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陆家嘴滨江的浦东美术馆,将于2021年7月8日正规开馆。在这一临黄浦江而设的地处陆家嘴“诗歌级的位子”的美术馆,从让·努维尔的建筑之光见到英国泰特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奥菲莉娅》、以及透纳、莫奈、康定斯基,直至草间弥生、埃利亚松的光,光影绰绰之间,光与艺术发生了微妙而唯美的联系也铺陈开来。《全球新闻·艺术点评》(www.89o.cn)近日走入这一美术馆一探布展与陈设现场。浦东美术馆夜景 浦东美术馆 供图 浦东美术馆里面,玻璃与光组成的景观。 浦东美术馆位于小陆家嘴滨江焦点区,向北毗邻上海世界会议中心,向西拉伸至黄浦江畔,向东经由花园广场接连东方明珠塔,被称作“诗歌级的位子”,其建筑主体占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体积面积近4万平方米,设有13个展厅,可展览总面积超越1万平方米。该美术馆由陆家嘴团体投资、建造和运营,法国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设置。早在2019年6月,上海陆家嘴(团体)局限企业与泰特美术馆理事会签定策略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约定泰特美术馆为陆家嘴团体建造浦东美术馆提供为期三年的培训和征询效劳,并将在浦东美术馆开馆三年内发展展览合作。开幕大展“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正是浦东美术馆与泰特美术馆合作的第一种展览名目,将于2021年7月8日至11月14日向公众开放。开馆展还包括“蔡国强:远行与归来”特展、“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展览。浦东美术馆负责人之前接纳“全球新闻·艺术点评”(www.89o.cn)专访时显示,“浦东美术馆与泰特的合作其实不是排他性的,双方的合作鉴于‘3+1+2’的形式:即泰特提供三年征询,泰特为浦东美术馆办一种开幕大展,‘2’是未来另有两个延续展览的可能。”观察开馆系列展,可行先在美术馆二楼领取“梦游紫禁城”每日限量VR体会卷,并在二楼汇报厅观察一段时长5分钟的浦东美术馆导览片,可行初步理解浦东美术馆设置者的设置理念和展出作品的创作背景。浦东美术馆开馆展海报 二楼、三楼、四楼区别为蔡国强个展、泰特珍藏展和米罗的展厅,一楼单辟一种展厅展出泰特美术馆镇馆之宝《奥菲莉娅》。如何以一件作品撑起一种展厅?策展人以展陈讲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奥菲莉娅的故事和艺术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的创作历程。观众在零距离接近原作的同一时间,还能感触到莎士比亚如何以文字展现奥菲莉娅的死亡,米莱则用作品把观众带到河边,凭借青翠的当然,营制出种种细节,将奥菲莉娅的悲剧人性化。约翰·埃弗里特·米莱的《奥菲莉娅》展显露场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奥菲莉娅》(局部) 展览对《奥菲莉娅》的剖析 以“光”为线索,展出跨度200余年的100余件泰特藏品与“光”的相遇,产生在浦东美术馆不经意的角落,也在三楼“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上。在未正规映入展厅此前,走廊公共体积中,就有一件布鲁斯·瑙曼的雕塑《走廊:镜子和白光》(1971年),这件作品采纳了平常建筑的尺度和资料。作品上方的灯光迷惑着观者走进此中,而尽头的镜子又让渠道如同无终点的没有限体积,这件仿佛述说着,时间与光、存留与虚没有的哲学难题。(Tips:这件独自在走廊的作品很简单被疏忽,路过时要留心驻足。)布鲁斯·瑙曼,《走廊:镜子和白光》,1971年 走进展厅,“光”的讲述由一组18世纪晚期英国艺术家象征宗教思想的作品最初,这也使人料到基督教信念中,上帝做的第一件事宜便是缔造了光。此处展出的透纳的《站在阳光中的天使》等作品最初以幽暗中闪烁的光亮暗示着痛苦中的期望;当代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伊希之光》再也统一体积,其黑与深红反射出的光,也使人感触到作品光明与黑暗的象征意义。透纳,《站在阳光中的天使》,1846年展出 仅在“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的第一展厅,便使人感触到泰特策展的功力、以及浦东美术馆团队的执行力。尽管展品以时间为最重要的线索,但穿插此中的当代艺术作品,在古今对话之余,也见到了西方艺术惯例如何在当代连续。部分作品的展签上还标注了作品初次展出时间和作品自身的历史。透纳,《海上落日》,约1840 第二展厅以被誉为“光之画家”的透纳为主角,在《海上落日》(约1840)等标记性作品眼前,在瞧似混沌但又细小的笔触中感触透纳如何描绘光的强度和稍纵即逝。但透纳对光的认知却非一蹴而就,展览中少许透纳对光的探讨手稿,也表明出他对光的认识。透纳《教学图:透明球体的反射》(约1810)等 这点透纳为弟子准备的教学手稿让不少人啧啧称奇。他借鉴德国作家歌德的色彩理论,演示光线的反射、折射和阴影的发生。他的方法论也使他能够捕捉来过去从未在视线艺术中表明的感触。展览现场,透纳的教学手稿 后一件展品莉莲·林的装置作品《液体反射》(1968),经过水、有机玻璃和光联合为一体的构造,唤起光粒子的活动。这件作品由于艺术家对艺术和科学关连的兴趣,也是时隔200好几年,对透纳所关心的光与物质的再一次回应。莉莲·林,《液体反射》,1968 “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以17个展厅演绎17个专题,从约翰·康斯太勃尔的《由草甸瞭望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约翰·马丁的《被摧毁的庞贝与赫库兰尼姆》、莫奈的《维尔茨港的塞纳河》直至康定斯基、丹·弗莱文、草间弥生、埃利亚松等人的作品,涉及18世纪英格兰的风景、欧洲“启蒙时期”对艺术的作用、产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的巨变、感官派的诞生等,在“光”衍射下,社会史和艺术史的变迁交织而来。毕沙罗,《勒阿弗港飞行员码头灰蒙蒙的早晨》,1903 此中感官派与草间弥生的《镜屋》、康定斯基与佩·怀特的《垂直断章》(2004)等作品在统一体积以统一专题对话,可行触发少许研究。康定斯基,《摇摆》,1925 佩·怀特,《垂直断章》,2004(陈列在康定斯基作品边) 展览中古今对话最为震动笔者的一处,是一种由4件作品组成的展厅,展厅四壁仅吊挂了3幅油画,此中两幅来源维尔赫姆·哈默肖,这位一度被埋没的丹麦画家以描绘室内奇妙的光影和安静的氛围著称,他的画中凝固着的容易而又神秘的气息,由于菲利普·帕雷诺的《下午六点》(2000-2006)在美术馆中再现。菲利普·帕雷诺的《下午六点》(地毯),与墙上哈默肖的作品。 这件看似地毯的作品,此中央图案是傍晚六点透过窗户投射进来的光,在没有窗的展厅中,显现出特别的韵味。这也是展览中,独一一件观者可行走进、可行触摸的作品,踏在其上,才肯定这道“光”真正而永恒的存留,走过地毯上的光,走到哈默肖《室内:地上的阳光》(1906)眼前,画中窗外的光与脚下地毯上的光,亦真亦幻。这种沉浸在光中的展厅,也表明着光、时间、感知之中的联系。菲利普·帕雷诺的《下午六点》与墙上哈默肖的《室内:地上的阳光》。 哈默肖《室内:地上的阳光》(局部) 艺术作品的美妙之处在于,在不同一时间代和不同心境下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体会,除了策展人营造的语境外,观着也会生出隶属本人的情愫。展览另有不少让人惊喜和震撼的作品和刹那,此处没再赘述,待观众走进美术馆自行揭开。埃利亚松,《星尘微粒》,2014年,不锈钢、玻璃、电机、聚光灯 展览最终落点于大海和星辰,塞尔敏和埃利亚松的作品组成的沉浸式体积,让不少人伫足照相,在光与影之中也组成了人类对宇宙的遐想。展览现场塞尔敏的作品 蔡国强、米罗,以私人为原点的艺术史浦东美术馆二楼展出的是“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展览缘起蔡国强近年的“一种人的西方艺术史之旅”,并于昨年年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首展,比较故宫以古代建筑改装的午门展厅,浦东美术馆为当代展览度身定制的展厅,显得更为明亮和通透,在纯白的美术馆体积中,蔡国强以烟花般的绚烂色彩和爆破发生的图像组成的巨幅作品,让人以大开大合之感。“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展览现场 展览以蔡国强在全球要紧美术馆举行展览,并与其馆藏代表的西方艺术史对话为线索,包括在在那不勒斯国度考古博物馆和庞贝古城追溯古希腊罗马文明,在乌菲齐美术馆对话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普拉多美术馆对话西班牙黄金时期和巴洛克艺术,普希金美术馆对话俄罗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先锋派,纽约古根海姆对话现代主义,再到对话塞尚以及中世纪……艺术家以东方精神为镜,回溯、切磋少年时期钻研的西方艺术史经典,更以此求索绘画在当代的困难。“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展览现场 上海这座都市关于艺术家蔡国强有着不同的含义,作为离开家乡后的第一种港口,上海伴他青春成长、也一路有着缘分。作为浦东美术馆的开馆展之一,“远行与归来”表现一种艺术家不受区域和文化习俗桎梏,自由穿梭,也表现了美术馆立足上海、放眼全球的精神,和接连东西方文化的使命。“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展览现场 在跨越美术馆4层的X展厅,蔡国强为该体积定制了大型奇观装置《与未知的相遇》,呼应“远行”专题,也对话他的宇宙故乡。同一时间洛杉矶盖蒂文物庇护探讨院策划的展中展“媒材的远行”亦巡回至四楼展出。“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展览现场,右为X展厅大型奇观装置《与未知的相遇》一角 美术馆四楼展出的是由浦东美术馆和米罗美术馆结合主持的“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展出作品以“符号的词汇表”“自由化的符号”“物体”“黑色人物”四个章节、反应了西班牙国宝级艺术家米罗的艺术言语和创作历程的进行,作品包括57件架上作品、3件概括资料、9件雕塑,并匹配1部片长18分钟的记录片讲述艺术家生平。“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展览现场 米罗的创作中多有女人、小鸟、星星的造型,并以自创的符号和鲜明的色块建立起极具个性的绘画作风,他的作品也让人留住天真没有邪的感官,画面自由明快,犹如孩子的涂鸦。“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展览作品 展览展出的均为米罗艺术老练期的作品,这也是他人生最为平静的几年,在克服了西班牙内战和其后的“二战”所带来的经济困境和不确定性后,米罗于1956年定居马略卡岛国帕尔马,并最初潜心创作。绘画成为米罗对当然和故乡表明崇高敬意的方法,也是其抒发己见的出口,他以本人独有的姿态对抗全球的不完美,用诗意和童趣弥补全球的不完整。“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展览现场 假如说,“光”和蔡国强所以不同视角的美术史组成的展览,那末米罗的作品尽管其本质是沉重的,但体现的切实色彩、形象与童真,也会适合小友人的口味。是以米罗展除了常规导览手册外,另有符合儿童的版本,引导小友人跟着米罗去思考。米罗作品 本来,“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是上海近30年来,第三次办大型米罗展,首次是1994年在石门路面上的上海美术馆,第两次是2012年在南京西路的上海美术馆,这次来到黄浦江东岸,三场展览进阶的展品、布展也能瞧出上海文化软实力的不停加强,尤其这次米罗展的墙面、展签等细节,也能瞧出馆方的巧心。在瞧十足部展览后,还请记得去镜厅和天台在“C位”感触浦江两岸的风光,位于浦东美术馆2楼和3楼的“镜厅”,自身便是一件艺术品,也是浦东美术馆最醒目的标识,这种长条形的镜面展厅,白天是艺术装置或表演的场地,夜晚则成为播放映像的体积。它是一辆看外滩的双重全景机,依据光线强度不同,反射出双重全景,也将对美术馆艺术品的反射片段叠印到外滩的映像上,给体积附上多重纬度。日前镜厅临时无固定展品,先给出观众体会这种特别的体积。浦东美术馆镜厅 浦东美术馆天台夜景 最终也别错过美术馆1楼的咖啡和美术馆商店,“浦江畔”和“美树罐”是浦东美术馆的限定款咖啡,美术馆商店中云集了浦东美术馆自身和来源英国泰特、美国大都会、法国奥塞等文创产物和艺术家衍生品,美术馆商店的出口,也是美术馆的出口,全馆4个楼面的展览也差不多不用走回头路。傍晚时分,浦东美术馆“MAP”亮起 走出美术馆,抬起头见到建筑上方缩写“MAP”,不少人对其含义生出疑虑,据美术馆事业人士解释,其英文全称为“Museum of Art Pudong”,“MAP”谐音“美普”——“美普西东,艺径方至”,今夏,寻着艺径,在浦东美术馆打开一场艺术之旅。注:浦东美术馆全馆通票为100(平日)、150(周末),每周二闭馆。将于7月8日正规开馆的浦东美术馆。 视频来自 浦东美术馆(01:00) 本文相片除注明外,均为全球新闻记者拍摄。 |