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从2001年起,同济大学共选派21批237人构成探讨生支教团 奔赴四川、云南等地。历届支教团 代代接力,薪火相传。昨年8月,同济大学又有6名准探讨生,来到四川宜宾市李庄中学 展开为期一年的支教事业。地处"万里长江第一古镇",在李庄中学支教的同济学子们不但要传道授业,还要答人生的疑、解青春的惑。在这间由同济支教团队专门塑造的"梦想教室"里,语数外被临时放下,分享青春故事,追求青春梦想才是专题。 李庄与同济的渊源,远不止支教那么容易。抗战爆发后,为寻觅一张平静的书桌,同济大学于1940年移入李庄,在稳固办学6年后回迁上海。到2006年,西部计划的展开,又为校地间架起了新的桥梁。除了常规的学科教学外,同济学子在课余运动和校园文化建造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来源同济产业设置不业余的陈伊凡不但参加设置了展现校史和古镇文化的书吧,他还发挥不业余所长,为学校设置了建校以来的第一对吉祥物。另外,历届同济支教团为李庄中学量身塑造了春季品牌校园运动--同济文化月。这一届支教团结合学校里的舞蹈特长生,创制了学校第一套音乐课间操。 随着秋季高考临近,支教团成员专门为高三年级组织了高考誓师大会,邀请考入同济大学的李庄中学学长与大伙视频通话,疏导考前心思,分享实战经历。课堂表里,正是这一丝一滴的付出,改变了弟子的面貌,也改变了支教团成员本人。 支教事业将要满一年,陌生的风景早已变得熟悉。李庄古镇上的这间老面馆,是历届同济支教团成员的"心头好"。每天清晨,它们都会来这边点上一碗面条,一边吃早餐,一边讨论事业。 很快,本年7月,面馆里将要迎接新大批来源同济的客人,支教的接力棒将接着传导下来。 (瞧瞧新闻Knews记者 彭晔 游明灵) 更多国家内部资讯关心咱们。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