤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珠穆朗玛峰(之下简单称呼“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成功,实时数据传回寻常。这是全球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刷新了华夏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架设高度记录(原记录为8300米,4月20日在珠峰北坡架设),获取的实测数据填补了珠峰极高海拔气象纪录空白,同一时间也意指华夏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制初步建成。
已持续5年的第两次青藏高原概括科学考察探讨,本年打开了“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域概括科学考察探讨”。这次珠峰科考由第两次青藏科考队结合西藏登山队一同实行,来源5支科考分队的16个科考小组、共270余名科考队员参与,最重要的围绕西风—季风协同效用、亚洲水塔浮动、生态体系与生物多样性、人类运动浮动、地球能源学勘测等展开探讨,是第两次青藏科考自2017年发动以来学科掩盖面最广、参与科考队员最多、采纳仪器设施最领先进步的概括性科考。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华夏气象局据悉,由华夏科学院青藏高原探讨所、华夏气象科学探讨院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构成的“西风—季风协同效用及作用分队”,在珠峰大本营应用没有线电探空体系探测地面到2万米高空的温度、湿度和气压浮动,应用激光测风雷达实时监测地面到珠峰顶高度处的风向和风速,应用微波辐射计测量地面到1万米高空的大度垂直温度、湿度廓线,为保证科考提供实时数据和珠峰地域及大本营至珠峰峰顶不同高度的明确天气预报。
昨年以来,珠峰科考行家和科考登顶队员克服重重难题,在海拔5200米至8300米的珠峰北坡,连续建成运转7套自动气象观测站。这点气象站呈阶梯分布,可精确实测珠峰北坡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太阳辐射等数据。经过收集的气象数据,可行进一步探讨极高海拔的气象因素浮动特征,对高海拔冰川和积雪浮动的监测意义重要。
除在海拔8830米处搭建自动气象观测站外,这次科考队员们还初次在地球之巅应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尝试突破浮空艇大度观测海拔全球记录;追踪极高海拔大度污染的输送及科考人士的高海拔适应性等。
青藏高原是“全球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我们国家要紧的生态平安屏障、策略资源储备基地。从气候方位看,青藏高原是季风和西风的巨型调节器,对全世界气候浮动具备要紧作用。随着全世界变暖,青藏高原地域表现海拔越高升温幅度越大的特征。这次科考将揭秘气候变暖背景下珠峰极高海拔区环境浮动规则、温室气体浓度浮动特征及生态体系碳汇功效、人类对极其环境的适应特征等,效劳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造和第三极环保及绿色进行。
为保证包括建站在内各项珠峰科考任务顺利达成以及人士平安登顶,中科院青藏高原探讨所、华夏气象科学探讨院及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等单位携手展开气象保证事业。截止日前,保证团队已为科考团队提供9期专项预报。
责任编辑:宋文豪 更多国家内部资讯关心咱们。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