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兰香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和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最近不约而同因“裁员”相干的内容上了热搜。“咱对格力员工做一种承诺:格力不论全部难题的概况下绝不裁员。假如咱们十分难题,宁可降一丝工资还不裁员,让每一种人全能有个最容易最可靠的保证。”5月26日,就在美的团体大裁员的信息正传得沸沸扬扬之际,董明珠在抖音上的一段公布表示激发热议。在昨天(6月7日)格力电器举办的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再一次显示格力坚持不裁员,并称本年还会再招3000名到5000名大学毕业生,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而在几天前的6月1日,坊间传出一份高瓴里面人员的聊天纪录,显现高瓴正好发展“没有差别裁员”,最重要的涉及一级市场组。以后高瓴相干人员对媒体显示,此传言系造谣。但据全球科技报导,某VC合伙人称这次裁员根本属实,高瓴日前的裁员计划是“花费组全裁,TMT组改良以及转去看科技”。
全无疑问,高瓴裁员的传闻不论真假,都会使人当然联想到其在格力电器上面对的巨额浮亏。
时钟要拨回到格力电器发动混改的2019年,之前与董明珠并没有多少交集的张磊不测杀入。当年12月,高瓴麾下珠海明骏投资合伙公司(局限合伙)以46.17元/股的价值,买入9.02亿股格力电器,成为最大股东,持有于今。2021年上半年,高瓴麾下另一只基金HHLR华夏又以相近的价值买入4339.64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明骏受让格力电器股份所支付的416.62亿元中,大约有一半是高瓴向七家银行贷款发展的质押融资。2019年12月,高瓴资本与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安全银行、浦发银行等七家银行签定了贷款合同,贷款总额为208.31亿元。假如是依照8.5%左右的融资利率,意指着高瓴每年需为该笔融资支付大约17.6亿元利息。
同一时间,本次贷款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高瓴资本将其所持格力电器股票质押给贷款银行,质押期限为6年。另外,为了有钱支付贷款利息,珠海明骏在贷款合同中承诺,尽力促使格力电器每年净利润分红比重不低于50%。
日前,高领麾下两只基金合计持有格力电器持有格力9.4576亿股。而在往日的两年多,格力股价在2020年12月创下新高63.72元后,全体就呈持续震荡下跌趋向。截止6月7日,格力股价在31元左右,这意指着高瓴持仓市值浮亏约130亿元。考量到2020年初于今格力电器分红四次,高瓴可获分红约64亿元,另一方面高瓴两年间支付给银行约35亿元利息,因而高瓴在格力电器的全体浮亏在100亿元左右。
浮亏百亿也令张磊鼎力宣扬的“价格投资和长久主义”理念迎接了真实的考验。两年多前张磊也曾向董明珠具体阐述这一理念。为了显示诚意,张磊还给董明珠“约法三章”,即:第一,不干预董明珠的经营决策;第二,3年不减持格力股份;第三,拿出不超越4%的股份(折合约140亿元),鼓励治理层。
本年1月25日格力电器董事会决议推出后,外界对高瓴映入格力电器董事会的预测也再次落空。到日前为止,高瓴在格力依然无一名董事,一改往日屡次以营业“操盘手”和整合者的角色介入被投企业的作风。之前高瓴入股京东和百丽的案例曾经广为人知,先有“刘强东只需7500万美元,张磊硬塞给他3亿美元”的故事,2014年张磊又撮合qq与京东完成策略合作,还曾牵线搭桥让蓝月亮高管与京东接洽,在品牌宣传和出售提高方面实现双方共赢;后有高瓴动用数百亿港元控股采购百丽世界并发展各式运作,2019年从百丽分拆出一块活动类产业滔搏并实现单独到市场。显而易见,有“铁娘子”之称的董明珠不会让相似的故事在格力电器上演,高瓴能做的也唯有充当资方发展财务投资。因而,在格力股价跌跌不休的背景下,最大股东高瓴资本便成了第一大的“牺牲者”。幸好高瓴与银好的贷款合同标明了该股权质押不存留与格力电器市值涨跌挂钩的补仓或平仓体制。该条款意在维护格力电器股权的稳固性,也意指着不论股价如何跌,银行也没有权强行平仓。只是,即使银行不行对高瓴质押的格力股权强行平仓,也势必会经过其余形式给高瓴施压。另一方面,少许对这笔投资心存担心的投资人也可能会请求撤资,高瓴面对的负担可想而知。对于这笔投资,董明珠在昨天的股东大会上显示,“对于高瓴,是一律可行放心的,投资者不要有甚么疑惑”。
做投资的人都深知,让投资者放心其实不简单。在往日十来年的投资历程中,张磊屡次声明了本人极强的能力,才得到来源投资人的相信。2020年《价格》的出版,愈是成为了张磊“破圈”的标记性事故,遭到了各方的追捧。伴随着基金范围的扩张,高瓴也在投资类别、方向、范畴上发展了扩容,从最早偏重花费、医疗和互联网公司,一步步拓展到领先进步生产、硬科技、公司效劳等范畴,并发展了更多的早期轮次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投资链条的拉伸加之多元化扩张,简单显露“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概况,意指着张磊犯下决策错误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除了在格力电器的投资遭遇“滑铁卢”,高瓴资本本年1月与高毅、中金、摩根大通等机构一同参加的到市场企业用友网站的定向增发也深度被套,日前曾经浮亏约40%。依据中国时报的报导,这笔投资失误也许是由于“那时从用友得到的消息和实是有出入”。
没有独有偶,六年前董明珠也可行说是因从珠海银隆得到的消息和实是有出入而历经坎坷。2016年,董明珠不顾格力股东的强烈反对,拉上刘强东和王健林,募资30亿元入股银隆,最初跨界制车。以后董明珠不停增持,到2017年2月其持有银隆的股份增至17.46%,成为仅次于魏银仓100%持股的银隆投资以后的第二大股东。同年,珠海银隆更名为银隆新燃料股份局限企业。今后,银隆的新股东、治理团队与创始团队龃龉不停,终归彻底决裂。同一时间,虽然耗资上百亿,银隆的产物却其实不被使用者买账,致使董明珠和银隆深陷舆论漩涡。直到2021年8月底,格力电器以18.28亿拍下银隆新燃料30.47%的股权,加上董明珠先前17.46%的私人持股,终归以47.93%的控股权将银隆变成格力电器的子企业。实质上,这笔拍卖除了格力之外并没有人问津。司法拍卖网络显现,格力参加的几笔拍卖均唯有格力全家参加,通过一次出价就落了锤。而这次银隆30.47%的股权成交价值仅为18.28亿元,对应的银隆总估值约为60亿元,仅差不多于2016年董明珠等人增资时所对应估值的45%,缩水近一半。格力将银隆新燃料收入囊中后,又将其更名为格力钛新燃料股份局限企业,用以给储能及新燃料车子营业加码。在格力电器近期举办的2021年度业绩讲明会上,董明珠乐天预期,新燃料未来几年将是格力电器的增添点。也是在这一次会上,曾长久坚称“格力只造空调,格力便是空调的代名词”的董明珠准确显示,“格力往日的30年被空调‘绑架’了,往日咱提议的口号是‘好空调格力造’,此刻咱们提的是‘好电器格力造’。期望今后投资者不需要老讲格力‘空调’,要多讲格力‘电器’,由于咱们此刻曾经是全家全系列的家庭用电器公司。”这番表示的背后,是格力电器的空调主业进行趋于平缓,阻碍难以突破。董明珠近些年试图在新范畴寻求突围,不论是制车仍是造电话,大的热点全没落下,但遗憾的是,日前格力电器的空调营收占比仍多达70%,意指着其依然是企业业绩的压舱石,多元化成效尚未显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者、资深财经媒体人杨波以为,格力的多元化非是甚么难题,难题在于多元化的速度、效能和结果都达不到外界的预期,不论是造新燃料车子仍是布置新燃料产业的上下游资产链,不论是在资本市场投资人的认知,仍是股价体现,格力仍是那个吃空调老本的格力。“即便是董明珠本人,也没有办法摆脱格力的空调标签,更不可能让格力跟房地产产业的联动消失,至于董明珠的新燃料梦想能不行开花结果,那便是此外一种难题了。”
实质上,即使是空调营业,格力也在“失守”。2021年,美的空调营收持续增添,为1418.79亿元,同期格力的空调营收为1317.13亿元,美的初次在空调营业上甩开格力超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退休好几年的格力老董事长朱江洪甚少点评格力这点年的转行之举,但也显示过:假如本人无退休,不会让格力造电话、造车子。面临这位本人一手提拔起的接班人,朱江洪谨慎提示道,“春兰当年便是败于盲目多元化”。
只是,董明珠对朱江洪的提示可能其实不会领情。犹记2018年鲁豫对董明珠的一次采访,鲁豫问她掌管格力那么好几年,有无有犯过错。董明珠说:“无,那么大的公司,那么大的利益,不应允犯错。”鲁豫继续又换了个形式问道:“就像下棋,你有无有过昏招?”董明珠沉默了两秒,说:“无,一步全没有。”
而在昨天的股东大会上谈合格力电话时,董明珠显示,“咱们做的(格力电话)不比苹果差”。与此对应的实是是,格力电话近7年来革新了三代,但一直未对外推出详细销售数量概况。
强势的“董小姐”也许永远不会认错,但资本市场永远会给出最诚实的反映。财富中文网专栏作者、IPG华夏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以为,不论是格力电器仍是董明珠、张磊,都到了须要静下心来反思的时刻了。“由于资本市场是无回想的,它不会感激和记着董明珠关于格力电器进行以前的奉献以及张磊‘英雄救美’般助力董明珠夺得格力电器主导权和实质操控权的故事,它只有会对格力的未来给出应有的定价。”(来自:财富中文网)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