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文化资讯 艺术文化 查看内容

“吉金耀河东”,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展山西青铜文明

2021-7-12 11:39| 发布者: wdb| 查看: 43|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吉金耀河东”,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展山西青铜文明,更多文化艺术分享关注我们。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近日公布“吉金耀河东——山西青铜文明特展”,展览以山西青铜文化的历史流程为线索,展现山西孕育的青铜文化,涵盖所爵、鼎、觥、鬲、簋、豆等多个青铜器形。吉金,青铜器的雅称。青铜是维系先秦礼制的要紧资源,铜业制造亦是夏商周三代社会制造的要紧门类。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常常能真正反应其时级别身份与礼制思想,揭示社会分层、各国联姻、文化交流、礼制改革等珍贵的历史消息,并为考古学文化相比探讨提供可靠根据。河东,山西南部古名,亦可泛指山西。山西具有特异的当然地理环境,东接太行,西临黄河,“内外山河” 是对这片土地最合宜的赞词。河东青铜文明顶天而生,向土传承,历经三代,延绵不息。山西出土的大批商周青铜器,形象幽雅,纹饰精美,诉说着华夏历代的文化、艺术成就;山西域内的青铜冶铸遗址,具有采矿、冶炼、铸造三步骤齐备之技艺形态,凸显华夏古代冶金技艺的发明缔造;山西孕育的青铜文化,见证着中原商周文明体制与北方半游牧和游牧民族文化的磕碰与合一。本次展览以山西青铜文化的历史流程为线索,共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商土西疆”涵盖了二里头至晚商时代,讲述晋南地域在中原青铜文明肇源阶段的要紧位置,及其在夏商时代作为中原王朝与北方地域的边地与交流孔道所经验之历史变动。第二单元“封邦河东”展现西周晋南各封国之吉金,揭示作为西周疆土的晋南地域之政治、文化与社会体制,窥见西周分封之苦心孤诣。第三单元“文质相应”依循春秋时代晋国的历史足迹,探寻晋系青铜文化作风是如何在不同人群与文化的交流合一进程中造成的。第四单元“晋风流转”推荐以赵、魏、韩为主的三晋文化,描绘其对晋文化的发扬扩大,及其对秦汉制度与物质文明的深切作用。第五单元,周全回顾北京大学和山西在考古方面的合作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国民政府的鼎力扶持下,经国度文物局批准,从山西省打击文物犯罪追缴文物中划拨一件春秋蟠螭纹铜甗入藏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也专门展出。

青铜爵出土地点:运城夏县裴介镇辕村年代:二里头文化时代收藏单位:运城博物馆

公元前两千纪左右,青铜技艺已较为老练,以范块法所铸造的青铜礼器,器壁较薄,形制繁杂,成功模仿了那时的陶器形制。青铜技艺的显露是早期华夏进行的要紧路程碑,但其技艺源流、进行进程尚有众多未解之题。此件青铜爵发觉于山西夏县裴介镇,其形象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相近,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二地之中可能存留密切的联系,这片地域曾显露青铜铸铜作坊,而夏县的位子可能指令着此青铜技艺的来自方向。

铜鼎出土地点:运城平陆前庄年代:商前期收藏单位:山西博物院

平陆前庄遗址位于距离晋豫交界不远的黄河北岸。同器群中出土青铜礼器共计6件,还有多个青铜兵器,其铸造工艺已达到非常老练的水准。平陆前庄出土的铜鼎隶属体型较大者,其形象和纹饰与郑州市各青铜窖藏出土的二里岗上层文化晚期器物非常类似。二里岗文化时代历时约有二百年,惜因尚未发觉隶属此个阶段的大型墓葬及遗址,以致于对其内容仍所知不多。因而,平陆前庄的发觉非常要紧,显现了早商文化最迟于二里岗文化晚期已操控了运城盆地,应是与据守周边的铜矿及盐池资源及黄河水路交通网站相关。龙形觥

龙形觥出土地点:石楼桃花者村年代:商后期收藏单位:山西博物院

铜觥,为盛酒器,在考古挖掘中罕见出土,最早见于殷墟文化二期。器盖的龙首形象模仿了安阳殷墟常见的瓶角龙,但铸器者将器身拉长,并以各样水中生物的纹饰代替了殷墟文化中经常使用的饕餮纹、鸟纹和虎纹,此器上还不见常见于殷墟铜器上作为底纹的云雷纹,可知铸器者从殷墟文化中提取了设置的素材,但也大大改装了觥的器形与纹饰,创作了此特异的精品。叔虞方鼎

叔虞方鼎出土地点:天马-曲村晋侯墓地M114年代:西周早期收藏单位: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立耳,直腹,平底,四柱足。腹部饰以云雷纹为地的大兽面纹,四角及腹中部有“F”形扉棱,柱足饰云纹及蕉叶纹。腹内壁铸有铭文8行48字。《吕氏春秋》和《史记·晋世家》都记载过一种与晋国始封相关的故事:周成王和胞弟唐叔虞一同玩耍,成王把一片桐叶剪成形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咱将拿着这种圭分封你。身边的史官便奏请抉择吉日分封叔虞,成王说咱不过开玩笑而已,史官却说“天子没有戏言”,天子一说出口,史官就要纪录,就要用礼仪来达成它,就要用鼓乐来歌颂它。这便是“桐叶封弟”的故事。晋侯墓地M114出土的这件方鼎,其作器者便是这位唐叔虞。

鬲出土地点:天马-曲村晋侯墓地M114年代:西周早期收藏单位: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敞口,立耳,直颈,分裆,矮柱足,平盖,器形硕大。两侧有矩形缺口以纳耳。颈部饰一周3 组兽面纹,3袋足上均饰大兽面纹,两侧以立鸟纹补白。器形硕大,此种体形的鬲较为罕见。气盉

气盉出土地点:翼城大河口墓地M2002年代:西周中期收藏单位:临汾市博物馆

全体呈站立的凤鸟形象,鸟冠在下葬时已残缺。胸前伸出管状流,背上开一椭圆形口,其上有盖,盖内有铭文8行52字。由同出的铜盘(M2002:5)铭文可知,所记事故是穆公命令一种叫“气”的人,将其所属的仆驭臣妾悉数转归霸姬,气最初并未执行此命,霸姬将气讼至穆公。穆公命气发誓要听从命令,又命气增添誓言,如有违誓,就处以鞭刑,逐出宗族。气纪录穆公的命令和本人发誓的内容。盉铭是对盘铭的节录,省去了盘铭开头讲明事由的一段文字,对气的誓词,也只录了第两次的“增”词。之是以如许节录,很可能是由于盉盖体积所限,而凤鸟形的盉体弯曲幅度又过大,难以铸造铭文。已有学者指明,这套盘盉的作器者实质上是“霸姬”,器名应定为霸姬盘、盉。夺簋

夺簋出土地点:垣曲北白鹅墓地M3年代:西周晚期收藏单位:山西省考古探讨院

簋盖母口,当中设喇叭状捉手。簋身敛口,圆鼓腹微下垂,下接圈足,足下附三个扁支足,两侧半圆环耳,耳下接短垂珥。盖面近沿处与器身口沿下均饰窃曲纹,器盖靠捉手处及腹部饰瓦楞纹。该簋年代在西周晚期早段,早于M3的年代。器盖、器内底均铸有94字铭文(含重文2字),内容相同,布置和字体略有差别。

甑出土地点:山西黎城西关墓地M8年代:春秋早期收藏单位:黎城县文博馆

甑、鬲一体,立耳,侈口,鬲鼓腹,分裆,蹄足。甑口沿下饰重环纹一周。错金铜盖豆

错金铜盖豆出土地点:长治分水岭墓地M126年代:春秋战国之交收藏单位:山西博物院

分水岭墓位置于长治市北郊。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长治城区基建中发觉了大批墓葬,此中东周墓自春秋中晚期之际连续至战国中晚期,连贯地展现了晚期晋文化葬俗葬制的变迁。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嵌错金、铜等外表装扮技艺非常流行。器表预铸、修刻出纹饰槽,其后将金丝或金片镶嵌,称为嵌。嵌金纹饰需压实、裁剪、磨光,称为错。战国后期,伴随银、汞冶炼技艺的老练及细金工艺的进行,又显露了金银嵌错、鎏金等新工艺。分水岭M126出土的错金青铜器做工精细,外貌华美,是东周青铜艺术的典范佳作。

鼎出土地点: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M25年代:战国早期收藏单位:长治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