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全球新闻在线

全球新闻在线 首页 文化资讯 艺术文化 查看内容

今日如何纪念“左联五烈士”,话剧《前哨》值得一看

2021-7-15 15:38| 发布者: wdb| 查看: 54| 评论: 0|原作者: [db:作者]|来自: [db:来源]

摘要: 今日如何纪念“左联五烈士”,话剧《前哨》值得一看,更多文化艺术分享关注我们。
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逝世90周年,庆祝华夏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原创话剧《前哨》7月初在上海大剧院第三轮上映。剧名来源华夏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在1931年为五烈士被枪杀一会儿后出版的机关刊物《前哨》,冯雪峰和鲁迅男士亲定,寓意“以笔为戈,也能站在革命前哨”。比较较于大众耳熟能详的好多革命烈士、先驱和伟人,“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李伟森、胡也频、冯铿——的事迹相对陌生,最亲切的应当是鲁迅在英雄们逝世两周年后所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高中必读。但,事因难能,是以可贵。一出“再纪念”的巨作如何发掘史实,抒写群戏、迷惑青年、展现青春没有悔的大没有畏与人情味?《前哨》用方式创新和革命浪漫给出了谜底。编剧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主攻华夏新文学和华夏近现代文学史,对“左联”尤为熟稔,对左联和五烈士生平做了扎实的功课。血红的“前哨”二字,脱胎于鲁迅男士的木刻蘸红蓝油印,拙朴苍劲,暗含悲愤。整部话剧解开了若干被尘封的历史细节,比如首次全中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暂时委员会的筹备现场,五位年青人和那时上海志同道合的革命青年一同磕碰和交流。《前哨》融入了烈士们好多作品和心声,例如狱中胡也频和监牢外的妻子丁玲和《年青的妈妈》——送给丁玲,也送给它们的新生儿,殷夫和亲哥人民党军官徐培根的挥泪诀别,“别了,哥哥,别了,今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咱们和你属于着的阶级交了战火”,以及鲁迅在《关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后对青年们的殷切期望,“重申革命作家必定要接近实质的社会斗争”。独有偶,同样是纪念“左联”五烈士的舞台剧《浪潮》也是从五位年青人的心路历程出发,叩问追求私人自由与追寻华夏命运的辩证之解。《前哨》《浪潮》交出了同样的谜底:从“烈士为什么而死”的疑问到“咱们为自由、为革命、为华夏而活”的坚定。不同于《浪潮》强烈的形体表明,《前哨》在方式上尝试了穿越和间离,“重塑穿越时空的革命传奇”。全剧采纳了套嵌式的戏中戏的构造——用五个年青的大弟子排演“五烈士”的剧本,不停去磕碰和挨近90年前五烈士的人生抉择。剧中大弟子不但有剧烈的交锋,相互的质疑,还“成功穿越”到烽火四起的上海1931,和烈士们面临面,肩并肩,旁听了鲁迅男士在内山书店对青年们谆谆教诲,见证了首次全中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暂时委员会的筹备,以及龙华警备司令部监狱中的牺牲前的革命大没有畏精神。为观众搭建了不同的审美和想象体积。整部剧的高潮就在行刑前的上海龙华,那边不但有阴森的警备司令部,还曾是“桃花盛开的位置”。编导不但拿来了当年周璇唱的《龙华的桃花》,还用一场漫天飞舞的“桃花雨”展现唯美的革命浪漫主义。柔石、殷夫、李伟森、胡也频、冯铿等人散坐在林间,感概这桃花与胜景,“非是春天的殒落,却是寿命的轮回”,桃花“向死而生,非是死亡,却是绽放”。五烈士自比桃花,护花春泥,虽然有牺牲,但可星火燎原。就像剧中鲁迅的醒言,“青年人幼稚不可怕、不可羞”,作为不停改善、不停前行《前哨》也有可提高的体积。起首是编导想要在现代和历史之中搭建桥梁,却冲淡了革命的主线,间离成果其实不突出。多样的媒体方式的确拓宽了舞台的边界,生产了强烈的感官刺激,但细节显拖沓,节拍略缓慢,让观感变成了波浪式的起伏——遇到视线刺激就提下神,再被大段独白所抑制。其次是年青演员的历练。鲁迅和五烈士的饰演者皆是老练演员,拿捏把握与舞台感受要远远强过扮演当代大弟子的几位。这几位小演员的吐词不够清楚,在剧中没有名没有姓,个性不明。是以《前哨》的1930年代时期剧的演绎大大优于当代部分的全体表现。但话剧《前哨》对年青人的震撼犹在,尤其是高潮部分的革命浪漫主义。当主创集体向烈士们鞠躬,深为所动。再想起鲁迅1919年在《新青年》中所写:“愿华夏青年都摆脱冷气,不过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通常,也可行在黑暗里发一丝光,不必等待炬火。咱又愿华夏青年都不过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愿新时期的话剧、文艺亦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