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余波未了。当前,北京金融法院的一纸《行政裁定书》【(2022)京74行审11号】显现,华夏证监会申请强迫执行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下称正中珠江)5000余万元罚没款的打算得到法院的扶持。该信息没有疑引人关心。笔者认为,将罚没款严刻执行到位,是震慑违纪者不可或缺的伎俩。 关于我们国家资本市场而言,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的判罚具备路程碑式的意义。一方面,康美药业案是资本市场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虽然在之前投资者维权不乏有代表人诉讼、证券扶持诉讼、私人诉讼,以及多元调解体制等多个伎俩与形式,但都没有办法实现两个“全掩盖”,即利益受损投资者“全掩盖”与投资者损耗金额“全掩盖”,康美药业案则不存留这方面的难题。 另一方面,康美药业案理赔投资者金额之高前所未有,该案在激发多家到市场企业独董辞职潮的同一时间,也让市场关于改善独董制度,让独董更好地履职有了更多的思考。该案理赔投资者金额多达24.59亿元,缔造了记录。且需承受连带责任的独董理赔金额亦多达数亿元,切实让其有不可承担之重。因而,证券集体诉讼体制既是投资者维权的利器,也是严惩市场违纪举止的利器。 在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中,审计机构正中珠江“扮演”了十分要紧的角色。证监会的考查表达,正中珠江在对康美药业2016年、2017年、2018年财报审计进程中,未勤勉尽责,未依照相干请求执行恰当的审计程序,出示的财务报表审计汇报存留虚假成分。鉴于此,证监会对正中珠江作出了没一罚三的惩罚,累计金额达5700万元。虽然今后正中珠江会所缴纳了570万元的罚没款,但剩余的5130万元却迟迟无缴纳。在此情形下,证监会向相干法院申请强迫执行。 我们国家资本市场诞生的时间不长,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市场犯法违纪举止猖獗,既损伤了市场与投资者的利益,也对市场的健康进行发生惨重的负面作用。虽然近些年来证监会奉行从严看管的理念,对犯法失信举止维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但市场上依然不乏以身试法者,不乏铤而走险者。例如据统算,证监会2021年作出的惩罚打算就高达371项,市场上的犯法违纪举止之多因此可视一斑。而在本年4月1日证监会通报的2021年20起证监稽查典范犯法案例中,涉及财务造假的案例高达10例,财务造假也成为此中的“重灾区”。 这次证监会申请对正中珠江强迫执行,既是其职责使然,全无疑问也十分有必需。违纪意指着要付出代价,特别是关于康美药业案这样的重要案件而言,假如只缴纳10%的罚没款就草率了事而不接着追究,没有疑会在市场中发生十分负面的作用,既会让看管部门的权威性折扣,让行政惩罚的威慑力折扣,违纪者也无付出应有的代价,还不利于严惩违纪者与警示后来者。况且,不将剩余的罚没款执行到位,也会让“执法必严,犯法必究”成为一句空话。 关于市场中的犯法违纪者,作出相应的惩罚是必需的,但假如惩罚没有办法执行到位的话,全部惩罚都将失去应有的意义。就本案而言,证监会申请强迫执行,所发生的踊跃效用不容置疑。 让财务造假案没再成为“重灾区”,须要采用确实可以的应对举措。一是须要进一步改善制度建造,并实现边边角角的“全掩盖”。二是接着大幅提升违纪本钱。虽然新版证券法大幅提升了违纪本钱,但赫然还远远不够。提升违纪本钱,是震慑市场违纪举止的有用形式。三是要从严从重从快严惩违纪举止。市场上有些案例,从查处到作出惩罚,常常长达一年甚而数年,这赫然是值得商榷的。私人认为,从严从重从快严惩违纪举止,亦是看管从严的应有之义。 作者/曹中铭 编辑/岳彩周 校对/ 李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